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186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史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和他的诗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又名杜工部,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前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712 746年)即诞生到35岁,。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岁至44岁。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三年。 4、飘泊西南时期(760770)49岁至59岁去世。,一、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准备) 20岁起,杜甫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

2、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长期的壮游,为他早期的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二、3544岁,困守长安十载。 到长安第二年,李林甫却玩弄手段, “野无遗贤”。 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三个盛典,杜甫大礼赋 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李林甫从中作梗。 此后以诗干谒权要,如京兆尹鲜于

3、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十载长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落空了。,二、3544岁,困守长安十载。(开始)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 使得杜甫开始将目光转向全社会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兵 车 行,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4、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的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

5、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兵车行的背景,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

6、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名句赏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

7、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比较: 试将这首诗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两首诗歌的比较,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

8、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此外,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兵车行的出现,标志着诗人由于多年的阅历和体验,社会思想、文艺思想已日臻成熟,开始着手在为自己,为后人,开拓那条起自国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三、4548岁,为官与陷贼时期。(高潮)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9、。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

10、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四、4858岁,弃官入蜀,漂泊西南的时期。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迫于生计,弃官携家西行,去投靠亲友,辗转流落到成都, 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综

11、述 思想方面 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当其理想累受挫折, 又遭到战争和生活的折磨之后,他逐渐认识了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与年俱增。,杜甫诗歌的思想性,从思想性方面来说,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具有深沉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诗中始终贯穿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12、,这也就是杜甫诗歌中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人民性特征,并达到了以前作家不曾有的高度。 1、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2、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3、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罪行的强烈 憎恨。,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闻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

13、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杜诗的艺术风格,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 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与老杜的经历、思想和美学观念均有密切关系。他的阅历极其丰富,思想极为复杂,政治

14、上的由自信自负到受压抑,使其追求的美学思想受到扭曲,由壮美一变而为沉郁。,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杜甫的地位与影响,1.集诗歌之大成,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他继承和发展诗经、汉乐府等现实主义 传统,写出了一代“史诗”。 他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成为公认的集诗歌之 大成的作家。,杜甫的地位与影响,2.杜甫在思想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唐新乐府运动,晚唐的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北宋的江西诗派,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金元之交的元好问, 明代

15、的李梦阳,清代的顾炎武、屈大均等, 均受老杜忧国忧民思想影响。,杜甫的地位与影响,3.杜甫在诗歌的艺术风格、形式上对后世有无穷影响。 杜甫的七律“无法不备”;杜诗风格多样,中晚唐诗派无不受老杜的影响。,杜甫的地位与影响,杜甫和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是并世而立的两位诗歌伟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的地位与影响,补充内容,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杜甫诗歌为什么被称为“诗史”,一、提供了史的事实,既可以证史,也可以补史之不足。 二、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三、写作方法上,用叙事手法写时事,“诗史”:提供了史的事实,既可以证史,

16、也可以补史之不足,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军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反映了此一事件在当时造成的普遍心理。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举例,悲 陈 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背景,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