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8524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1课_七律长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律 长 征,概述,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

2、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长征的原因,王明,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时代

3、背景,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者介绍,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压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我读长征,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七律.长征,红军 不怕 远征 难, 万水 千山

4、 只等 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三军 过后 尽开 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

5、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人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这两句中哪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2、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没有退却,从哪些词可看出? 3、这两句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联,远征难,不怕、只等闲,感悟远征难,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大渡桥横铁索寒,烘托出自然环境的险恶、形势险恶、战斗激烈,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更喜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5,10,长征精神,勇攀书山万仞峰,奋击人生千重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