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132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例精析课件:3-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 3-3,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要点一 微观量的估算 例1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NA=V/V0 NA=V/m NA=M/m NA=M/V0 A. B. C. D. 【点拨】注意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及固、液、气的结构特征.固体和液体分子可以忽略分子间的间隙,而气体分子间的间隙不能忽略. 【解析】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不能用V/V0来计算NA,错误;气体密度是宏观量,对于单个气体分子不能用m=V0来计算,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 C,要点二 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例2 (2009北京

2、)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 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点拨】(1) 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 (2) 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3、,要点三 物体的内能 例3 分子间有分子势能,规定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此过程中( ) A. a、b之间的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 a、b之间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C. 分子b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 分子b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点拨】注意到分子力随r变化的特征与Ep随r变化的特征的比较.,解析:此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相距无穷远到r0,r0到距离最小.第一阶段分子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引力对b做正功,a、b之间的势能减小;第二阶段分子斥力一直增大

4、,分子b的加速度一直增大,斥力对b做负功,a、b之间的势能增大.所以整个过程中a、b之间的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分子b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选项C正确. 答案:C,物体内能是对分子而言的,它是组成物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是状态量,其大小与温度、体积及物体所含分子数有关.对这些理解不透彻往往容易出错.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 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 温度低的铜块与温度高的铁块相比,分子平均动能小 【错解】A,因为温度低,平均动能就小,所以内能

5、就小,所以应选A.B,由动能公式Ek=(1/2)mv2可知,速率越小动能就越小,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C,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Ek=(1/2)mv2可知,物体动能也越来越大,所以应选C.,【剖析】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任何物质只要温度低则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小,D选项正确;但温度低不表示内能一定也小,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一定就小,A选项错误;温度低,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但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无法确定温度

6、低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否一定小;选项B错误;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只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而物体加速运动时,物体内所有分子均参与物体的整体、有规律的运动,这时物体整体运动虽然越来越快,但并不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就加剧.从本质上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情况无关,C选项错误. 【答案】D,第2节 固体 液体与气体,要点一 晶体和非晶体 例1 如图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根据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晶体 b是晶体 a是非晶体 b是非晶体 B. C. D. 【点拨】晶体开始熔化,熔化时晶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

7、坏规则的排列,温度不发生变化.而对非晶体加热,先变软,然后变为粘滞性很大的液体,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熔点对应的温度).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不断加热,非晶体先变软,然后熔化,温度却不断上升,因此,a对应的是晶体,b对应的是非晶体.选项B正确. 【答案】B,要点二 气体的状态参量 例2 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的密度增大 B. 气体的压强增大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 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增多 【点拨】对于各种气体状态参量,深刻理解其含义,理解其决定因

8、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联系涉及的物理量,结合题目条件逐条分析. 【解析】气体密度由其质量和体积共同决定,质量和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A错误;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对于特定的气体,其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则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增多,作用在单位面积器壁的作用力增大,气体压强增大, BCD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要点三 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例3 (2009海南)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1.00 atm(即76.0 cmHg)、温度为27.0 的氦气时,体积为3.50 m3.在上升至海拔6.50 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逐渐减小到此高度

9、上的大气压36.0 cmH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 .求: (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解析:(1)在气球上升至海拔6.50 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经历一等温过程.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 式中p1=76.0 cmHg,V1=3.50 m3,p2=36.0 cmHg,V2是此等温过程末态氦气的体积. 由式得V2=7.39 m3 (2)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氦气的温度逐渐从T1=300 K下降到与外界气体温度相同,即T2=225 K.这是一

10、等压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2/T1=V3/T2 式中V3是在此等压过程末氦气的体积. 由式得V3=5.54 m3 ,要点四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 例4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D,其有关数据如图甲所示,若状态D的压强是2104 Pa. (1)求状态A的压强. (2)请在乙图中画出该状态变化过程的p-T图象,并分别标出A、B、C、D各个状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点拨】读出V-T图上各点的体积和温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求出各点对应的压强.,解析:(1)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AVA / TA=pDVD / TD 则pA=pDVDTA / VATD=4104 Pa. (2)由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分别求出: pB=pDVDTB / TDVB=16104 Pa pC=pDVDTC / TDVC=4104 Pa 所以可得p-T图象及A、B、C、D各个状态如图所示.,重力产生的压强等于重力产生的压力与面积的比值,压力都应该是垂直于接触面方向,所以重力产生压强应是重力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分力,而不一定是Mg,面积应是接触面的面积,而不一定等于气缸的横截面积. 例 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型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A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p等

12、于( ) A. p0+ Mgcos /S B. p0/cos +Mg/Scos C. p0+Mgcos 2/S D. p0+Mg/S,【错解一】因为圆板下表面是倾斜的,重力产生的压强等于Mg/S,其中S为斜面的面积,即S=S/cos ,因此重力产生的压强为Mgcos /S,所以气体压强为p0+Mgcos /S,故选项A正确. 【错解二】重力产生的压强应该为重力的分力Mg/cos ,在活塞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强,即pG=Mg/cos S,而大气压强p0/cos ,所以气体压强为p0/cos +Mg/Scos ,因此应选B. 【错解三】在分解重力时错了,重力的一个分力应是Mg/cos 而不是Mgcos

13、 ,因为另一个分力一定要垂直于竖直容器壁,如图(a).所以重力的压强为pG=(Mg/cos )/S=Mg/cos /(S/cos )=Mg/S.,【正解】以金属圆板A为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从受力图(c)可知,圆板A受竖直向下的力有重力Mg、大气压力p0S,竖直向上的力为气体压力pS,在竖直方向的分力pScos ,其中S=S/cos ,所以pScos /cos =Mg+p0S,故p=Mg/S+p0. 【答案】D,第3节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要点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例1 (2010四川模拟)(1)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关于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说法正确的是 .

14、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2)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缸中的气体做功为2.0105 J,同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了1.5105 J.试问:此压缩过程中,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于 J. 【点拨】(1)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 弄清符号法则和符号的含义是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键. 【解析】(1)不计分子势能,空气内能由温度决定,随温度降低而减小,A、C均错误;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空气体积减小,外界压缩空气做功,D正确;空气内能减小、外界对空气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空气向外

15、界放热,B错误.(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得Q=U-W=-5104 J,说明气体放出热量5104 J. 答案:(1)D(2)放出5104,要点二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2 (2010徐汇区模拟)(1)图a、b是潮汐发电示意图.涨潮时开闸,水由通道进入海湾水库蓄水,待水面升至最高点时关闭闸门(见图a).当落潮时,开闸放水发电(见图b).设海湾水库面积为5.0108 m2,平均潮差为3.0 m,一天涨落潮两次,发电的平均能量转化率为10,则一天内发电的平均功率约为(海水取1.0103 kg/m3,g取10 m/s2)( ) A. 2.6104 kW B. 5.2104 kW C. 2.6105 kW D. 5.2105 kW,(2)下图为双水库潮汐电站原理示意图.两个水库之间始终保持着水位差,可以全天发电.涨潮时,闸门的开关情况是 ;落潮时闸门的开关情况是 .从能量的角度说,该电站是将海水的 转化为水轮机的动能,再推动发电机发电. 【点拨】(1) 一天涨落潮两次发两次电. (2) 发电时,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3) 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时遵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