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宪法PPT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6170719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宪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修改宪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修改宪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修改宪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修改宪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宪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宪法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专题:修改宪法,2018年3月13日,一、 引 言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3月11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必考题,二、热点聚焦(背景材料) 1、宪法的地位、特点(教材P6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五次修宪及其内容,(1)前四次:见教材P64对

2、应 (2)第五次: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修宪内容,将十八大以来党在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载入了宪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结论: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3、修宪的相关材料 (1)原因 、意义 (2)内容、原则 (3)过程 (4)人民日报、习近平主席、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谈修宪 (5)典型题,三、理论分析(知识链接),1、材料一:修宪的时代背景、意义 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

3、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修改宪法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修改宪法,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思考1、试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修改宪法的原因。,提示:(1)用物质决定意识分析修宪的必然性(2)用意

4、识的能动作用分析修宪的意义,思考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原因,提示:用子原理分层分析!,思考3: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修改宪法?,用子原理分层分析!,有益启示:限定性主观性试题必须用子原理分层分析!,2、材料二:修宪提出、意义、目的、要求 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的点作出了修改宪法的重大决策;适当修改宪法能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修宪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宪法修改,既要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思考:

5、试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提示:(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5)进行科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要求,3、材料三:五次修宪 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后,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通过5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

6、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些哲理?,提示:实践与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材料四:对宪法的评价、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主体内容是好的,总体上看是适合的,需要修改的内容应当属于部分和补充性质的。这次宪法修改仍然坚持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则。宪法既不能频繁修改,又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在连续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寻求平衡。 思考:试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提示:坚持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坚

7、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辩证的否定原理,5、材料五:修宪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习近平是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试用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答案提示,(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

8、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修改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党的地位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修改宪法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 (3)党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教材P63-64),法律及宪法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结合专家点评理解),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地位及要求,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9、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教材P53)(三者联系见一轮资料对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分策略P47),7、熟悉修宪过程: 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思考 :试用政治生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第五次

10、修宪全过程。,1、2018年1月15日,党中央就修改宪法召开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的意见和建议?,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职能、意义,2、1月19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1)为什么必须中共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中共的地位、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2)为什么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的领导、全国人大的性质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职权,(3)为什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修改宪法的草案?,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等,(4)修改

11、宪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什么道理?,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支持-,将党的意志-上升为-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整个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我国的政党制度,1.性质宗旨,2.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个“才能”,3.执政方式:,4.指导思想:,5.执政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出发点和落脚点。,6、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7、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中国共产党,共产党 领导的 多党合 作和政 治协商 制度,我国各民 主党派,我国政党 制度,我国的8个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 基本内容 优越性,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