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747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七年制脏腑总论经络学生(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基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钱瑞琴 qianruiqin mail.bjmu.edu. cn Tel: 82801404,2,一、脏腑(藏象)概念,脏腑:内脏的总称 藏象: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象: 征象或形象, 表现于外生、病理现象 肺 藏: 于体内;藏精气 象: 呼吸、咳嗽、喘,藏 象,隐藏,同脏,藏于体内储藏精气,“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形象、形态 内脏的解剖形态,征象、现象;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象”是藏的 外在反映,藏,4,脏腑学说中医学中的地位,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 清 王清任 “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

2、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5,近现代,秦百未: 中医的理论从脏腑出发; 临床以脏腑辨证为中心 沈自尹: 脏腑入手:肾、脾本质的研究。,6,肾的本质的探讨,肾藏精 主生殖,与人体的发育生长衰老密切相关; 肾的阴阳是 全身阴阳之本 肾阴阳虚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 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肾的本质,寻找中西医结合的突破口,7,二、脏腑概念,内脏的总称 按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8,(一)脏腑的内容,1.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心包 阴、里 2.六腑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阳、表 3.奇恒之腑: 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胞,9,(一)内容,五脏

3、、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 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 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10,(二)生理特点,1. 五脏 形象: 实体器官, 功能: 藏精气而不泻 储藏精气, 化生和贮藏精气而不传化水谷,满而不能实 藏而不泻 肝藏血,肾藏精 心主血藏神, 不能无故外泻。,11,2. 六腑:“府”:住宅,形象:中空有腔的器官; 功能:传化物而不藏,受盛,传化水谷。不贮藏精气“实而不能满” 及时排空内容物,向下传递, 特点:六腑以降为顺,12,泻而不藏,食物入胃传入小肠大肠排出, 食物不 能停留。 通和降的太过或不及 病变 六腑不能作到 “泻而不藏“,导致水谷和糟粕

4、的积聚,所以六腑多实证。,13,脏与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脏病多虚,腑病多实, 脏实者可泻腑,腑虚者可补脏。 如肾以补为主,不可泻; 肺实者可泻大肠。,14,3.奇恒之腑:,(1)形态 多属中空脏器,似腑 功能 多贮藏精气, 似脏 (2)除胆外,均无表里配合 (3)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 (4)生理功能隶属五脏,15,三、脏腑学说的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的整体观 五脏与社会、自然等 春肝 夏心 长夏 脾 秋肺 冬肾,16,脏象系统简表,17,2.病理反证生理,重功能轻形质,形态结构解剖学粗略;注重生理功能。 肾形态:位于腰部“肾有二,精之舍也,形如豆相并曲附于脊” 医贯内经十二官

5、论 生理功能: 详尽描述。 解剖、生理、病理学紧密结合。,18,3.综合概念,现代一脏的 包含几个脏 生理功能功能 分散在多个脏腑的之中 泌尿系统 与小肠、膀胱、肾等有关。 脏腑:解剖、生理、病理综合概念。 不能与 脏器等同。,19,综合的概念,20,心 肝 肾 脾,水液 代谢,呼吸,神经,肾 脾 肺,肾 肺,21,4.与情志密切相关,怒伤肝: 喜伤心: 悲伤肺: 思伤脾: 恐伤肾:,经 络,概念、组成、生理功能,23,概说,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 针、灸、按摩学的理论核心。 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广泛应用于辨证 与针灸等治疗 。,24,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

6、】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遍布全身。 【经】 路径 ,主干, 直行,循行于深部。 【络】 网络, 分支, 横行分布,循行较浅 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无处不至。,25,经络的组成,26,三、经络的组成,(一) 经脉: 1、十二经 手三阴 太阴、厥阴、少阴 足三阴 手三阳 阳明、 少阳、太阳 足三阳,27,1.1走向及交接规律,手三阴经: 从胸手; 手三阳经: 从手头; 足三阳经: 从头足; 足三阴经:从足 胸腹, 交于 手三阴经。,1.2十二经脉的分布、表里关系,29,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 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 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 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

7、包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 足厥阴肝,1.3流注次序,30,2.奇经八脉,组成: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31,奇经八脉特点,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与脏腑无直接的脏腑络属关系; b.无明确的阴阳表里配合; c.具有经和络的双重特性,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32,奇经八脉作用, 统领:督脉 阳脉之海, 任脉 阴脉之海; 冲脉 十二经之海(血海) 联络: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十二经脉气血满溢时, 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蓄以备用, 不足补充。,33,(二) 络脉,1、组成与分布 灵枢 经脉 : 十二经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四肢) 十五络 任、督脉的别络(前、后身) 脾之大络(身侧)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34,四、经络的基本作用,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感应传导作用,调节机能活动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35,解释病理生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反映病位; 指导疾病治疗:药归经、六经辨证。 预防:用于预防疾病、强壮身体。,五、经络学说的应用,36,六、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针、灸、按摩施术的部位,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转输 【穴】孔隙 【作用】输注气血,反映症候,预防、治疗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