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147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春风吹皱一江水, 无限风光无限情,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1.白描,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2、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描写类,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着意描写。,2.渲染,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吴 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

3、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可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4.动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5.细节描写,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

4、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

5、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

6、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

7、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双调清

8、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借景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画 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

9、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

10、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区别,联想和想象,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

11、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台 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江春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

12、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表达技巧指的是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内容,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

13、题目是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的;其次,答案要规范、,全面,即明确指出手法或技巧,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指出,此手法、技巧带来的效果、好处。,表 达 技 巧,折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真题示范 1】(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晓至湖上 (清)厉 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注释】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命题剖析】此题考查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 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

14、根有据,言之成理 即可得分。,【参考答案】“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 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 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并且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 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真题示范 3】(2012 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15、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 分),【命题剖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 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 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 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 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 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

16、盛, 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 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 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 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更采用拟人手法,写景细致 入微。,2013年高考题欣赏,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