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9646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7.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海国际学校 李玄,高三一轮复习 选修6环境保护,一、考纲研读.回归教材,考点1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回归教材: 1.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例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此外,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例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也应归在人工环境之中。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2、。 3.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非礼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整个生态系统趋于恶性循环。,回归教材: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

3、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6.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种新的环境观(人类应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 持续发展。,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 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1)不利影响: 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 活动区域缩小等;噪音干扰动物的生活 (2)建议:高速公路建设采用隧道、架桥等通 过方式;为野生动物修建生态走廊或迁徙通道。,

4、高考链接2010海南卷,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 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6分),高考链接2010福建卷,(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6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

5、循环利用; 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在上游修建水库,补充枯水期用水,减少咸潮的危害。,二、梳理考点.夯实基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1)成因:地球正处于温暖期;森林植被破坏;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分布:全球 (3)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海水侵蚀加剧等;改变区域降水量和江水分布格局(旱涝灾害加剧);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人体健康等。 2.酸雨问题 (1)成因:主要是生活生产中燃烧化石燃料及交通工具排放大量酸性气体(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 (3)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

6、和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 腐蚀建筑物及文物古迹。,3.臭氧层破坏 (1)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2)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 (3)危害: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体免疫力,易患皮肤癌; 危及海洋生物;加剧全球变暖。,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生物多样性锐减 (1)原因: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捕捞等);生态环境破坏(恶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2)分布:人类活动区 (3)危害:物种不断灭绝;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等。 (4)措施:? 2.水土流失(略) 3.土地荒漠化(略),人类面

7、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三、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 1.公害病(地方病) 2.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形成原因: 自然: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繁殖旺盛;水域相对封闭平静,水体交换差。 人为:含氮、磷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产养殖等。 (2)危害:水质变差;水中缺氧,危及水生生物。 (3)案例:渤海湾、珠江口的赤潮;太湖“蓝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防治(淡水水域富营养化): A.工程性措施 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

8、层曝气、注水稀释等。 B.化学方法 使用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 C.生物性措施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赤潮又称红潮,“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成因: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赤潮还与季节、海域封闭程度等自然因素有关。 (2)危害:危及海洋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渔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9、(3)措施:加强监测监控;控制污水排放和水产养殖,控制海水富营养化;工程措施物理除藻如撒播粘土法;化学除藻法如利用化学药剂除藻(CuSO4);生物方法治理赤潮,如通过鱼类、水生高等植物、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生长和营养盐类。,参考答案 不利影响: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影响农产品品质。 措施:加强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和食品抽检;加强对工矿企业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污染立法等。,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 (12分),参考答案: 原因: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渣(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壤(农业);城市及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土壤污染

10、(生活); 危害: 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考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回归教材: 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不同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 2.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老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偿、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一旦超过了极限,就会出现资源问题。目前,资源短缺

11、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研究自然资源问题,分析主要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回归教材: 3.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参考答案 特点:以地下水为主。 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漏斗区,最终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大规模开采地下矿藏; 建设高楼和重大的工程建设; 修建地下工程等。,典型问题探究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1)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开采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

12、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然;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2)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3)利用: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空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酸化),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等。,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1)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损耗;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注意环境保护(环保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 (3)在矿区生产

13、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和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优化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大力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 堆放前将土壤移走;堆放时集中堆放并做相应保护措施(如四面围挡或覆盖);后期将土壤回迁原地,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降水多,加之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易流失,需保护。,考点3 生态环境保护,回归教材: 1.森林是陆地上

14、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2.森林是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尤其是热带、亚热带森林。 3.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和游牧制度,虽然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吗,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额机会;农业社会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使森林面积逐渐减少;而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全球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4.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采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等问题。 5.

15、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保护逐渐加强,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典型问题探究 1.森林的作用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具体功能分解如下: 在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在城市地区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在沿海地区减轻海浪侵蚀(红树林) 此外,森林还具有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高考链接: 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

16、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6分),参考答案: 该地雨林被破坏后,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对大气圈、水圈对造成不利影响。 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增大。 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小。 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材料一 “恐怖“胶林面积 西双版纳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宜橡胶种植的地方之一。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 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615万亩,使云南省一举超越海南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当地人都用“恐怖“这个词汇来描述版纳的胶林面积,胶林左右着当地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橡胶林绿色沙漠 橡胶树在20至30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枝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大约25-30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57月,11月到翌年1月为旺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