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716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眩晕的解剖、生理及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胡永强 ,主要内容,一、前言和概述 二、诊断方法和流程 三、眩晕疾病介绍 四、眩晕治疗概述 五、结语,一、前言和概述,眩晕让医生“头晕” 的临床症状,患者主诉的共性是“头晕”或“头昏”,但症状实质存在差异,如何评价这些症状及其意义?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头昏、头晕和眩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血压患者(反复头昏)小脑出血急性期(突发眩晕)小脑出血恢复期(头晕)。 本课件只讨论眩晕,部分涉及头晕。,二、诊断方法和流程,(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 (二)病史采集 (三)体格检查 (四

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当前庭系统受到损伤、人为强烈刺激或两侧功能不平衡协调(尚未代偿)时,常引起下列症状: 眩晕 眼球震颤 错定物位和倾倒 自主神经症状 原发反应症状:直接由前庭反射引起,如眼震的慢相、躯干和双上肢的同向偏斜、恶心和呕吐等。 继发反应症状:受大脑继发纠错引起,如眼震的快相、眩晕、错定物位和躯干倾倒。,(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眩晕:表现为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左右移动或上下浮沉,是典型的运动幻觉。,(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前庭性眼球震颤:不自主的一种节律性眼球颤动,先向一侧慢慢转动(慢相运动),然后急速转回(快相

3、运动)。一般以快相为眼震方向。,(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错定物位和倾倒 系因眩晕和眼球震颤导致患者对外物和自身体位的错觉,以及大脑受此错觉影响所引起的错误矫正所致。患者闭目指物偏向前庭功能低下一侧。闭目站立或行走时躯干向前庭功能低下一侧倾倒。 自主神经症状 为前庭迷走功能亢进所致。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低下、肠蠕动亢进、便意感频繁。,(二)眩 晕 的 病 史 采 集,完整的病史是获得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病史收集除病人合作外,更取决于医生对眩晕病了解的深度及其问诊技巧。 病人就诊时眩晕发作大多已停止,阳性体征不多,眩晕的诊断多依据病人的回忆或旁人的描述而作出。 由于医生提问暗示性

4、、旁人代述的主观性,对病史中的可疑或矛盾处需要反复加以核实。 严重眩晕正发作的病人常无法询问,可简要而重点的病史询问后先对症处理,病情缓解后再作常规的病史收集。,(二)眩 晕 的 病 史 采 集,必须明确是头昏、头晕或眩晕,否则一开始就将诊断引入歧途。 对眩晕起病诱因、起病形式、进展情况必须清楚,有助病因诊断。 眩晕相伴症状详加了解,有无耳鸣、耳聋、面瘫、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和肢体瘫痪等,以及症状的先后关系。 对既往的检查、治疗和疗效情况详加分析,将对以后的检查和诊断方案考虑十分有利。 既往有无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耳病、颅脑外伤、感染、中毒史。自幼有无晕车船、不敢自身转圈情况。有无眩晕或耳聋家族

5、史,(三)体格检查,内科、神经科、耳科查体 重点是耳和乳突、头颈部动脉检查。是否存在颅神经、脑干、小脑、大脑定位体征。 特殊的与眩晕有关的体格检查。 椎动脉压迫试验:是否存在椎动脉供血不足 DixHallpike试验:半规管耳石症,(三)体格检查,椎动脉压迫试验:病人仰卧位、四肢伸直,医生双手固定头部(避免转头对前庭迷路直接刺激而致眩晕)。 如需了解左侧椎动脉是否供血不足,向左侧缓慢而最大限度转动身体,以促使右侧颈椎的环枢椎关节向前下方运动和导致右侧椎动脉受压,当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引起内耳迷路和脑干的缺血,出现眩晕等,即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椎动脉,环枢椎关节,(三)体格检查,诱发眼震:是确

6、定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方法。 如图所示(左侧后半规管耳石症)检查法:患者坐于检查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双手扶头,迅速移动头位至悬头位(约45度)和头左偏45度。观察眼震和眩晕。,(三)体格检查,部分眩晕病人存在耳蜗病变,检测听觉有无异常和确定耳聋的性质。音叉试验常用,辅以电测听和听觉诱发电位。,听觉功能检查,(三)体格检查,2 诱发现象的观察 (1)旋转法:患者端坐于旋转椅,头保持一定角度和头位,目的是相应的半规管处于水平位,以每两秒钟转一圈的速度向左/右旋转10圈后突然停止。观察有无眼震、倾倒和错定物位等症状。根据具体表现判断前庭功能减退、消失或亢进。 (2)微量冰水法(举例

7、外半规管) 半规管内淋巴液受到温度刺激发生流动,刺激壶腹嵴而引起前庭反应。患者仰卧,头后仰60度,此时外半规管呈垂直位(壶腹向上),以空针吸冰水24ml,慢慢注入一侧外耳道。使冰水触及鼓膜20秒。观察眼震的持续时间和潜伏期。根据具体表现判断前庭功能减退、消失或亢进。,半规管平衡功能检查,(三)体格检查,1静态平衡功能检查 (1)伸臂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立位,闭眼。头前倾30度,双臂水平前伸60秒,观察伸臂有无偏斜、上抬、下落及其程度和潜伏期。根据具体表现可判断椭圆囊、球囊囊斑的功能状态。 (2)直立试验:患者直立、闭眼、头前倾30度,行双足并拢试验,直立时间应在60秒,观察躯干有无倾斜及其方向、

8、程度和潜伏期。根据具体表现可判断椭圆囊、球囊囊斑的功能状态。,囊斑耳石平衡功能检查,(三)体格检查,1自发现象的观察 (1)自发性眼球震颤:检查者将食指伸向患者正前方,嘱患者头固定不动,两眼随检查者食指各方转动,如出现眼球震颤,应注意其程度、方向、振幅、速度和持续时间。 (2)错定物位 患者以其一侧食指试触身前某物(如检查者的食指),然后闭眼再触该物数次。前庭系统病变,闭眼后再触该物即可偏向与眼震慢相一致的一侧。 (3)倾倒(Romberg征) 患者直立、两脚靠拢和闭目,如身体向一侧摇晃和倾倒即为阳性。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即前庭功能低下侧)一致。,半规管平衡功能检查,(三)体格检查,2 动态平

9、衡功能检查 (1)星形步迹试验 (2)指鼻试验、指指试验 3 眼球反向偏转试验 4 眼球震颤试验 5 Dandy试验,囊斑耳石平衡功能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血液:红、白细胞常规计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黏度;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以及有关的抗原和抗体检查。 脑脊液:外观、压力、细胞学、生化以及有关的抗原和抗体检查。 影像学: X片:乳突、颞骨岩部(Stenvers位)、内听道(Towne位)、头颅、颅底、颅颈侧位及颈椎,现已少用。,(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CT:特别是HRCT(高分辨率CT)显示颞骨岩部、内耳迷路解剖和病变细节。,显示颞骨、内听道、半规管,(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0、MRI:与CT相比对脑干、桥小脑角、小脑病变显示更具有优势。 膜迷路的内淋巴液,利于水成像显示内耳结构 薄层扫描可显示内耳结构,但不如HRCT清晰。,后颅凹解剖,位听神经,膜迷路水成像,(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1耳源性 2桥小脑角 3脑干 4 小脑 5 大脑,迷路中毒,胆脂瘤,梅尼埃病,颅底骨折,额叶肿瘤,小脑脓肿,脑干型多发性硬化,听神经瘤,后循环缺血,内耳炎症,眩晕定位及常见病因,(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眩晕定性诊断原则,(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眩晕定性诊断原则,三、眩晕疾病介绍,结合病位和病因介绍: (一)耳源性病因:外耳、中耳、内耳疾病 (二)神经源性病因:小脑脑桥角、脑干、小脑

11、、大脑病变。 (三)眼源性病因 (四)本体源性病因 (五)先天源性病因 (六)其它躯体疾病源性病因 (七)神经症源性病因,(一)耳源性病因,系由内耳前庭迷路受刺激或病损所致。既往常有耳病史,临床仅有耳病症状,而无其他颅神经和脑实质受损表现。,外耳,中耳,内耳,(一)耳源性病因,外耳疾病:如耵聍或异物阻塞外耳道可导致眩晕。,耵聍,(一)耳源性病因,中耳疾病:严重鼓膜内陷或钙化、中耳炎、耳硬化症、耳咽管堵塞等。,鼓膜内陷,鼓室硬化症,耳硬化海绵样变,(一)耳源性病因,中耳炎,左侧胆脂瘤性中耳炎,鼓膜后液性感染,(一)耳源性病因,鼓室负压性眩晕:在咽部急慢性炎症病因,咽鼓管或/和其咽口的肿胀、通气不

12、畅或完全梗阻,鼓室内空气吸收,时间稍长将导致鼓膜内陷、内耳迷路水肿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咽鼓管,(一)耳源性病因,常见内耳疾病: 1 梅尼埃病 2迷路炎 3 动晕病 4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5 缺血性迷路卒中 6 迷路外伤(含空气震荡伤),1梅尼埃病,约占眩晕的5.9%。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膜迷路积水,压迫和刺激前庭神经末梢而产生眩晕等前庭症状;压迫和刺激耳蜗神经末梢则产生耳鸣、耳聋和耳闷等耳蜗症状。 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特点,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后或睡醒后症状迅速消失。,耳蜗,耳蜗神经,前庭部分,前庭神经,内耳膜迷路及前庭耳蜗神经,2 迷路炎,迷路炎:细菌、病毒、药物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

13、迷路炎性或变性疾病。临床前庭和耳蜗症状多较严重。 迷路周围炎:骨迷路周围炎性过程,多因附近中耳和/或乳突等部位的炎症扩展所致,膜迷路仅受刺激而无病理变化。若炎症腐蚀骨迷路则为局限性迷路炎。诊断强调中耳感染史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异常。,正常乳突气房,半规管,骨蜗管,中耳,迷路(半规管、前庭、耳蜗) 与中耳、乳突的解剖和病理相关,位听神经,2 迷路炎,如一例慢性中耳乳突炎,病理为 胆脂瘤与肉芽组织形成。 CT可见 乳突气房减少或消失、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骨组织破坏,骨迷路受到波及而致眩晕,即局限性迷路炎。,正常乳突气房,外半规管,乳突气房减少或消失,骨组织破坏,2 迷路炎,耳毒药物中毒性迷路炎:迷路

14、受到外来耳毒药物(经血液、滴耳)侵袭致中毒变性过程。耳毒药物主要为:链霉素、新霉素、卡拉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水杨酸、速尿等。,毛细胞的纤维消失,胞体肿胀、萎缩、 壶腹嵴和囊斑上皮空泡和功能丧失,Corti器坏变,外毛细胞首先受损,双耳进行性耳鸣和耳聋,早期低频听力下降 逐渐高频听力下降,呈神经性耳聋,眩晕多出现在用药数日或数月后,2 迷路炎,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多因中耳和乳突部位的急性感染(非化脓性)或细菌毒素侵入迷路所致。 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多因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置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侵入迷路产生化脓性病变。 病毒性迷路炎:由流感、流腮、麻疹、水痘-带疱等病毒感染,因与内淋巴较

15、强亲和力,导致耳蜗和前庭神经及其神经节不同程度的炎症、变性和坏死。 上述三种迷路炎均在感染(特别是中耳感染)后急性发病,前庭(眩晕、恶心、呕吐)和耳蜗(听力障碍)症状明显。影像学具有价值。,3 动晕病,系指人体随车、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间移动,由于加速、减速运动或不同方向的颠簸起伏运动,对前庭末梢感受器(半规管和囊斑耳石)产生刺激,超过了个体所能耐受的限度而导致一系列眩晕、恶心、呕吐等。即晕车、晕船、晕机。 其实患者前庭系统在先天或后天诸多病因作用下已遭受了功能损伤,部分病人自小就有不敢原地转圈史。,4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约占25 %,但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6、病理机制: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漂浮在内淋巴液中的耳石随着头或体位改变,这些脱落的耳石颗粒撞击半规管壶腹嵴,刺激前庭感受器而造成眩晕。,囊斑耳石膜结构,耳石(碳酸钙结晶),耳石(碳酸钙结晶)电镜图,4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椭圆囊是耳石脱落的最常见部位 ,后半规管因位置最低而最容易受到影响。 椭圆囊或球囊囊斑斑是原始发病部位,并不引发症状。而半规管受到继发性受攻击而引发眩晕 。 主诉为头位/体位改变(如起床、翻身)后突发眩晕,持续时间绝大部分不超过60秒,片刻消失。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昏,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头晕)。,椭圆囊斑耳石脱落进入后半规管,耳石碰撞壶腹嵴电镜图,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2006年,草案),一、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