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7046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者爱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仁者爱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仁者爱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仁者爱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仁者爱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 者 爱 人,第一课时,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何谓仁?何为爱人?,“忠者,厚也;厚人,仁矣。” 【王 充】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董仲舒】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 子】,“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经解】 “仁就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 【毛泽东】,【 论语】 “仁也者,人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解题,小结: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

2、活资料。,探究一: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本孝悌,孝悌,内孝 外悌,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修身,谨信、爱众、亲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仁之则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推已及人),(5.12),(6.30),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5.12),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 -南怀谨

3、,“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仁之上圣,博施济众,仁之方能取近譬,特点-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忠恕之道,“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 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 总起来说

4、,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 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

5、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课内练习,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在家里,出外 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 达:使达,比喻,句 式,吾道一以贯之 吾道以一贯之 宾语前置 何谓也 谓何也 宾语前置,重要短语,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读前四则,注意重点字。思考:“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从这几章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第二课时,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7、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本章师生各自言志,表达了孔子大公无私、平治天下的胸襟抱负。,子路的志,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和思想修养,侠义豪放,胸襟开阔。重伦轻利 :义,颜渊的志,也代表了颜渊的个性和思想修养,道德高,涵养深。重德重功而不夸耀 :仁,孔子的志,表达了孔子的个性和思想修养,敞开了“仁者爱人”的胸襟,展现了以爱天下为己任,平治天下的抱负。教诚爱深 :圣,清刘宝确说: 窃谓子路重伦轻利,义者之事也。 颜子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仁者之事也。 夫子仁覆天下,教诚爱深,圣者之事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

8、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此章明孔子重人贱畜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此章记述孔子参加丧礼时的哀痛之心。,我国古代对于丧礼是非常重视的,它直接体现了孝道,所以制度的规定也非常严密。孔子参加丧礼,与人同哀,心存哀痛侧隐之心,难过得吃不下饭,这是一种礼的表现。,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此章记孔子以自己言行为榜样,表达接待残疾人的应有礼貌。,观圣人与师言,辞语从容,诚意恳至,真使人感慕于数千载之上。常人见贵人则知敬,见敌者则敬稍衰,于下人则慢之而已。圣人于上

9、下人已之间,皆一诚敬之心。 明薛暄读书录,探究二:在文中“爱人” 有哪些具体表现?,1、“言志:,仁的实践-爱人,2、问人:,3、导盲:,4、与有丧者侧:,重人不重财,无微不至的关心,尊崇礼,(5.26;10.17;7.9;15.42;9.1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第三课时,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本章叙述孔子以诚敬的心情对待三种人。,怎样对待这三种人?,齐 衰 者 冕衣裳者 瞽 者,-哀,-尊,-矜,孔子对有丧服者,表示同情、哀切,对在上位者,表示恭敬,对有残疾者,表示矜惜、同情,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本章记孔子具有仁人之心。,一、用渔竿钓鱼而不

10、用带有很多钩子的大绳获取,用带有生丝的箭去射鸟,而不用罗网去捕获,有不贪求、不多杀生的意思。,二、在射鸟的时候,不射杀正在鸟巢中的鸟,因为白天鸟在巢中,一般是正在孵卵或者哺育幼雏,大鸟被射死则幼雏也难以存活,其中有怜惜生命的含义。,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本章孔子从大节着眼,肯定管仲的功业,认为他具有仁德,是位仁人。,一子贡认为管仲非仁的理由。,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本应为君王自杀殉节 ,以死尽忠,也就是“为君而死”,这样才符合道义

11、,符合仁德。,二、孔子认为管仲为仁的理由。,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提倡殉道,而不提倡殉君。管仲不为君死,而能援救天下更多的人,相对于抛弃天下众人而死于君王一人来说,更接近道义、仁德。,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

12、”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探讨: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

1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第四节课,仁儒家价值体系,“仁”延伸到父母 “仁”延伸到兄弟 “仁”延伸到子女 “仁”延伸到夫妻 “仁”延伸到朋友 “仁”延伸到国家 “仁”延伸到人类 “仁”延伸到自然,仁儒家价值体系,“仁”延伸到父母孝 “仁”延伸到兄弟悌 “仁”延伸到子女慈 “仁”延伸到夫妻义 “仁”延伸到朋友信 “仁”延伸到国家忠 “仁”延伸到人类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爱物,孔子的仁爱观,“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

14、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忠恕”,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讨: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他已经拥有了财富

15、,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张荣锁,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选(中国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 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 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 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 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 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 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 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高耀洁(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握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