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0138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主题阅读+人生感悟+(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感悟,单元主题阅读(五),目录,contents,(一)槐 花,(二)燃烧的木棉,(三)生命之芯,(一)槐 花,目录,contents,单元阅读,(一)槐 花 季羡林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单元阅读,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

2、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单元阅读,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B11“真好看呀!简直神

3、奇极了!” B12“什么神奇?” B13“这木棉花。” B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B15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单元阅读,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B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B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

4、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单元阅读,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氤氲(yn y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单元阅读,1.文章B15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_ 2.第B16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_,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5、。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单元阅读,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_ _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_ _,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6、,(二)燃烧的木棉,目录,contents,单元阅读,(二)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单元阅读,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

7、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单元阅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宋

8、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单元阅读,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

9、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单元阅读,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单元阅读,1.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_2.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_ _,对木棉花的赞美和喜爱。,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贬词褒用,流露出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单元阅读,3.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

10、何作用? _4.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_ _,增加散文的文学色彩; 进一步突出木棉花的灿烂、美丽,表达出对木棉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我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三)生命之芯,目录,contents,单元阅读,(三)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

11、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单元阅读,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

12、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单元阅读,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单元阅读,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

13、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单元阅读,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单元阅读,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_ 2. 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