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8250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10过秦论 (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过秦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 鸟赋最著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秦王朝的过失,“过秦”即“论秦之过”的意思。本文是上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春秋以来,战

2、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西汉文帝时代,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好转,但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

3、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理解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翻译: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句式特点:省略句,以(之)为桂林、象郡 (2)铸以为金人十二。

4、翻译: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应为“铸以为十二金人”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翻译: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句式特点:判断句,“也”表判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4)陈涉之位,非尊于中山之君也。 翻译:陈涉的地位,并不比中山的君主更尊贵。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山之君”后置 (5)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翻译: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铩更锋利。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于钩戟长铩”后置 (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翻译:被贬谪戍边的士兵(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的军队更强。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5、“于九国之师”后置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翻译:自身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句式特点:被动句,“为”表被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不施仁义而使攻与守的形势不同了。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应为“不施仁义”;判断句,“也”表判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积累名句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5)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6、,以为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与民休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理清层次,把握叙议关系 1.全文共五段,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哪几段是叙述?哪几段是议论? 参考答案:前四段叙述,写秦王朝的兴亡

7、过程,前三段写兴,第4段写亡;最后一段是议论,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本文为什么从秦孝公写起,而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参考答案: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窥”已经说明,秦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野心和行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弱秦”? 参考答案: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其主要措施有: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

8、盟约,结成联盟;具有政治影响力和远见的领导人聚合九国力量,一致对秦。 4.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段落中?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攻之势”体现在第1段到第3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3段、第4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5.秦始皇即位后,对外、对内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词句填表。 参考答案:对外:“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对内:“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

9、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和“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结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了解论证方法,体会文章语言 1.“过秦论”,即论秦之过。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层层推进,论述秦国的“过失”的? 参考答案: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指出秦亡的原因,揭示出秦的过失在于“仁义不施”。 2.作者写了陈涉起义时的哪些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参考答案:详述了陈涉身份之低下,才能之平庸,财富之匮乏,起义之仓促,士卒之疲弊、武器之钝

10、劣等。在这样的劣势之下,竟能使“天下云集响应”,说明秦的暴政使得人心尽背,在叙述中含有“过秦”之意。,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 秦国与九国之师的对比 秦王朝与陈涉的对比 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

11、”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把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 参考答案:采用排比句式,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文中你还能读出秦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吗?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提示:在秦朝漫长的统一过程中,滥用武力;在夺得天下后,大肆扩展版图;只注重武力征服,缺少安定百姓的具体措施

12、等。,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

13、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学一点“辞赋”的手法 技法指导 过秦论这篇文章语言有辞

14、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出,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的赫赫功业和雄心壮志。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 赋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写作时运用赋的手法,能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显示雄辩的气势或语言的华丽。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1.在语句方面,讲究对仗。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其基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句法结构互相对称。 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赋体文在语音方面要讲究节奏,对仗

15、字数不同,节奏也不同。在语音方面还讲究平仄,赋体文平仄协调,能增强语言的声音美。 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用典,是引用的一种,它主要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诗文来表情达意,容易引起联想,使文章变得典雅、含蓄。,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请尝试运用辞赋的手法,写一段抒情或议论的文字,表达一种情愫或观点。字数不限。 写作示例:我深深知道,这世界上,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的心。生活,是煮一壶月光,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人生,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淡生香,经年一笑。我们需要做

16、的:是取一份随意,前行。,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洞悉古今的智慧 名句诵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 不论当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任继愈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你可以在某个时段欺骗所有人,你也可以长期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对无法在所有时间里欺骗全体人,这就是历史。林肯,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逸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