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372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4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347应用心理学00-16年真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0 年年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大学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一、判断题 1 分*40 二、选择题(单)2 分*70 三、论述 20 分*3 1.儿童异常行为的治疗后极少改变,18 个月后明显改善,原因。 2.列举几种信度和效度,并说关系。(估计 312 不会考的这么暴风骤雨吧) 3.三种主要的决策偏差,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四、研究设计 30 分*2 1.假设自我效能量表对群体工作绩效有影响,做研究设计验证此假设。 2.设计实验检验领导权变理论和领导魅力理论那个更有效。 以下是选择和判断题里设计的部分知识点: 社会群体盲见 社会渗透理论 Herbent Sim

2、on 决策模型 管理团队需要避免的归因偏差 通过金钱来源、保存方法和使用方法区分金钱反映了什么效应。 霍夫斯塔德文化四维度 康拉德劳伦子揭示了。若干选项 情绪面部表情编码方法的提出者 人格五模型证据来自 临床心理学的延迟效应 理性行为理论中的主观规范 脚在门槛技巧 囚犯两难中双方合作最好结果的基础 认知失调经典研究 上级对下级绩效考核应避免什么效应 管理一个团队应避免什么偏差 社会比较后会出现。若干选项 认知偏差效应 自闭症最有效的疗法 思维障碍核心症状 边缘、自恋、偏执、强迫哪个实验检验能力最好 麦独孤用什么解释人类行为 抑郁症治疗方法 单独确诊精神分裂的核心症状。 认知失调经典实验研究 2

3、0 美元和 1 美元问题 超言语线索。 2001 年年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大学 347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人心理,包括认知、情绪 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最 高级形式。 4、 知觉:是客观事实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5、 从众: (有点同化的感觉)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

4、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6、 心理咨询: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助人自助) 7、 恐怖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情境时产生的强烈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伴有焦虑 症状和植物神经性功能障碍。患者所害怕之物无真正危险,但患者仍极力回避,知道这种害 怕是不合理的,但仍不能阻止恐怖发作。 8、 横断研究: 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并加以 比较。优点是持续时间短,各因素易于掌控;缺点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年龄和出生年代 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也很复杂。 9、 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 人格发展的内在

5、结构严重不协调, 表现为认知、 情 感、 动机、行为异常,环境适应性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影响,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自己也 感到痛苦。 10、自尊: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探查自尊的思路之一是找到现实自 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 自尊可划分为知觉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维度, 当两者相一致的时 候产生正向、积极的高自尊,两者差距越大说明自尊越低,越消极;自尊的稳定性可能是一 个与攻击行为有关的重要因素, 自尊高且不稳定的人有最高的攻击和愤怒倾向, 稳定且高自 尊的人攻击性最低。低自尊的人在社会技巧、抑郁、孤独以及药物依赖等行为过失方面有更 大的倾向性,高自尊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的感觉。

6、 二、简要回答(每小题 10 分,共 100 分) 1、需要的层次理论 a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b 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向上追求的需要 就越强烈。 c 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员需要层次的 高低是评判其组织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 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a 前者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后者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 b 前者着重处理正常人遇到的各种问题(人际关系、求职、教育、婚姻等),后者适应范围 是某些神经症、性变态

7、、心理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精神病等。 c 前者用时较短(一次或几次),后者费时较长(几次甚至十几次)。 d 前者直接针对某些有限具体的目标进行,后者目标是使人产生长期的稳定的改善。 3、 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性特征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 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 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4、行为归因类型及原则的链轮 5、X 理论(社会人假设) X 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

8、都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 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社会人”的假设基本观点: a 人是社会人,社会需求是影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b 提倡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 生产效率高低取决于职工在家庭、 企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和 谐人际关系。 c 重视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d 管理者应努力使组织目标与员工社会需要相一致,注重倾听员工意见。 6、人格障碍的类型 ICD-10 的分类: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类分裂样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冲动型人格

9、障碍 e、戏剧型人格障碍 f、强迫型人格障碍 g、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h、依赖型人格障碍。 DSM-IV 的人格障碍类型分类: a、分裂型人格障碍 b、边缘型人格障碍 c、自恋型人格障碍 d、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 随着被领导者心理成熟度的提高, 领导方式应 作相应改变,发展路线为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 8、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关于我的思考)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青春期躁动

10、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 经成熟。 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 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 要求,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 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0、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 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 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 即认知结构的 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1、: (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 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 其智力活动处于 感知运动水平。 (2)前运算阶段(2-6 岁、7 岁)。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12 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 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 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12 岁一 14 岁、15 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

12、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三、论述题(先论述,后评价。每小题 20 分,共 100 分) 1、多元智力理论 2、Y 理论 Y 理论的基本观点: a 多数人是勤奋的,如果条件有利,会自觉工作。 b 人在执行任务时能自我指导和控制,不一定要限制和惩罚。 c 多数人乐于承担责任,逃避责任不是人的本性。 d 人有着高度的智慧、想象力与解决问题的创意。 e 普通人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 Y 理论提倡的管理措施: a 管理重点放在人的因素上,使工作更有意义和挑战性,并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 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b 靠内在奖励满足人的自尊与自我实现

13、的需要。 c 主张权力下放、员工自我管理。 d 管理者的职能是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适宜环境 局限性: 把管理仅仅建立在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是靠不住的, 因为人的自我实现是外部 现实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合理性: a 为员工发挥潜力与才能创造条件 b 提倡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c 提倡决策参与制度 3、精神分析心理学 4、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提出, 试图说明影响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态度的工作环境因素, 认为激励因素和保 健因素是影响人积极性的两大因素。 a 激励因素是导致满意的因素,如工作吸引力、成就、发展等,能促进人积极进取,提高工 作效率。如缺失会导致没有满意 b 保健因素是导致

14、不满意的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如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酬等。没有 激励作用, 但有预防性, 能使人保持现有积极状态。 提供足够的保健因素会使人没有不满意。 启示: a 仅改善保健因素还是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应同时改善激励因素,让员工充分发 挥自身才能。 b 可使用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工时来实现双因素理论。 c 对于不同个体、不同文化背景来说,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都各不相同,应采取针对性的管 理方式才能提高激励效果。 5、艾里克森人格 发展阶段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他 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 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

15、体人格的发展过程 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 8 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 (0-1 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 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 岁半一 3 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 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 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 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 岁),

16、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 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 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 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 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 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 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 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四、 简述心理咨询发展的发展历程, 并谈谈自己对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规范化问题的建 议。 (30 分) 五、你认为我国心理学在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些措施来加大心理学的 应用范围和力度?(30 分) Ps:黄色:普通心理学 蓝色:社会心理学 浅蓝: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绿色:变态心理学 粉色:发展心理学 墨绿:管理心理学 2002 年年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大学 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