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0356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 政 热 点,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2016届高考历史时事热点专题复习,“一带一路” 建设的历史思考,陈 波,【考纲链接】,1、与中国古代“丝路”贸易有关的历史史实 (客观条件、政策支持、具体表现) 2、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原因、方式、影响) 3、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经济、政治、外交) 4、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原因、表现、组织),“一带一路”之“前世”,无数铃声摇过渍,应驼白练到安西,西北丝绸之路,南方 丝 绸之路,五尺道,茶马古道,海上 丝 绸之路,“一

2、带一路”之“前世”,丝绸之路,陆上:,海上:,西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之“今生”,一 带 一 路示 意 图,中国,探究一:重走古代丝绸之路,汉代,唐代,宋代,材 料 一,探究一:重走古代丝绸之路,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

3、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问题设计: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路径: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范围: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内容: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原则: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探究二: 近代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丝路”与“新航路”,材料一: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史西洋”,“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朝廷的恩德)而柔(安抚)远人也”。 “及

4、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探究二: 近代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丝路”与“新航路”,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朝廷遂“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中说:“天朝物产

5、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问题设计1: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环境:政治: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自然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保守、盲目自大、天朝上国。,郑和航海的目的和方式决定不可能延续下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6、,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其来有自,德国威廉二世就提出所谓的“黄祸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也曾炒作过“红色威胁”。当前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推行所谓的“重返”亚洲再平衡策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探究三:现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

7、建设,问题设计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材料一:,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中国能源进口和消费需要。,“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 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 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 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问题设计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 想的有利条件。,经济全

8、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国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社会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思想:,国内:,探究三:现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问题设计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评论?,观点:此观点是对“一带一路”的误读、曲解,是不正确的。,共同点:两者都在客观上反映了中美两个大国通过过资金、技术援助推动相关国家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恢复)的时代要求。,提示:从“一带一路” 与“马歇尔计划”的时期、本质、范围、经济效应等方面分析),区 别,冷战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扶持以达到政治控制,排他性,包容性,主要输出消费品,对美国经济拉动效应更大,主要输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拉动效应更大,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谢谢各位莅临指导,一 带 一 路 献 世 界,深 化 改 革 惠 民 生,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高三学子高考圆梦! 为出彩人生奠基!万山之巅.mp3,谢谢各位莅临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