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558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与临床徐沙贝(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小血管病的 病理机制与临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徐沙贝,历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inswanger和Alzheimer发现Binswanger病 1955-1973:Fisher结合临床与尸检 1970s,CT问世:最初只关注梗死; 1986:白质疏松 近年来,MRI的广泛使用和对这类病人的长期随访,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临床被低估的高患病率,中国现有卒中患者约750 万 无症状卒中患者约有3750 万,Das RR,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ilent cerebral infarcts in the Fra

2、mingham Offspring Study. Stroke. 2008(In press).,Stroke. 2011;42,重视脑小血管病,隐袭,可以无症状,容易被忽视 患病率高 无卒中病史的社区人群中 10%存在“静息”卒中病灶。 MRI(T2FLAIR、GRE、SWI、DTI等) 卒中(2-3倍风险) 认知功能减退、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无症状性卒中比症状性卒中多5倍 SPS3的基线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试者有MCI 既往研究过于关注AD,而忽视SVD 抑郁:SPS3的基线数据显示:约1/5。 死亡 近10-20年:并非良性,及时敲响警钟,定义,脑小血管各种病理过程(脑白质、深部灰质

3、) 小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 有时累及小静脉:静脉胶原性疾病 常常是系统性疾病,累及机体各个器官与部位的血管,脑部常常是主要靶器官。 早期往往无症状,可能有血管痉挛、自动调节损害、低灌注。栓塞梗死可能是晚期表现。,研究现状,活体无法看见,导致既往关注不够 机制不清,动物模型难以模拟 临床表现多样 影像学上的脑白质损害=小血管病变 误区:缺血性(腔梗和白质病变) 治疗上要注意出血的危险,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多种病因,迄今未明(动物模型难以模拟) 可能的发病机制,尚未证

4、实。 随着衰老,弥漫性内皮功能损害,血脑屏障整体性逐渐受损,物质漏入血管壁损害管壁,漏入血管周围组织,可能导致白质疏松。炎症、脱髓鞘、胶质疤痕、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缩小堵塞,最终导致腔梗、脑实质损害。,遗传与基因多态性,家族史是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家族史的影响减弱 一些基因多态性被发现 内皮功能减退 代谢途径(血管紧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血液学因素(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炎症介质(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单个基因对于发病的作用相对弱,血脑屏障功能的减退,传统观点: 高血压血管痉挛微粥样斑、脂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血管狭窄/闭塞供血区缺血、白质疏松、腔梗。 不好

5、解释微出血 高场强MRI看到穿通支管壁有含铁血黄素沉积、造影剂的渗出 腔梗常沿着穿通支发生,而不是多在穿通支的终末端。 不完全腔梗的概念 白质深部或基底节区穿通支节段性周围有水肿、血管周围神经元损伤 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以后 新的可能: 血脑屏障功能减退,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穿透性增加蛋白、炎性物质、炎性细胞、红细胞进入小血管壁、进入血管周围的组织小血管壁受损、腔梗、白质损害、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血栓也可能继发于血管壁损害。,增强像显示血管通透性,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深部腔梗 年龄相关的 大出血 微出血 扩大的血管,白质疏松 周围间隙 (dilated perivascular sp

6、aces,DPVS),几乎相同的发病机制 脑萎缩,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基底节区的DPVS 白质中的DPVS 腔梗 vs DPVS 与高血压独立相关 与脑叶的微出血独立相关,PVS的影像学表现,深部腔梗,皮质下、室周、基底节、内囊、丘脑和桥脑 腔梗可以在白质疏松之中 DWI高信号、T2flair高信号、T1低信号(大小未统一,3-20mm),深部腔梗,发病机制也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病因 腔梗是多发或伴有中至重度白质损害,才能认为是小血管病 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鉴别,深部腔梗,可出现急性症状,也可无症状 症状体征及梗死部位的不同,并不能提示发病机制,不能因此针对性防治 个体化病因学的

7、探究,深部腔梗的不同预后表现,1年后,深部腔梗,短期预后通常好 易复发,有症状的卒中 远期易出现明显认知功能损害、痴呆 远期易发生抑郁 远期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跌倒,白质疏松,年龄相关、高血压相关 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证据尚未发现 女性可能多见,女性偏头痛频率与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初期在室周,多见于额叶白质 越严重,进展越快,白质疏松,80% 60岁以上高加索人 2/3痴呆患者,1/3 AD患者 有遗传倾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SVD(影像学与尸检病理学) T2flair 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化传递率(MTR),白质疏松,FLAIR 平均弥散率图 分数各向异性图,DTI 白质疏松

8、 腔梗,白质疏松,病理学:从轻到重的各种表现 白质苍白化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组织梗死 胶质增生 轴突减少 血管周围泡沫细胞和各种促炎介质浸润 小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 静脉胶原病,白质疏松,早期无症状 与以下表现相关: 认知功能减退、痴呆 抑郁 步态障碍和跌倒(尤其是室周额叶) 初次卒中、卒中复发、腔梗 小便功能障碍 死亡,白质疏松,防治 只有小样本研究显示,ACEI、他汀可能延缓白质疏松的进展。,脑微出血,2-5mm GRE、SWI 系统回顾发现: 5%健康成年人 34% 缺血性卒中 23% 首发缺血性卒中 44% 复发缺血性卒中 60% 非外伤性颅内出血 52% 首发颅内出血 83% 复发颅

9、内出血,脑微出血,皮质下深部微出血(小动脉硬化) 好发于后部脑叶,与CAA类似。 相关于 心血管危险因素 更严重的深部腔梗 更严重的白质疏松 脑叶微出血(可能提示或预示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叶微出血,相关于 ApoE4基因型 CAA,白质中的DPVS,脑微出血,GRE只有SWI敏感性的三分之一 尸检发现,SWI上病灶: 急性出血 陈旧出血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物 小腔隙周围的含铁血黄素 病理学 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不一定见于所有脑微出血患者 ,有动物模型支持假说:A从脑实质通过PVS到达动脉管壁。 80% AD患者有不同程度CAA,脑叶微出血有提示意义。,脑微出血,与症状性颅内出血相关 其严重程度

10、可能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在CADASIL中,微出血数量与认知功能损害无关,但与生活依赖度相关,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小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类型 系统性损害:肾、视网膜 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既往卒中或TIA史、过量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尤其是高血压相关 目前,危险因素相关性的证据尚不充分。,小动脉硬化,年龄相关性 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中膜平滑肌的丢失、纤维玻璃样物质沉积、管腔狭窄、管壁增厚 脂质透明变性(轻) 纤维蛋白样坏死(重) 微粥

11、样斑(动脉粥样硬化的远端表现) 微动脉瘤 节段性动脉解构(狭窄和扩张),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微粥样斑,防治,抗血小板,西洛他唑可能有效 降压 控制血糖 他汀可能无效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有效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 Trial (SPS3) 双抗无收益,反而增加出血 降压很可能有益,特别是减少出血性卒中,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脑叶出血和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病因

12、 可以导致白质损害和脑微出血 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软脑膜和脑皮质小-中型动脉血管壁的中膜和外膜 枕叶颞叶容易受累 与AD有重叠 AD患者90%以上有CAA,25%有严重CAA 不到50%的CAA患AD,患病率高,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病理 平滑肌细胞减少 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管壁同心性裂开 微动脉瘤形成 血管周围微出血 毛细血管闭塞,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研究发现 比相同年龄普通人和只有AD的患者,其白质损害更重 白质损害独立于出血,与认知损害相关 后部白质更易受累 微出血多见于后部皮质 管壁厚的患者,微出血数量更多。,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研究发现 DWI发现15% CAA患者(发生

13、频率高)存在亚急性的无症状微梗死,且与SWI上的出血数量相关,而与传统的血管危险因素无关。 每人每年新发微出血1.4次,症状性颅内出血0.14次。 基线微出血数量越多,新发微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基线微出血数量与认知功能损害、生活依赖度和死亡率相关。 多数患者无症状,但是实际危害相当严重,CAA影像学表现,微出血,晕染效应 blooming effect,GRE vs. SWI,皮质表面铁质沉积与皮质微梗死,脑叶出血与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降压有助于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抗栓治疗不安全,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会增加出血风险 微出血数量越多,出血风险越大,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

14、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遗传性小血管病,CADASIL MELAS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瑞典型 与CADASIL类似,但基因型不同 缺乏颞极白质受累 更多累及脑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血管病并脑白质营养不良(AD-RVLC),遗传性小血管病,CARASIL 法布里病 COL4A1突变所致小血管病,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分类,小动脉硬化 散发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遗传性小血管病(除开脑淀粉样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血管炎) 静脉胶原性疾病 其它小血管病,其它小血管病,放射后血管病 脑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的迟发不良反应。主要是白质中的小血管受累,表现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玻璃样物质沉积导致血管病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性闭塞。导致弥漫性白质脑病、髓鞘变性,严重时可导致明显的凝固性坏死。被认为是缺血性血管病的原因。,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