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71975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某平台5月内部特供卷 生物(一)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生物(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2、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中过程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图中过程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C过程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答案】C【解析】过程是光合作用,依次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3、,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过程是光合作用,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过程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D正确。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

4、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X代表C3,Y代表丙酮酸,过程都能使ATP含量减少B过程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根据图乙分析可知,催化该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D由图乙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用以催化反应加速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可知,表示光反应,Z物质表示生成的ATP,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Y代表丙酮酸,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为有氧

5、呼吸的第二阶段则能产生少量ATP,若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不能产生ATP,可见,过程都能使ATP含量增加,但过程不一定有ATP产生,A错误;Z物质表示光反应中生成的ATP,过程表示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X代表C3,需要消耗ATP水解为ADP和Pi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产生的ADP和Pi可以参与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可见,过程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B正确;过程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中的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其峰值对应的温度是45左右,说明催化该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是45左右,C错误;

6、图乙中的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其峰值对应的温度是30左右,比表示呼吸速率的虚线的峰值低,说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B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不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A错误;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吞噬细胞将抗

7、原呈递给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答案】A【解析】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色

8、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色盲,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因此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但并不能说明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C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的适应性,则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影响到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则环境的改变不能起选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可见,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错误。5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中细胞的状态、染色剂及生物材料的选用,全部正确的是实验标号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活细胞

9、甲基绿吡罗红人口腔上皮细胞2观察线粒体死细胞健那绿人口腔上皮细胞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蝗虫精母细胞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4【答案】C【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可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在染色之前,需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用酒精灯烘干时会导致细胞死亡,A错误;观察线粒体可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生物材料,用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细胞的活性,B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经过低温诱导的洋

10、葱根尖细胞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已经死亡,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C正确;蝗虫精母细胞是观察减数分裂的理想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宜选择植物的分生区细胞,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6有一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W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物质W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病毒RNA的反(逆)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RNA病毒需要经过

11、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该RNA病毒的这种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W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物质W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其抑制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C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39分)29(10分)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

12、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特点。(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便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中枢,引起机体发热。(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56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8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

13、是_,因变量是_。1、2组结果表明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直接 (2)流动性 (3)识别 (4)体温调节 (5)是否加入青蒿素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2分)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差异(2分)【解析】(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疟原虫主要以胞吞的方式获取外界食物,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进入血液循环后的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便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

14、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发热。(5)分析表中信息可知,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是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2组(对照组)相比,2组加入青蒿素处理后,疟原虫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降低的幅度非常大,该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的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差异。30(10分)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能够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装置是_(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可用图丙中的_过程表示(用标号表示);如果将装置d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装置b连接,能否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_,其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