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8251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设计》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抗日战争 1.日本的侵华 (1)过程 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

2、后战场与正面战场,-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国外战场: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4.历史意义 (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世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微点拨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个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

3、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解放战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过程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

4、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微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辨一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3)

5、“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10-,思维导图,知识清单,画一画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11-,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想一想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朱自清在这里指出了抗日战争的什么影响? 提示:促进了民族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串一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13-,主题一,主题二,全民族抗战 图片说史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

6、太平洋战争。,-14-,主题一,主题二,解读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15-,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3江苏单科,22(节选)材料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7、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 材料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提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16-,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

8、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5)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17-,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7课标全国,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

9、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8-,主题一,主题二,-19-,主题一,主题二,-20-,主题一,主题二,解放战争 材料解读 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解读 根据材料“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10、了基本胜利。,-21-,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天津文综,13(节选)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 依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提示:代表: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2-,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政

11、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国断绝对蒋介石的援助;蒋桂分裂。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3-,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6上海单科,25)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 A.淮海战役胜利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24-,主题一,主题二,-2

12、5-,教材补遗,史著赏析,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的合作。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26-,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过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行动正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

13、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27-,教材补遗,史著赏析,(3)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28-,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第二条战线 (1)概念: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

14、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 (2)形成原因:国民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美国的大量物资和贷款;对国统区人民实行横征暴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暴行,血的事实使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 (3)主要事件: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29-,教材补遗,史著赏析,(4)历史意

15、义: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第一战线),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30-,教材补遗,史著赏析,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解读材料中作者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的中国抗战特别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6、中国的积极抗战为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31-,1,2,3,4,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的作战 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的影响,A,解析: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争取胜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准备停止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并没有推卸责任,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游击战术,故D项错误。,-32-,1,2,3,4,2.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的重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