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9476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山市化名镇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元机制改革 为民服务理念,东山市化名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聚集,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怎么管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产生的新情况、怎么管理静态的社会变为流动的社会、一个封闭的社会到开放的社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东山市化名镇借鉴先进经验,融合本地实践,推进多元机制改革,深化为民服务理念,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深化改革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建设“小政府、大社会”,把“万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是社会转型时期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化名镇从“多元化、综合化、集约化”着

2、手,走出了一条符合本镇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一是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当前,社会结构多元多变。“人(流动人口)、屋(出租屋)、车(机动车)、场(重点场所)、网(互联网)、会(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要素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从深层次分析,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都与社会管理缺失相关。今年,化名镇结合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7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深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推行“二三五”工作法、提升信息员服务机制以及房东协会管理机制等。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统筹各种社会资源,搭建各类社会创新项目平台,打造了一个服务市民的社会公共管理综合载体。,二是社会管理内容综合化。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

3、,符合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以“一办十中心”工作模式为导向,搭建综治信访、品牌调解、社会管理信息三个平台。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负责、专群结合、社会参与的服务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三是社会管理资源集约化。通过“一办十中心”这一平台,把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汇集起来,有效实现“零距离”接访和公调、访调、交调、诉调等对接机制,完善了“大调解”工作机制;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92个终端,充分联合村(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实现镇社会管理全覆盖。集约化的信息平台,使社会管理更加集中有效,党政领导通过社会管理信

4、息系统就能直观、实时、详细地了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防控。,二、夯实基层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基层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基层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相对滞后,这些都是困扰基层建设的主要问题。化名镇通过深入群众调研,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乡下狮子乡下调”的工作方法,在农村动迁安置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拆迁过程中,由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拆迁区群众代表、老干部、老党员对所有拆迁户定期走访,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群众基础好和群众威望高的优势,对可能发生的诉求和苗头

5、性问题,提前解释、劝导。群众的广泛参与成为破解拆迁难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全镇完成2500余户动迁安置户,未出现“钉子户”、强拆等问题。,二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只有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才有创新的源泉。在农村动迁安置过程中,被拆迁户会面临一段过渡期,一些老人一时无法租到房子过渡。化名镇看到这一问题后,以因地制宜、集中安置、方便照顾为原则,建立临时“养老院”,供80岁以上的高龄、空巢、患病老人集中居住。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老年人在动迁安置中找不到过渡房的难题,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受益子女的一致好评。同时,针对动迁农民过渡期内办理婚丧事宜,场地难找的

6、问题,政府通过多方协调,提供社区服务中心、村内老年协会等场所给动迁村民使用,有效解决了动迁农户的后顾之忧。,三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化名镇以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为抓手,深挖“一办十中心”效应,落实源头机制、联办机制,提升公共、行政、法律援助服务,开展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到、五必助、五不准活动。治理矛盾源头不流形式,重在实干,凝聚社会管理强大合力。同时,全镇结合“三评三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资源,组建编外“宣讲员”,全方位、多层次宣讲“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创建平安村(社区)”等理念;采用意见征求、投票

7、表决等方法,广纳民意,让群众积极参与村务事项,享受当家作主的权益。真正做到了顺民心、聚民智、得民心。,三、依托信息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当前,社会呈现日益复杂的形态,单靠传统手段已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信息化不失为推进社会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必须科学规划,高位布局。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做到信息灵敏,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做到便捷高效。化名镇建立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使社会管理环境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社会管理信息员日常采集信息,以“二三五”工作法为指南,对各辖区基础信息进行整合,录入系统。管

8、理者登入系统便能掌控全镇的基本情况及动向,同时系统也为全镇居民、企业提供了更加主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必须立足实际、面向实战。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导向。化名镇建立的“社会管理信息员队伍”,使社会管理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向参与。全镇84名信息员,形成了15个大网格、135个小网格,在每个小网格中服务全镇8464户人家。信息员分布在各自然村、小区楼宇,对辖区内情况明、人员熟、底数清,为实行全方位、多时空实时捕捉社会面信息提供了可能。,三是必须共享信息,综合利用。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规模效益。化名镇整合资源,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办十中心”,使社会管理从零散管理走向集约管理。打

9、破相关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共享,综合利用。通过“一办十中心”这一工作模式,把原本分散的基层力量,凝聚到同一个平台,形成了解决社会转型期间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载体。,四、加强领导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是推动社会管理的主体,加强领导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堡垒。,一是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作用。建立新型村(社区)“党建联席会”是化名镇加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又一全新尝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打破了原来以行政村为中心的党建结构。在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促进党员在推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新型社区

10、中同样有自豪感、责任感、光荣感,做到闪光在岗位,奉献在社区。,二是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良好伙伴关系。实现民间组织党建全覆盖,同时发挥民间组织党支部及信息员的作用,把监督工作融于党建之中,确保党对民间组织的有效领导。民间组织的服务既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又可架起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义工、民间创投等社会组织,为化名镇政府职能从管理走向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畅通政府与企业单位常态联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的对话沟通制度,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品牌。化名镇采用多种形式,密切政府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和改善政府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建立赴企业调研和接访常态化制度,帮助企

11、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老乡新娘舅调解室”等民间自治组织,协助企业解决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氛围。,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服务创新 一、创新社会服务首先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公民本位”,建设服务型政府。二、创新社会服务关键在于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意愿,按照群众的意见来提供服务、改进服务和创新服务。三、创新社会服务重点在于加强公共服务和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创新公共服务,关键在于创新公共服务的内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五、创新社会服务突破点在于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六、创新社会服务还要主动创造群众需求,引领发展。,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改革的方向。化名镇一方面从多元机制改革入手,突破藩篱,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从关注民生入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信念,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注重百姓幸福,最大限度地让改革的红利普惠广大人民群众。这些措施,在社会管理中均取得了积极的效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