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0361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代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古代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古代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古代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古代诗歌五首,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新课导入,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

2、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chung,di,t,z,2.作者简介,(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

3、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

4、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3.背景链接,(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

5、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2)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3)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三

6、、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赏读登幽州台歌,(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 提示:本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幽州台: (2)前: (3)古人、来者: (4)念:

7、 (5)悠悠: (6)怆(chung)然: (7)涕:,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过去。,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的样子。,眼泪。,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三)深层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

8、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交流点拨】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交流点拨】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四)板书设计,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赏读望岳,(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杜甫,(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岱宗: (2)夫: (3)如何: (4)造化:,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读“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怎么样。,

10、天地、大自然。,(5)钟: (6)神秀: (7)荡胸: (8)曾: (9)决眦(z): (10)会当: (11)凌绝顶:,聚集。,神奇秀丽。,使心胸震荡。,同“层”,重叠。,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终当,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三)深层探究,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交流点拨】

11、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好在何处?,【交流点拨】“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交流点拨】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

12、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4.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交流点拨】这句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四)板书设计,赏读登飞来峰,(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千寻塔: (2)闻说: (3)浮云:

13、(4)望眼: (5)缘:,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听说。,在山间浮动的云雾。,视线。,因为。,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三)深层探究,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交流点拨】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交流点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交流点

14、拨】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耸高,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四)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交流点拨】 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启示: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决定”,才能享受“一栏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一、新课导入,古诗的美,美在韵律,平长仄短、仄抑平扬,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低

15、吟浅唱;古诗的美,美在语言,妙用一字,境界全出;古诗的美,美在意境,或美丽苍凉,或雄浑凄清,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领略一番古诗的美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tn,xio,ku,yn bin,2.作者简介,(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2)龚自珍(1

16、792-1841),字璱(s)人,号定庵(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3.背景链接,(1)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2)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