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78398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灰、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内 容,脊灰监测 麻疹监测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脊灰监测,疾病简介 AFP监测,Source from TREMOLO,于丹麦 哥本哈根市的 博物馆 患者右下肢麻痹 明显的肌肉萎缩 足下垂 3000-4000年前 古埃及,最古老的脊髓灰质炎患者雕像,经口和或呼吸道进入体内 咽部和下消化道 粪便 直接扩散到外环境 扁桃腺、深颈结、淋巴结等 引起较小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 心脏 肝、胰、 呼吸道 皮肤 系统 肾上腺 粘膜 引起较大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脊灰病毒的感染途径,疾 病 简 介,脊灰病毒:粪口传播,人是唯一宿主 室温、污水、粪便中存活46个月,煮沸、紫外

2、线 各种氧化剂敏感 潜伏末期、瘫痪前期排毒最多、传染性强 病前23天,病后1周内排毒最多 持续时间可达3-6周,少数长达34月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带病毒者,7,(1:751:1000),临床表现,8,潜伏期:714d(335d) 按症状轻重及有无麻痹分四型: 隐性感染(无症状型) 顿挫型(轻型) 无麻痹型 麻痹型,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 可有双峰热 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肌麻痹, 弛缓性、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伴呼吸衰竭 病程早期CSF中有细胞蛋白分离,恢复期蛋白细胞分离 肌电图:神经源性受损 粪便:分离出细胞致病性病毒,9,脊髓灰质炎

3、后遗症,10,全球本土流行国家与脊灰 报告病例数(2000-2013年),病例数,流行国家数,数据截至2014年3月11日,http:/www.polioeradication.org/Dataandmonitoring.aspx,2013年脊灰野病毒病例分布情况,2013年: 406例 WPV病例,分布于 8个国家 3 个本土流行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 160例占总病例数 40%; 索马里194例,占48%; 无WPV3病例(最后检出:2012年11月10日),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叙利亚,喀麦隆,全球脊灰疫情,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

4、疫苗开始使用,无脊灰证实,最高报告发病年份1964年发病4万多例,1994年发生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 完成了潜在性感染脊灰材料实验室登记/清册、封存,17,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例,1995年,1994年,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例,1996年,1999年,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1例,2011年,新疆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局部传播,中国曾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我国消灭脊灰进展,曾多次出现输入疫情,个别引起局部流行;有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19,敏感的监测系统,是应对输入性脊灰病例的关键,要做好AFP监测,

5、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在第一时间识别、发现病例 采取快速、正确的反应阻断病毒传播,20,AFP病例定义?,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AFP监测是症状监测,21,14类常见AFP病例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脊髓灰质炎(A80)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61.0);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G37.3, G04.2-G04.9);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

6、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G62.0-G62.9); 神经根炎(M54.1);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S24.2, S24.3, S34.2, S34.6, S34.8); 单神经炎(G56, G57); 神经丛炎(G54.0-G54.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G72.3)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G72.1, G72.2, G72.9) 急性多发性肌炎(M33.2) 肉毒中毒(A05.1)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G82.0, G82.2, G82.3, G82.

7、5) 短暂性肢体麻痹(R29.8),22,为什么将14种(类)疾病纳入AFP病例报告系统?,上述疾病早期即有运动障碍,呈不同程度急性 弛缓性瘫痪,可由各种原因引起 经过病史分析、实验室相关检查、病程经过观察,最终明确:病变累及中枢、周围神经、肌肉系统 病初无法明确,无确凿证据可除外脊灰病毒感染,23,注意:千万不能认为该AFP病例肯定不是脊灰病例就不进行报告!,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

8、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高危AFP病例,各级机构均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机构报告,24,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AFP病例的调查分类,区疾控中心在接报后开展调查 高危AFP病例 年龄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 临床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 普通AFP病例 非高危AFP病例,26,AFP

9、病例调查内容,普通AFP病例调查 区(县)疾控中心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病例调查,填写上海市AFP病例个案调查表 调查开始后48小时内在AFP监测信息系统内填报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及时填报标本采集和病例随访等相关资料 高危AFP病例调查 区(县)疾控中心应在24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调查 首先要核实病例,确定符合高危AFP病例定义后,市、区(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其成员除要有熟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专家外,至少要有一名熟悉AFP诊断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组成 病例发病地居住环境情况调查 病例发病地周围5名接触者粪便标本采集及检测 病例发病地周围30名5岁儿童接种率调查 病

10、例发病地周围AFP病例主动搜索 病例发病地所在区(县)辖区内医院AFP主动搜索,27,AFP病例标本的采集,AFP病例及时采集粪便标本和血标本 什么是合格粪便标本? 必须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麻痹后越早采集越好 两份标本采集时间间隔24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成人大拇指末节大小),28,采集合格的粪便标本很重要!请您一定要牢记!,AFP病例标本的采集,AFP病例及时采集粪便标本和血标本 合格便标本: 以下情况还要采集AFP病例5名接触者(5岁以下,1个月内未接种过脊灰疫苗)大便标本: 每年AFP病例大便标本数少于150份的省 高危AFP病例 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11、死亡的AFP病例 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 麻痹超过45天后就诊的AFP病例仍需按要求进行病例报告,但不需要采集粪便标本 合格血标本: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麻痹1个月后)各采1份血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间隔1个月;每份标本全血量1ml,29,30,各级医疗机构职责,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 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 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病例监测培训 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县)疾控机构,医疗机

12、构职责,配合主动搜索 为确保无脊灰状态,各疾控中心人员在每旬和每半年对一些主要医院(AFP相关的监测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如发现当初入院时属于AFP应报告范围的病例而漏报者,临床人员应配合调查和报告。 规范AFP病例诊断 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必须谨慎诊断,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诊断,不应做出“类脊灰”和“脊灰(原因待查)”等其他诊断。,2处容易遗忘的填空项目,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监测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监测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AFP病例报

13、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省级脊灰实验室1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国家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34,请了解一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 疑似病例近期曾

14、有OPV免疫史,且在服用OPV后4d35d内发热,6d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PV,从粪便标本中只分离到脊髓灰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l%。,35,减少、避免VAPP的建议,患儿存在免疫缺陷,肛周脓肿可能是VAPP危险因素 减少和避免VAPP 加强接种前病史询问及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 临床诊断必须慎重 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任何医生没有经过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讨论同意,不能作出VAPP的诊断,36,麻疹监测,疾病简介 麻疹监测,38,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只有一个血

15、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 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 传染期:出疹前后4天(出疹当天为第0天),39,麻疹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过程,病毒感染,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潜伏期:7-21天,传染期,潜伏期 发热前7-18天,前驱期 约4天,出疹 约4-8天,40,麻疹临床进展时间表,最可能的暴露时间 出疹前14天,发热前10天,角膜损伤导致失明-维生素A缺乏,脑炎-大年龄儿童、成人(约1)长期丧失劳动力,肺炎和腹泻,41,严重的麻疹并发症,消除麻疹,判定的必要条件 高水平监测系统 没有本土麻疹病例持续3年 基因学证据证明本土传播被阻断,42,我国继脊灰之后要消除的传染病,消除麻疹要开展的工作,预防接种 常规免疫 补充免疫(查漏补种) 应急接种 病例监测 强化免疫,43,常规免疫程序(共3剂次) 8月龄 麻疹疫苗或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18月龄和4岁-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工作要求 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