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849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唐大中皇帝吊白居易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歌,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生平与诗作,白居易亦是唐代诗人中诗作最多的一位大学问家,现存的诗作达三千多首。他是属于早熟的天才诗人。在他十六岁时,

2、就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问世,此诗成为妇孺皆熟的名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据说这首诗帮白居易在长安立了脚跟。他去长安见著作郞顾况,顾开始用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就是说你的名字叫居易,而长安米价正涨,你在这里居住是不容易的。但当顾况看了这首诗后,马上改口:“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就是说你能做出这样的诗,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说明顾况对白居易的诗才是十分赞赏的。 白居易的写景诗,也多为千古绝唱。他的村夜、大寺林桃花、寒闺怨、杭洲春望等无不成为脍炙人口的佳篇。尤其那首暮江吟己为流传千古的写景杰作。 白居易更为人们景仰之处,在于他一生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白居

3、易在卖炭翁中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给予刻骨铭心的同情,而对官府的掠夺行为给予鞭辟入里的揭露。,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在序中交待了作诗的 和 。在叙述 的同时又概述了诗的内容。,时间,原因,原因,课文分析鉴赏,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曲。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子), 自叙少小(年轻)时欢乐

4、事,今漂沦( 漂泊沦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是夕始(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 )琵琶行。,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

5、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月夜弹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凄凉话身世,我闻琵琶已叹息,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叹息,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引子)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

6、落。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

7、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互文,借代,顶真,秋江夜送客,(肃杀清),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

8、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

9、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10、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有声无声。 )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奔突而出)刀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 ,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

11、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 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 第三层: 听众的反映。,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出 场,调 弦,弹奏,指法,娴熟多变,内容,品位高难度大,旋律,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比喻,拟声词,反衬,演奏琵琶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演奏名曲,倾诉悲情,珠落玉盘,急切愉悦,幽咽凝绝,幽愁暗恨,铁骑突出,激越雄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江心月白,余韵无穷,(序

13、曲),(总写),(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曲终),(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倾诉悲情,急切愉悦,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琵琶行是怎样用叠词叠字描绘音乐的? 分析:叠词叠字: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表达效果:直接模拟声音,使人如闻其声, 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总结归纳描写音乐的方法和角度,1、运用比喻描写。 2、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描写。 3、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的描写。 4、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 5、点拨音乐中的感情。,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子在齐闻韶,三

14、月不知肉味。论语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 清刘鹗,第三诗段: 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庄重的脸色)。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借代其他歌女)妒。五陵年少(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争缠头(送给歌女的锦帛),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镶着金花的银钗)击节(打拍子)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借代年

15、月)等闲(平常)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地名)买茶去。去来(离去。“来”,助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 (第二层: 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本段运用对比、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对比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对比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对比后来的满腹辛酸。),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

16、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过渡,青春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孤守空船,重色轻才,鲜明的对比,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年轻貌美,昔日欢笑,独守空船,今日辛酸,年长色衰,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