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70148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边际产量递减原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季稻不如两季稻”,解析边际产量递减规律,http:/ 1958年这样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产量减少以及以后引起的20世纪最严重的大饥荒,正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惩罚。 为什么失败?正如视频所说,关于1958年“大跃进”失败报道的相关视频,“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违背了经济规律,例如: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 江苏省部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l4斤,而三季稻只有

2、1510斤。,通过图表可以看出1958年“大跃进”后人均产量却明显下降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内容,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小组讨

3、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的原因 让我们再举两个实例说明“边际递减规律” 实例(一) 实例(二),三季稻不如两季稻的原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己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

4、正所谓:群众总结的经验“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 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小组讨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的原因 让我们再举两个实例说明“边际递减规律” 实例(一) 实例(二),实例(一),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小组讨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的原因 让我们再举两个实例说明“边际递减规律” 实例(一) 实例(二),实例(二),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 同时“减人增效”就是这一规律的运用。,总结本次探讨的题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