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7315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解剖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神经系统解剖,一、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1、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位于锥管内,上起枕骨大孔与脑相连, 下端终于第一腰椎下缘。,形态: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有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膨大 脊髓比锥管短,下端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 髓圆锥。脊髓圆锥向下延续为一终丝。,脊髓外形特征及位置 上颈下腰二膨大,大孔延至腰一下 下端圆锥连终丝,丝周缠绕马尾巴,后根(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前根(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脊神经,脊髓节段 代码 节段数 膨大部位 颈髓 (C) 8 颈膨大 胸髓 (T) 12 腰髓 (L) 5 腰膨大 骶髓 (S) 5 尾髓 (CO) 1 脊髓圆锥,脊髓膨大的形成分别是由

2、于管理上下肢的神经细胞和纤维增多所致。,2、脊髓的内部结构:,(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脊髓各节段横切面,(2)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被前、后根分为三个索,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传导束

3、 具有一定功能的上行或下行的纵向神经纤维束叫传导束。 每束均有特定的起始、行程和终止部位以及相应的功能。,2、脊髓的内部结构:,后索,侧索,前索,前角,后角,侧角,中央管,薄束 楔束,皮质脊髓侧束,固有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后束 脊髓丘脑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顶盖脊髓束,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 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位置:后索 起于:脊神经节 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功能:传导同侧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 细触觉。,上行纤维传导束(感觉传导束),位置:外侧索周边 起于:后角 止于:小脑皮质 功能:传导

4、本体性感觉,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 起于:后角细胞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前索 起于:后角细胞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下行纤维传导束(运动传导束),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延髓交叉(锥体交叉)后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髓束)。 功能:控制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正中裂的两侧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在同侧脊髓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 功能:控制肌肉随意运动。,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其止和功能,(二)脊神经 (31对),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

5、(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前根 脊神经 椎间孔合并而成,是混合神经 后根 前根(属运动性) 胞体部位 轴突 功能 脊髓灰质前角 躯体运动纤维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脊髓灰质侧角 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后根(感觉性质) 脊神经节内的假单级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1.脊神经的组成,躯体感觉神经纤维 内脏感觉神经纤维,脊神经组成的纤维成分,后支,前支,脊髓表面有下列纵行的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后支:较小,分布于项、背、腰骶肌肉皮肤 前支:粗大,分布于颈、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T2T12对胸神经外, 其余脊神经前支在颈、腰、骶处

6、交织成神经丛,混合神经,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二、脑和脑神经,1、脑干: 下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 上端与间脑相连 延髓 组成:脑桥 中脑 (1)脑干的外形 腹面观 背面观,脑干背面观,视束 基底部与大脑脚之间的沟 桥延沟,基 底 部,脑干腹面观,锥 体:在前正中裂的两侧各有一条纵行隆起。 锥体外侧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锥体交叉:锥体下段90%纤维互相交叉,叫锥体交叉。 橄 榄 体: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 锥体与橄榄体之间有舌下神经。 桥 延 沟:为脑桥与延脑间的腹面界沟, 有 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发出。,延髓的腹面观: 位 置:枕骨大孔至延髓脑桥沟之间。,脑神经,薄束

7、结节:延脑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内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薄束结节的外侧。内有楔束核。 绳 状 体: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脊髓、延髓入小脑的 纤维。 菱形窝下半:中央管敞开构成的。,延髓的背侧面,基底部:由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 脑桥臂:基底部向两侧逐渐变窄的部分。在基底部与 脑桥臂交界处有三叉神经穿出。,脑桥的腹面观:,菱形窝上半:与 延脑菱形窝的下半构成完整的菱形窝, 为第四脑室的底。 上面被小脑覆盖后形成密闭的第四脑室。 上通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小脑三脚:为进出小脑的纤维: 结合臂:小脑上脚 脑桥臂:小脑中脚 绳状体:小脑下脚 前髓帆的上方有滑车神经,脑桥的背面观,大脑脚:两条似柱状的

8、隆起,含有大脑下行的传导束。 脚间窝:大脑脚之间的凹窝。有动眼神经出脑。 中脑的背面观 四叠体:上一对称上丘,是视反射中枢。 下一对称下丘,是听反射中枢。,中脑的腹面观,脑干表面结构名称 深部核团 薄 束 结 节: 薄束核 楔 束 结 节: 楔束核 面 神 经 丘: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背核 菱 形 窝 侧 角: 前庭神经核群、蜗核,脑干表面结构对应的深部结构,(薄束核),(楔束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 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

9、三脑室。 内部构造:被Y形白质分为 丘脑前核群:与内脏功能调节及基本情绪活动有关 丘脑内侧核:与网装结构联系,维持机体警觉和整合各种感觉 丘脑外侧核:全身各种感觉传入到大脑的中继核。,2、间脑,功能: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的皮层下中枢,听反射皮质下中枢,视反射皮质下中枢,位 置:丘脑的前下方。 外部结构:视交叉、乳头体、灰结节、漏斗。 内部构造:视上核、室旁核等 功 能:下丘脑与垂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脑区联系 密切,是皮质下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 水平衡、代谢、体温调节、睡眠及情绪等有关。 下丘脑释放神经激素,通过垂体调节全身大 多数内分泌腺。,下丘脑:,位置: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延髓和脑桥

10、的 背侧。盖在菱形窝的上方。 形态:中间较窄的部分为小脑蚓。 两侧膨大部分为小脑半球。 实质:表面被层灰质,称小脑皮质。内部为 髓质,其中有灰质核团。,3、小脑,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维持平衡。 2、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 姿势的平衡。 3、后叶(新小脑):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的功能:,4、大脑(cerebrum) (1)大脑的位置与形态,大脑的外形与分叶,大脑的三个面,上外侧面,大脑内侧面,大脑下面,5个叶 额叶 frontal lobe 顶叶 parietal lobe 颞叶 temporal lob 枕叶 occipital lobe 岛叶 insular lobe,额下沟,

11、额上、中 及下回,颞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颞上沟,颞下沟,颞中回,颞下回,上外侧面的沟和回,内侧面的沟和回,扣带回,扣带沟,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顶枕沟,舌回,钩,海马旁回,海马沟,齿状回,下面的沟和回,皮质,髓质,基底核,侧 脑室,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大脑表面被覆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 (2)大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的深面为白质。称为髓质。 白质中埋藏一些灰质核团,称为基底核,总 面 积:2000-2480cm2 细胞数量:约140亿。 厚 度:4.5-1.3mm,大脑皮质:,1/3露在外面 2/3埋在沟内,大脑皮质,古

12、皮质: 位置: 大脑皮质内侧面。 分层: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新皮质: 位置: 大脑皮质外侧面。 分层:,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基底核 basal nuclei,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背侧丘脑,杏仁体,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协调肌肉运动 维持身体姿势,尾状核头,背侧丘脑,尾状核 头、体、尾,尾状核头,背侧丘脑,豆状核,横断面,屏状核,内囊,纹状体功能 低等动物的最高运动中枢;在人类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要结构,仅与肌张力的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纹状体病变 运动减少综合征为旧纹状体病变(震颤麻痹病)

13、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表情呆板和静止性震颤。 运动增加综合征为新纹状体病变(舞蹈病) 肌张力低下、上肢与头部出现不自主、无目的的动作。,纹状体的主要功能,大脑半球的髓质 cerebral medullary substance,连合纤维胼胝体 指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联络纤维 投射纤维,胼胝体 穹窿,连合纤维,胼胝体,内 囊 位置: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构成: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构成。,尾状核,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内囊在横断面上呈“”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内囊中上下行的纤维束 投射纤维,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豆状核,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听辐射,视辐

14、射,尾状核头,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背侧丘脑,丘脑中央辐射,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二)脑神经,三、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 (一)脑脊髓被膜 脑脊髓被膜(由外向内分三层) 硬 膜:厚而坚韧,有些部位分为二层,形成 硬脑膜静脉窦。如大脑镰、小脑幕等 硬 膜 硬膜下腔 蛛网膜:蛛网膜 在颅顶部形成珠网膜颗粒。 软 膜 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 软 膜:很薄,有丰富的血管,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珠网膜颗粒 硬脑膜 硬膜静脉窦 侧脑室 脉络丛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珠网膜下腔 正中孔,软脑膜,1、硬膜 1)硬脊膜: 硬膜外腔: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 的腔隙。临床硬外麻醉时就是将药物

15、注入此腔。 2)硬脑膜: 分两层:内层大部分与外层连结紧密,某些部位 二层分开,形成管状腔隙称硬脑膜窦。 内层某些部位折叠形成板状的大脑镰和小脑幕。 2、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及神经。 蛛网膜下腔: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 3、软膜 很薄,紧贴脑海脊髓表面,含丰富的血管。,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脑和脊髓被膜,(二)脑室,1、侧脑室 2、第三脑室 3、第四脑室,前 角 后 角 下 角 中央部,前角,下角,后角,中央部,侧面观,下面观,(三)脑脊液: 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珠网膜下腔、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相当于组织液。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