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9154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4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技术部分道路改造加铺沥青、道路雨水施工(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二、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28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50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包含扬尘治理等措施60五、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63六、拟投入资源配备计划68七、在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艺创新方面针对本工程有具体措施或企业自有创新技术。70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其在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等方面的作用。76九、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使工程管理者对现场实施监控和数据处理77十、雨季施工专项措施79附表一:主要工程量表82附表二:项目组织机构图83附表三:施工工程中的技术要求84附表四: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质量控制程

2、序86附表五:安全保证体系88附表六:环境保护管理体系89附表七: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90附表八: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91附表九:劳动力计划表92附表十: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93附表十一:施工总平面图94一、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1编制依据1.1.1 编制依据1.1.1.1长垣县2016年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1.1.1.2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本地区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的规定。1.1.1.3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结合本公司的工程施工经验。1.1.2 编制原则1.1.2.1认真贯彻国

3、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遵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1.1.2.2 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施工生产工作。1.1.2.3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1.1.2.4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ISO9002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1.1.2.5 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1.1.2.6 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好文明施工。1.1.2.7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

4、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1.1.3 编制采用标准和规范规程1.1.3.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1.1.3.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092-961.1.3.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3.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1.1.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1.1.3.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1.1.3.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91)1.1.3.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1.1.3.9地基与

5、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1.1.3.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1.1.3.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1.1.3.1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190)1.1.3.1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390)1.1.3.1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1.3.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2工程概况1.2.1工程概况1.2.1.1本工程是商业街道路改造工程。商业街既是贯通樊相镇区东西中轴线,又是镇区对外交通最主要的通道。本工程设计长度710.34m,是樊

6、相镇次干路。商业街与S213省道等道路相交,S213省道为现状路。现状地势比较平坦,地面高程在59m61m之间。现状道路路面宽度为10m,于2010年前后改造过一次,现状路面状况基本良好。原路面结构: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现状路面结构层6cm厚人行道砖+15cm厚12%石灰稳定土铺装,,人行道颜色及铺设方式参差不齐。1.2.1.2本次道路设计时,根据业主要求,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如下: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建议方要求,在原机动车道加铺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下封层),并在现状道路两侧各加宽1.5m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7、满铺至建筑物)。道路改造范围内现状排水沟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本工程范围内砖砌排水明沟(排水沟宽度为1.0m,净宽0.5m,深度0.5m)全部拆除,并重新设置雨污水合流管道,另见单体设计。1.2.1.3本次雨污水管道施工前,应首先查明原有地下隐蔽工程,确保现有管线的安全。施工中如遇管线冲突,请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协调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解决。1.2.2道路工程设计概况本次商业街设计全长710.34m,改造设计宽度为16m1.5m(改造人行道)+1.5m(加宽机动车道)+10m(现状道路)+1.5m(加宽机动车道)+1.5m(改造人行道),人行道改造宽度原则上为1.5m,施工过程中随实际情况进

8、行调整,满铺至现状建筑物(构筑物)。本工程平面依据商业街现状测量图线型走向进行。平面设计中,保留了现状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与规划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商业街与相交主、次干道路口不进行拓宽渠化设计。1.2.2.1纵断面设计商业街为改造道路,改造方案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程无法做出较大调整,基本依据现状实测标高进行拟和,局部高程与现状相差较大时,沥青混凝土保证最小厚度6cm。在施工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对路面高程进行拟合,以更贴近现状。1.2.2.2横断面设计商业街设计宽度为16m,道路标准横断面为16m1.5m(改造人行道)+1.5m(加宽

9、机动车道)+10m(现状道路)+1.5m(加宽机动车道)+1.5m(改造人行道),详见标准横断面;机动车道设计横坡1.5%,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路缘石高出地面1015cm。由于现状道路横坡不均匀,局部机动车道加铺段按设计横坡控制时,加铺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横坡,但必须保证道路横坡连续性;人行道宽度及横坡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作。1.2.2.3结构设计1.2.2.3.1机动车道路面:1.2.2.3.1.1现状机动车道路面(10m)改造: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 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 (0.6cm厚)。商业街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10、状况基本良好,因占道经营路面垃圾等杂物较多,喷洒乳化沥青前,必须将路面垃圾等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并凿毛,必要时采用空压机进行清理,并保持路面干燥无杂物。1.2.2.3.1.2加宽机动车道(1.5m)路面结构层厚度为42.5cm: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 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 (0.6cm厚)+1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2.2.3.1.3下封层采用PC-1乳化沥青,用量1Kg/m2,撒布0.5cm碎石料,碎石用量68m3/1000m2。在沥青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沥青宜采用PC-3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4L /m2。应采

11、用沥青洒布机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涂刷。1.2.2.3.1.4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及碎石等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现状路面准备情况,出现松散时应进行处理,并防止污染。1.2.2.3.1.5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2.3.2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时采用不停车荷载,结构层厚度为29cm,从上到下依次为:6cm厚通体砖+5cm厚干拌灰砂(水泥:砂1:6)+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坡度1.5%。人行道砖采用通体砖,尺寸30X15X

12、6cm,详见人行道铺装图。1.2.2.3.3行道树采用栾树(胸径68cm),间距为6m,遇路口(包括规划)及商户出入口可适当调整。行道树要求采用种植土,ph值为5.57间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种植土厚度不小于80cm。1.2.2.3.4商业街现状两侧均有砖砌排水明沟(排水沟宽度为1.0m,净宽0.5m,深度0.5m),现状排水沟淤泥等杂物应全部清理干净,并设置雨污水合流管道,施工时应结合排水工程,另见单体设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监理方、设计方协商沟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原机动车道紧密衔接,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30cm厚12%石灰土(夯实)。1.2.2.4路基设计施工时对于路基范围

13、内的腐殖土和生活垃圾及其他不良土质应予清除,对于清除的草皮、树根和粒径大于10cm的建筑垃圾等杂物不得作为路基填土。土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的压实度为94%, 80-150cm的压实度为92%, 150cm以上的压实度为91%;挖方及零填方路槽下0-30cm为9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土。填方边坡采用1:1.5的坡率,挖方边坡采用1:1的坡率。1.2.2.5结构材料说明1.2.2.5.1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压实度应达到96%,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1.2.2.5.2.水泥稳定碎石

14、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6.1.9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1.2.2.5.3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1.2.2.5.4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集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1.2.2.5.4.1一般要求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

15、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铺装过程中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他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掉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其他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1.2.2.5.4.2原材料性能检测 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1.2.2.5.4.3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要求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配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1.2.2.5.4.4沥青混合料的接缝要求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1.2.2.5.4.5人行道平整度要求达到5mm(3m直尺)。1.2.2.5.4.6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1.2.3排水工程概况1.2.3.1管材:道路雨水管道采用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