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61667257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科技学院2013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准考证号:010610306414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院 系: 土木系 专 业: 建筑工程 班 级: 四(2)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3-3-1 摘 要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详细地阐述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并指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设计出最佳混凝土配合比,针对预拌混凝土确定混凝土比时“重设计、轻试配”的现状,结合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关键词:混凝土;设

2、计;试配;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目 录第一章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1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11.2选用合适的材料31.2.1水泥31.2.2粗骨料41.2.3细骨料61.2.4粉煤灰81.2.5混凝土外加剂81.3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91.3.1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91.4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91.4.1初步计算配合比91.4.2基本配合比101.4.3试验室配合比111.4.4施工配合比111.5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121.6混凝土的运输121.7混凝土的浇筑131.7.1一般要求131.7.2墩台混凝土的浇筑15第二章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调整182.1混凝土配合比

3、试配前的调整182.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后的调整18第三章 混凝土的成型于养护193.1混凝土试块制作193.1.1目的与适用范围193.1.2仪具与材料193.1.3材料要求193.1.4试验步骤203.2养护203.2.1设计依据203.2.2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共点203.2.3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升温设施213.2.4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降温设施21第四章 混凝土的抗压试验234.1实验步骤234.2实验结果234.3实验报告24第五章 结 论25谢 词26参考文献27 引 言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

4、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确定。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只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第一章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

5、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亦可参照上述规程经过试配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应

6、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浇筑时的坍落度可按表1.1.1选用。表1.1.1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坍落度结构类别坍落度(一)(振动器振动)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浇筑振动的结构020桥涵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的结构1030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050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5070配筋极密、断面高而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7090注:(1)水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另见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2)用人工捣实时,坍落度宜增加2030m。当工程需要获得较大的坍落度时,可在不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的

7、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1.1.2的规定。表1.1.2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0.602500.55275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52750.50300受侵蚀性物质影响0.453000.40325注:(1)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2)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3。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

8、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kg/m3。(3)严寒地区系指冷月份平均气温-10且日平均温度在5的天数145d的地区。(4)混凝土的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3。(5)在混凝土中掺人外加剂时,除应符合1.2.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30;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5。从各种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

9、合氯盐含量)如大于上述数值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如掺入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等)。当采用洁净水和无氯骨料时,氯离子含量可主要以外加剂或混合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控制。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钙或氯化钠掺量,以干质量计,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3。掺人加气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55.5。对由外加剂带人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对般桥涵不宜大于3.0kgm3,对特殊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3;当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不得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粉煤灰、火山灰及粒化高炉矿渣等混合材料作为水泥代替材料或混凝土拌和物的填充材料掺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其他

10、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中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时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 硅酸盐水泥(GBl344)的规定。(6)泵送昆凝土的配合比宜符合下列规定: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小水泥用量280300kgm3(输送管径100150mm)。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宜掺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材料。(7)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报批1.2选用合适的材料1.2.1水泥水泥是决定混凝

11、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繁多。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1.选用水泥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2.选用水泥时,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3.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所用水泥应进

12、行复查试验。为快速鉴定水泥的现有强度,也可用促凝压蒸法进行复验。4.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5.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6.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1.2.2粗骨料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4.755mm的岩石颗粒。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时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桥

13、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粗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粗骨料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

14、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粗骨料的技术要求及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见表1.2.2-3及表1.2.2-4表1.2.2-3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混凝土强度等级C55C40C35C30C30石料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12161525含泥量(按质量计)(%)1.02.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0.7小于2.5m的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