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643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生思考题知识点整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及其系统复习题:1.动物神经系统的基本机能有哪些?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它的基本结构功能特点是什么?感觉机能:可以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并产生各种感觉。运动机能:可节制肌肉的运动;营养肌肉(?)。这个我也不确定哦调控功能:能根据所接受到的内、外刺激信息,对机体整体和局部的生命活动进行协调和监控。高级机能:能将所接受到的刺激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发出规律性的指令,从而表现出学习、记忆等复杂的功能。这个不算基本机能吧写这里也只是为了提醒神经元结构:细胞体:包括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尼氏体等。细胞质中的微管、微丝和神经元纤维共同组成了神经元的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的运输。突

2、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长突起(轴突或长树突)外包神经膜(或+髓鞘)构成的传导冲动的细长纤维状结构。有髓纤维:长突起+髓鞘+神经膜 无髓纤维:长突起+神经膜)功能: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突起:树突(向胞体传入冲动)轴突(把信息传离胞体)2.什么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的原理是什么?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由于K+的定向跨膜运动,细胞膜内外所形成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差。原理: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定向跨膜流动。依靠钠钾离子泵维持,当然这一过程也是需要消耗ATP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细胞质和细胞外的体液却仍然保持着电中性)3.什么是动作电位?

3、简述动作电位的基本形成过程。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所形成的膜外为负,膜内为正的电位差。形成过程:首先是钠钾离子通道都关闭,静息状态(外正内负,极化),受到刺激之后钠离子通道打开(超过阙值,去极化),正反馈产生神经冲动(外负内正);钾离子通道打开(外正内负,复极化),钾离子通道关闭不及(超极化),钠钾离子泵使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这里也要提到的是在受到刺激的时候钠钾离子都是大量流入流出的,只是扩大的倍数不同)4. 简述动作电位在不同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与特点。 无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该处的电位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与邻近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静息电位之间完成局部电流回路,局部电流能够使动作电位的前

4、沿膜电位去极化,并使动作电位不断沿无髓神经纤维向两边传导。无脊椎动物无髓神经纤维直径可达35m,冲动的传导速度只有5m/s。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是在没有髓鞘的郎飞氏结处产生,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一个郎飞氏结跳到另一个郎飞氏结。这种跳跃式传导远比局部电流回路传导的快。哺乳动物最粗的神经纤维只有12-20m(细,不过这并不是传导特点),传导速度可达70- 120 m/s,而且神经传导所需的能量少于同样粗细的无髓神经纤维。5. 什么是突触?电突触与化学突触在结构和动作电位传导上有何区别?突触:神经元轴突小分支末梢膨大,与其它神经元的树突、胞体表膜为了传递神经冲动信息,而形成特殊的功能接触点。分为

5、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电突触(缝隙连接):结构功能: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以缝隙连接方式连接,间隙宽约2nm。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极快,没有方向性。位置: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平滑肌和脊椎动物心肌细胞之间等。化学性突触:结构功能: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其内所含有内源性的参与神经信息传递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前膜进入突触间隙后,到达突触后膜并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位置:主要分布于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及神经-肌肉之间。神经元的任何一部分与另一个神经元的任何一部分之间都可以形成突触。传递机理(了解):当动作电位传导到前膜时,膜外Ca2+进入膜内,

6、引起突触小泡移向前膜并胞吐方式外排化学递质,递质通过间隙扩散到后膜,与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对一些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兴奋(EPSP)或抑制(IPSP)效应。6. 什么是反射?反射包括有几种?反射弧包括哪几部分?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引起腓肠肌收缩是否属于反射活动?为什么?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泛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具体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1)非条件反射:为先天性的反射活动。进化而成,可以遗传给后代,具有固定的神经联系,是动物体基本的调节方式。(2)条件反射:是动物出生后,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

7、,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射弧:指神经系统从接受剌激 到最终产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不属于反射,因为该过程并没有中枢神经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没有吧而且我觉得是“神经中枢”,这两个不一样参与。7. 名词解释:外周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外周神经系统:无脊椎动物:主要由支配体壁、附肢的运动、感觉的神经组成。脊椎动物:包括与脑相连的10对(鱼类、两栖类)或12对脑神经(爬行类以后)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具体)神经节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中枢系统以外的神经元细胞体的聚集体形成神经节,包括

8、感觉(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宏观)交感神经:由位于脑神经核和胸腰部脊髓外侧的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构成,节后神经纤维比较长。副交感神经:由位于所支配效应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及其发出的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构成,节后神经纤维比较短。8. 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看我发的图片 每一门对应着举例应该就可以了吧腔肠动物门出现了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门出现了两侧对称的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和链状神经系统。9. 简述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我也?= =结构:包括脑和脊髓。脑:由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髓构成。位于颅腔内.脑表面多为灰质,是神经

9、元细胞体聚集地。内层多为白质,为神经纤维的穿行部位。在颅腔和脑表面之间依次分布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对脑具有保护作用;蛛网膜下腔内有脑脊液,起缓冲作用。脑室和中央管内也含有脑脊液。脊髓:位于椎管内,前端与延脑相连,脊髓横切面中央蝴蝶形为灰质,主要是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可分为背角(感觉传入)和腹角(运动传出)。灰质外一圈为白质,是有髓鞘神经纤维穿行的部位。功能:脑:大脑结构功能:枕叶为视觉区,颞叶为听觉区、额叶为运动区,顶叶为一般感觉区。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特点:交叉支配;精细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区倒置。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组成,是脊髓向前的直接延续,内存在大量神经纤维具有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胼胝

10、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部位。小脑主要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紧张,病变时会出现肌张力减弱或肌无力。 协调随意运动的速度、范围、强度和方向。丘脑是感觉的整合中心;下丘脑是内脏机能的控制中心;神经垂体和松果体都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延脑内有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命重要的中枢。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心。脊髓:传导与反射。10. 结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点,试述它们对心血管和消化活动的影响有哪些异同?1.2.是否不答?我觉得不答1.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神经核与脊髓胸腰段灰质外侧神经节,距离效应器官远,节后神经纤维数目多且比较长,分布在几乎全身所有内脏器官。节前神经纤维兴奋引起

11、的效应器管反应比较弥散。2.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直接分布在效应器官内,节前神经纤维长,而节后神经纤维数目少且短。分布相对局限,甚至某些内脏器官 (皮肤和肌肉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 髓质、肾脏)不具有副交感神经支配。3. 交感和副交感兴奋时,二者节前神经元均释放乙酰胆碱,但是交感节后神经元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引起内脏活动加强。而副交感节后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通常引起内脏活动减弱。二者相互对抗双重支配内脏器官,使被调节的内脏器官活动既不过强,也不过弱。(特点)同:都受到了延髓传来的兴奋。同样都是化学突触,通过递质来调节效应器的节律。异: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膜上的受体

12、结合引起心肌去极化,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促进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肠胃运动,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动;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则是乙酰胆碱,使心肌复极化抑制心肌作用,使部分血管舒张,促进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胰液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和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感受器和感觉无复习思考题 = =。 ( 3 *)保护、支持和运动复习题1、无脊椎动物皮肤的特点。无脊椎动物,皮肤由来源于外胚层的1层细胞的表皮及其衍生物(如角质膜、外骨骼等)构成。2、脊椎动物皮肤的特点及其衍生物。脊椎动物的皮肤构成:表皮+真皮1.表皮特点:源于外胚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 (basal layer) :又称生

13、发层,由紧靠基底面上具分裂能力的1层细胞构成颗粒层( granular layer):生发层向外,由几层渐行衰老的细胞构成。细胞内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 。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位于游离面,由几层死亡无核、随时脱落的细胞构成。衍生物多样:有角质鳞、毛被、腺体等2.真皮特点:源于中胚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血管、神经分布。衍生物:包括鱼类的鳞片、哺乳类的真皮骨角3、动物的骨骼有几种类型?了解中轴骨和附肢骨的基本组成。流体静力骨骼外骨骼内骨骼(1)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2)附肢骨骼带骨、肢骨(鳍骨)4、肌原纤维有何光镜、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特点?*肌原纤维的光镜结构

14、明暗相间,分别称明带(I 带)和暗带(A带)。 暗带中央有一小段是相对明亮的,称H区,它的长度可随肌肉所处的状态而有变化。 H区中央,又可分出一条横向的暗线,称M线。 明带中央也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Z线。*肌原纤维的电镜结构: 粗肌丝:只存在于暗带,暗带的长度实际就是粗肌丝的长度。粗肌丝由M线固定。 细肌丝:存在于明带,部分插入暗带,H区的长度就是由细肌丝插入暗带的长度来确定的。细肌丝由Z线平行发出。*肌原纤维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由肌凝(球)蛋白(myosin)组成(分子长1500)。肌凝(球)蛋白由两部分组成:杆状部分:朝向M线而聚合在一起,形成粗肌丝主干(主杆直径15-20 ,每一粗肌丝约

15、含200300个分子)球状部分:突出裸露在粗肌丝表面,形成横桥细肌丝:由肌动(纤)蛋白、原肌球(凝)蛋白、肌钙蛋白组成。5、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1. 兴奋通过运动神经元轴突传递到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沿肌细胞膜传递至横管终末池直至肌浆网。2. 肌浆网膜Ca2+通道打开,并释放大量Ca2+3. Ca2+与细肌丝中肌钙蛋白结合,导致肌钙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使原肌球蛋白离开原位,暴露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的活性结合位点.4. ATP与肌球蛋白横桥结合,释放的能量使横桥立即与肌动蛋白位点结合,粗丝牵引细肌丝产生滑行(棘轮式运动),肌纤维出现收缩。骨骼的功能1、支持躯体,保持体形。2、保护体内重要器官头骨:保护脑、感官;脊柱:保护脊髓;胸廓:保护胸腔脏器3、造血。4、供肌肉附着,作为运动杠杆。5、维持矿质平衡。骨骼结构:骨膜+骨质+骨髓横桥的生化特征:a、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和细肌丝上的肌动蛋 白结合,并向M线方向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