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8033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0520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说8033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问说8033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问说8033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问说8033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问说8033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说803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说8033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说,刘开,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降生数月而孤,小时家境贫寒,当牧牛童,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了能背诵。塾师发现后,邀他到书塾里学习,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开十四岁时,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赞扬这位文坛新秀。从此刘开的才名轰动一时,后来成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诗文均为世人称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诗文集。,问说 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2、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君子:有德有才的人。 辅:辅助。 致:招致, 获得 发现。 广:使广,增广,增加。 达:通晓,通达 应用。 决:判断,解决。,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互相辅助而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发现疑问,不提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勤奋地提问,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有时不将理论付诸实践;了解其中大的(道理)了,但有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除了问,这些问题怎么能解决呢?,之:主谓之间,取独。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或:有的,有时。 其:代词,这些(问题)。 奚:何

3、,怎么 。 判断句,“,者也”。,问说 刘开,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所谓:所+动词=名词性短语,所说的。 就:靠近。正:纠正,匡正。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资:凭借,借助。问难:诘问,辩驳。审,详细地。 裕:丰富。 放心:放纵散漫的心。 尊:尊崇,重视。道:取道,取法 来自。,于:介词,比。 焉:

4、代词,他,他们。以:目的关系连词,用来。 以:介词,凭借。于:介词,向。 且:递进关系连词,并且。,(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问他们来破解那些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道德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问他们来取得一点收获,(这就是曾子)所说的“凭借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凭借知识多向知识少(的人)问”。(对)道德才能同自己相等的人,问他们来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辩驳,详细地探讨,明确地分辨问题。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时),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

5、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为“(美德)来自(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问说 刘开,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古代的人

6、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发问,不挑选人发问,(只要能)获得那些对自己修养有益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拿经义、名理(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互相咨询请教,勤勉地只把进德修身为急务(的人),很少看见,何况世俗的人呢?,中:内心。乐:以为乐。 至于:到程度。 义理: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 咨访:咨询,请教。 孜孜:勤勉的。 进修:进德修身。,焉: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于:介词,对于。 之:结构助词,的。 以:介词,拿,用。 焉:的样子。 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标志,问说 刘开,问说 刘开,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

7、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是:以为是;认为对 非:以为非。 达:通达,贯通理解。安:稳妥。 臆度(y du):主观猜测;臆:主观的;度:猜测,估计 狎(xi):亲近而不庄重。,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弊病,学习有不理解的,硬要认为理解;道理有不稳妥的,胡乱地主观猜测,像这样,那么终生几乎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

8、,和他相处熟悉而不庄重,不甘心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而:并列关系,不译。 以:相当于“而”,修饰关系。 几:副词,差不多。 于:介词,比。 焉:代词,他。,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于古者,非此之由乎?,问说 刘开,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闻异事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

9、非常难以解答的事情,(拿来)问别人,来穷究别人的缺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取得良好教益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不能接近古人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吗?,异文鄙事:奇闻异事。 快:满足。 穷:穷尽,穷究,使暴露。 短:缺点,不足。 屈己:放低身价,压低尊严。 几:接近。,然:代词,这样。 所问:所字结构,问的方面,问的东西。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以:目的关系连词,用来。 而:连词,如果。虽:即使。 所以:的原因。,问说 刘开,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

10、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他)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他)不专心用功的缘故,(是因为)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啊。,诚:诚心实意。 宜: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问说 刘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11、,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为所:被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理无专在: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 贵:地位高;贱:身份低 贤:道德才能高;不肖:道德才能低 耻:以为耻辱 贤:认为道德学问高 以为:把当作 耻:感到羞耻,问说 刘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有一次失误

12、。圣人所不了解(的道理),未必不能被愚笨的人了解;愚笨的人能做的,(也)未必不是圣人不能做的。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向身份低的人询问,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向道德才能低的人询问,年龄大的人可以向年轻人询问,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不认为向人发问请教是值得羞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着把“问”当作耻辱,既然这样,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太多了,可悲啊!,“问”的重要作用,问与学相辅而行,学即需问 好问则裕,问而有得 问有益于身 理无专在,学无止境,问不可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