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184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3v10.4供应链产品培训(实施)_存货核算(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3存货核算解决方案,K/3事业部:宋加银 2007年6月13日,基于K/3 V10.4,K3存货核算总体介绍 存货核算的基础数据设置 入库核算流程 出库核算流程 异常信息处理 期末记帐 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结帐/报表分析,存货定义,定义 依据会计准则第三条,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依据存货的定义,存货是流动资产,应当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出售。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 具体来讲 存货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K3存货核算

2、的假设前提,正确的应用物流的存货核算系统是保证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所以它同时也具有一般财务核算的特点,具有一些假设前提: 核算主体:存货核算以实仓仓库为单位进行核算,区分总仓、分仓、分仓组,可以处理分散管理、多组织的核算要求; 核算期间:基于会计分期的要求,业务系统要求根据会计分期进行业务核算期间的设置,因此而提供期末的核算和记账以及期末结帐的处理,统管整体的业务系统,所有业务以核算期间进行划分,一般建议使用与财务一致的期间划分标准; 数量金额核算:启用存货核算就是要对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产品进行数量、金额的核算,与实务一致,数量要求在可以计量的范围内存在,金额要求在本位币的要求下可以计量,

3、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数量、金额同时存在是正确进行核算的基本前提; 核算对象:物流的核算对象为企业主要经营产品,在工业企业可以体现为物料,商业企业可以体现为商品,K/3系统以核算项目来存在,其他信息作为辅助资源补充业务日常处理的要求设置。,红字出库核算,外购入库核算,暂估入库核算,自制入库核算,委外加工入库核算,材料出库核算,产成品出库核算,系统维护,基础资料,系统参数,用户管理,入库核算,出库核算,期初余额管理,期初余额调整,金额调整单,其他入库核算,计划价调价,调价单据录入,调价单据维护,无单价单据,无单价单据汇总更新单价,存货跌价管理,存货跌价维护,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表,期末处理,凭证生成,

4、凭证模板,凭证查询,期末结帐,总帐系统,报表分析,异常余额汇报表,调拨金额确定,无单价单据按物料更新单价,无单价单据按单据更新单价,入库核算各种分析报表,出库核算各种分析报表,存货核算应用流程图,提供物流、财务 余额对账功能,杜绝无单价业务 提供单价确认平台,引入跌价准备模型 库存反馈市价,多种存货成本类报表 形成决策依据,K3存货核算总体介绍 存货核算的基础数据设置 入库核算流程 出库核算流程 异常信息处理 期末记帐 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结帐 报表分析,系统参数,暂估类参数 关账类 单价来源类 其他,基础数据设置,多种类型,仓库,物料,物料属性 计价方法 科目设置,K3存货核算总体介绍 存货核

5、算的基础数据设置 入库核算流程 出库核算流程 异常信息处理 期末记帐 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结帐/报表分析,入库核算流程-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会计准则规定: 存货的采购成本的构成,即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进口存货缴纳的关税,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

6、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这些费用能够分清负担对象的,应当直接计入所负担对象的采购成本,如果不能够归属于某负担对象的,应该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所采取的分配方法包括按照所购存货的重量和采购价格的比率进行分配。,入库核算流程-外购暂估相关参数,与暂估相关的参数: 1生成暂估凭证冲回方式: YES / NO,只有YES才有暂估逻辑。 2暂估凭证冲回方式 月初一次冲回 / 单 到冲回 3暂估差额生成方式: 差额调整 / 单到冲回 4冲回单据编号后缀,入库核算流程-外购暂估流程,外购入库核算-暂估流程说明,Why暂估 Whe

7、n暂估 How暂估 1估价入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在单据上录入,另一种方式是在“无单价单据维护”模块中进行单价更新。 2生成外购暂估入库凭证 3生成暂估冲回凭证:手工/系统自动,外购入库核算-工业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异同,外购入库核算根据系统参数【生成暂估凭证冲回方式】分成工业模式与商业模式,选中为工业,由于10.2工商业合并后产生的,工业与商业模式的不同: 生成凭证的凭证模版不同。 生成的暂估补差方式不同。 补充钩稽后生成凭证的模版不相同。 钩稽不同,工业不支持部分钩稽,商业支持部分钩稽。,入库核算流程-外购入库核算,入库核算流程-外购入库核算(商业模式),外购入库核算-费用分配(不支持部分钩

8、稽),按数量分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的数量 按金额分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的金额,外购入库核算-核算逻辑(不支持部分钩稽),(发票的不含税金额本位币计入成本的费用本位币)/入库单的数量该行物料的数量。 多行相同物料时最后一行通过扣减方式计算,处理尾差。,外购入库核算-费用分配逻辑(支持部分钩稽),按数量分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行的数量 按金额分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行的金额 注意: 1)、未钩稽的发票行不参与分配; 2)、分配是按整行的数量、金额进行分配,不是按发票的钩稽数量、钩稽金额进行分配。,外购入库核算-费用分配案例,外购入库

9、核算-核算逻辑(支持部分钩稽),不存在费用发票 发票的钩稽金额/入库单的钩稽数量该行物料的数量 存在费用发票 发票的钩稽金额(费用发票的金额/发票的数量发票的钩稽数量) /入库单的钩稽数量该行物料的数量,外购入库核算-差额生成单据,差额调整。 差额调整就是对外购入库单与发票金额差额部分生成暂估补差单,在前面的工业模式和商业模式都可能存在,主要根据系统参数【暂估差额生成方式】决定。 单到冲回 单到冲回就是先对参与钩稽部分的原蓝字入库单按钩稽数量生成红字入库单,金额取原外购入库单钩稽金额,单价取蓝字入库单,然后再按钩稽数量生成蓝字入库单,单价、金额取发票核算处理的单价、金额。 如果为红字入库单则先

10、生成蓝字入库单,金额取外购入库单钩稽金额,单价取蓝字入库单,再生成红字入库单,单价、金额取发票核算处理的单价、金额。,委外加工的整体解决方案,MPS运算,MRP运算,委外任务,模拟发料,生产投料,加工费结算,运费结算,委外发料,委外入库,费用分配,成本核算,凭证处理,往来对账,计划管理,委外生产管理,仓存管理,采购管理,存货核算,三方钩稽,核销,委外加工入库核算流程,委外加工入库核算-材料费核算,核销的过程和逻辑具体逻辑请参考采购管理系统的PPT 。 材料费核算,材料费按照入库单核销的出库单信息重新取得出库材料成本并汇总得到准确材料费用。,委外加工入库核算-加工费核算,费用分配。 1、按数量分

11、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的数量 2、按金额分配 费用发票的本位币金额/钩稽的发票的金额 委外加工入库加工费核算。 (发票的不含税金额本位币计入成本的费用本位币)/入库单的数量该行物料的数量。 多行相同物料时最后一行通过扣减方式计算,处理尾差。,委外加工入库核算-总成本核算,入库成本计算 总成本系统汇总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得到入库物料的总成本信息。 并倒算单位成本,从而完成整个委外加工核算工作。,委外加工入库核算-与外购入库核算的差异,在商业模式下,委外加工入库单只有【差额调整】方式,即存在差额时,只可能生成差额调整单,不可能生成红蓝单。 在工业模式下,委外加工入库单凭证冲回只有【单到

12、冲回】方式,即需要手工冲回凭证。 采购发票的作用不同。 采购环节:采购发票反映物料采购的材料成本。 委外加工环节:采购发票反映加工物料加工成本。 成本构成不一样 采购环节:主要是材料成本、采购费用 委外加工:主要是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费用,入库核算流程-自制入库,若成本系统已启用,则可自动引入成本系统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用户不需进行该核算工作。 在未使用成本系统的情况下,需手工录入自制入库成本或通过外部引入。 当物料采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时,录入方式不同。,入库核算流程-其他入库,非组装单核算。 1)手工录入 2)更新无单价单据 组装核算 1)手工录入 2)系统自动核算,根据组装类型的其它

13、出库单和组装单中的组装费用共同计算。,K3存货核算总体介绍 存货核算的基础数据设置 入库核算流程 出库核算流程 异常信息处理 期末记帐 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结帐/报表分析,出库核算的计价方法: 加权平均 移动平均 先进先出 后进先出(新会计准则已经去掉了该计价方法) 计划价 个别计价法(批内先进先出,批内移动平均),出库核算流程,出库核算流程,加权平均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

14、(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出库核算流程-加权平均算法,1 期初,2 本期收入,3本期平均单价,4更新出库单的成本,出库核算流程-加权平均算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 利

15、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如果手工做账,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出库核算流程-移动平均算法,有入库,成本变化,以当前的成本作为出库成本,有入库,成本变化,以当前的成本作为出库成本,出库核算流程-移动平均算法,不够发出数量,等下次够发出数量时发出,出库核算流程-移动平均算法,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

16、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 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材料要逐笔进行计价并登记明细账的发出与结存,核算手续比较烦琐。,出库核算流程-先进先出算法,出库核算流程-先进先出算法,出库核算流程-先进先出算法,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得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得差异另行设置有关成本差异帐户(如“材料成本差异”)反映。 计划成本法的计算: 1)计算存货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存货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存货成本差异额 月初结存存货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计划成本 存货成本差异率可以正数也可以负数。 2)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