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7512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简答、名词解释与问答(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题1. 肠癌的好发部位为_和_(2.1.1)乙状结肠 直肠简答题1. 简述左、右侧结肠癌的病变和临床特点。(3.2.1)答:右半结肠癌以肿块、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为主。2. 导致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3.2)答: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大肠癌家族史者3. 大肠癌有哪些病理类型?(2.2.1)答: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4. 简述大肠癌的扩散途径(2.3.2)答:1) 局部扩散: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2) 淋巴道转移:占60

2、%。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网穿过肠壁肠壁面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直肠癌细胞沿肠壁淋巴道肠旁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3) 血道转移:占34%,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极少转移至肾上腺或肾脏。 4) 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腔盆腹膜形成结节。5. 简述大肠癌的Ducks分期(3.3.1)答: A:病变限于粘膜下或肌层;B:病变侵及浆膜或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C:有局部淋巴结转移;D:伴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血性转移,或病变已广泛侵及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6. 请列举

3、3个大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6.2.2)答:LV/5-FU;FORFOX;FORFIRI二、填空题:1. 异常组织细胞分为异形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三型。(3.3.2)2. 异常组织细胞酸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均为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及积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值。(4.2.1)3. 异形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3.2.1)三、名词解释1. 恶性组织细胞病(1.2.1):指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临床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病情凶险、顶后不良。2. 吞噬性组织细胞(3.3.3):其形态均正常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

4、噬大量血细胞包括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碎片,血小扳,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3. 多核巨组织细胞(3.3.3):大小似巨核细胞,外形不规则,通常含核36个,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清晰。四、简答题1. 简述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5.2.1)。答: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尤其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结合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中找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确立诊断。五、论述题1. 试论如何通过实验室待查来提高恶纵诊断的阳性率(5.3.2)。答:恶组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因此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外周血片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不高,但血

5、液离心后的白细胞层涂片观察,可提高阳性率。骨髓涂片仍为首选方法。出于病变呈局灶性,必须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有报道胸骨穿刺阳性率较高。一般认为异常组织细胞质的改变比量更重要,单纯发现吞噬性组织细胞增多,不能确定诊断,应继续追踪。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显著,浅表淋巴结活检又较方便,但必要时仍需多部位病理检查,以免漏诊。二、填空题:1. 组织病理学上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 和 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2. 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全身症状。3. 在霍奇金病骨髓检查中如能找到R-S细胞 对诊断有帮助。4. 霍奇金病组织学四种分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而淋巴细胞减少型

6、最差。国内 以混合细胞型最常见,节结硬化型次之。5. 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伴脾累及属淋巴瘤 期。6. 中、高度恶性NHL的标准治疗方案是CHOP方案。7. HD病化疗采用ABVD方案。8. 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间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属淋巴瘤 期。 三、名词解释1. 淋巴瘤(1.2.1)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时,淋巴细胞向各种免疫应答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的恶变有关,根据病理学改变, 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2. 蕈样霉菌病(1.2.1)是T细胞源性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表面斑疹。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

7、,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3. R-S细胞(1.3.2)何杰金病中镜下可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呈嗜酸性;核大,可为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 34um,周围有一透明晕。这种细胞称为R-S细胞。双核的R-S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镜影细胞。这些双核和多核的R-S细胞是诊断何杰金病的重要依据。 四、简答题1. 简述霍奇金病的病理类型及各型预后(2.2.1)答: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好;节结硬化型,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预后较差;

8、淋巴细胞减少性,预后差2. 简述淋巴瘤的临床分期(3.2.1)答; 期:病变限于一个淋巴结或限于一个淋巴结外器官。期:病变局限于膈的一侧。单独累及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或同时直接蔓延至相邻的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期:膈两侧淋巴结都受累,可累及脾、并直接蔓延到邻近的淋巴结外器官。期:肿瘤扩散至淋巴结外。累及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3. 简述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适应症和用法(6.3.1)答:CD20表达于95%以上的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HD的淋巴细胞为主型也有高密度表达。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抗CD20单抗的鼠/人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通过补体依赖性

9、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凡是CD20()的B 细胞淋巴瘤均可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用法:成年病人的单一治疗药,推荐剂量为375 mg/m2, 静滴,每周1次,共4次。4. 简述影响HD预后的因素(3.2.1)答: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全身状况五、论述题1. 试比较HD与NHL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异同(3.3.2)二、填空题1. 肝癌的大体分型有:弥漫型、小癌型、结节型、块状型(2.2.1)2. 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4.2.1)3. 肝癌最

10、常见的付癌综合征为_低血糖 _和_红细胞增多症(3.2.1)4. 肝癌的诊断标准为: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可做出肝癌的诊断:血清AFP水平500gL,持续1月以上或200gL持续2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癌;有肝癌临床表现,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CT扫描、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酶学检查等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有肝癌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远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5.2.1)三、名词解释1. 亚临床肝癌(1.2.1)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肝癌病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2. 小肝癌(1.

11、2.1)单个结节直径小于3cm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的肝癌。3. AFP(4.2.1)甲胎蛋白,是在胚胎早期表达的糖蛋白,出生1周后消失。肝癌细胞可重新表达AFP,使AFP血清水平显著上升,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正常值在25ug/L以下,当超过500ug/L时可诊断肝癌。但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AFP也可显著增高。4.四、简述题1. 请列举3个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1.1)答: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肝硬化2. 何谓纤维板层型肝癌?有何临床特点?(2.3.4)答:纤维板层型肝癌是一种HCC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具有许多与普通型肝癌的不同特点。虽然该肿瘤仅占HCC的12,但在35岁以下患

12、者中的比例却高达40,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腹痛、疲乏不适及体重减轻是常见主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黄疽则较少见,这些症状体征比一般HCC早3月左右出现,肝功能检查可显示各项指标轻至中度异常,但血清AFP浓度升高的病例不到10。瘤内钙化灶是其最有帮助的影像学线索,确诊仍靠病理组织学,其特征是:强嗜酸性颗粒状的癌细胞浆;在癌细胞巢间有大量平行的板层状纤维基质。该肿瘤常为单发,生长较缓慢,诊断时50-70患者可行完全切除,预后较好,恶性程度较一般HCC低。对化疗、放疗不太敏感。3. 简述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价值(4.2.1)答:AFP在诊断HCC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特异性仅次于病理组织

13、学检查。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轻至中度异常时尚须与良性肝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相鉴别。4. 简述肝癌的诊断标准(5.2.1)答: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可做出肝癌的诊断:血清AFP水平500gL,持续1月以上或200gL持续2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癌;有肝癌临床表现,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CT扫描、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酶学检查等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有肝癌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远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5. 原发性肝癌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5.2.1)答:继发性

14、肝癌,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肝非癌性占位6. 简述肝癌的简易临床分期(5.1.1)答:期指无明确肝癌症状体征;期为超过期标准而无期证据;期即指有明确恶病质、黄疽、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7. 肝癌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3.2.1)答: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8. 肝癌的四级预防是什么内容?(7.2.2)答:一级预防即指病因预防,包括“改水、防霉、防肝炎”等;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即“三早”;三级预防指临床治疗,包括积极手术,二期切除、多次栓塞治疗、新旧疗法的同时与序贯综合应用及各种导向治疗等,可归纳为“积极、综合、特异”;

15、四级预防即指晚期癌症治疗,如癌痛治疗,生物治疗等。五、论述题1. 肝癌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4.2.1)答:肝癌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待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肝癌常见的症状有: (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有时放射至右肩部。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可引起突发的剧烈腹痛。 (2)上腹部肿块: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胆管所致。 (4)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进行性消瘦、乏力等。 (5)出血:肝癌晚期或伴有严重肝硬化者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 (6)腹水:腹水多见于晚期肝癌病人,多呈血性。 (7)远处转移的表现2. 试述肝癌的自然病程?(3.2.4)答:按肝癌的发展可分为:亚临床前期,指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肝癌诊断之前,患者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以发现,平均约10个月左右。从亚临床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之前为亚临床期,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