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证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66560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胸-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结-胸-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结-胸-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结-胸-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结-胸-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胸-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胸-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 胸 证 Syndrome due to accumulation of pathogenic factor in chest,伤寒论教研室 方剑锋,目的要求,掌握热实结胸证 熟悉寒实结胸证 了解结胸证脉证要点及预后 了解脏结证,结胸证概述,含义:外邪不解,迅速内陷与痰水结聚而成的危重变证 特点:病邪结聚于胸腹,以心下硬痛为主证 分类: 按病性分:热实结胸、寒实结胸 按范围分:大结胸、小结胸 脏结:是阴寒内结,虚实夹杂的变证,结胸辨证,原文: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提要:结胸证的脉证特点,条文讲解,结胸与脏结的比较 结胸邪热与痰

2、水互结与胸膈,性质属热属实。 脏结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性质属虚属寒。 结胸的主要脉证 按之痛邪热与痰水互结 寸脉浮,关脉沉实邪壅结胸脘,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原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131上),原文讲解与讨论,对阴阳的见解 结胸与痞证的辨证 怎样理解“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热实结胸证 - 大陷胸汤证,原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

3、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条文讲解,太阳病,脉浮而动数 - 浮为风、动为痛、数为热、数为虚 头痛、发热、反恶寒者 - 表未解 微盗汗出 - 表邪有内传之势,医反下之,脉动变迟 - 邪陷热结 膈内拒痛、心下因硬 - 胃气因误下而虚,邪反乘虚而 犯胸膈,阳热之邪内陷,发为 结胸。 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 邪结热扰、气机阻滞,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湿热郁蒸。,热实结胸证 - 大陷胸汤证,原文*: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热与水结于胃脘部为结胸之主证,沉为在里,紧为邪实

4、结胸之主脉,大柴胡汤证与大陷胸汤证的鉴别,原文: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大陷胸汤证:水结胸胁,外无大热,胸满硬痛(心下硬痛), 手不可近,治宜开结逐水 大柴胡汤证:热结在里(阳明),往来寒热(少阳),心下 痞硬,郁郁微烦,治宜和解攻里。,病案讨论,王某,女,29岁,农民。1986年6月21日初诊。 现病史:心下及少腹硬满而痛3天。3天前因患急性胰腺炎,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症状不减,受家属邀请,前往诊视。症见从心下及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触近,伴恶呕时作,纳食不进,下午潮热(38.5),大便秘结

5、,小便黄赤。,病案讨论,查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沉紧。 特殊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5109L;X线胸透:左肺底有炎症病灶,左胸腔有少量积液;血清淀粉酶Somogyi氏法测定800单位;B超提示:胰腺脓肿,腹膜炎(抽出血性渗出液),胆管壁炎性水肿。,病案讨论,证属大结胸证,治宜泻热逐水,软坚破结。方用大陷胸汤:大黄16g,芒硝12g(冲),甘遂末2g(冲),1次服尽。 甘遂辛苦而寒泻水逐饮,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只有以末冲服,在胃肠吸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大黄、芒硝,泻热散结,与甘遂配合,而成泻热逐水的峻剂。服药后水热从大便而出。应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过服伤正。,大结胸证与阳明府实的鉴别

6、,原文: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原文讲解,便秘汗下伤津 邪热内结 舌上燥而渴汗下伤津 邪热而津不上布 日晡所小有潮热实热在里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水热互结胸胁,原文讲解 鉴别,便秘 日晡所潮热 头微汗,腹满实痛、绕脐痛、每兼谵语 胃肠燥屎阻结 承气汤泻下热结,心下硬满疼痛、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水热互结于胸胃 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大陷胸汤证小结,主证:膈内拒痛,心下硬,短气躁烦,心中懊恼;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便秘,日晡所小有潮热,舌上燥而渴。(

7、痛的特征为腹壁紧张,压痛) 病机:水热互结于胸胃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大陷胸汤证小结,大陷胸汤,大黄、芒硝荡实、泄热、破结 甘遂末峻逐水饮,临床应用: 急腹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急性胆道感染,胃穿孔。 出血热如出现少尿、尿闭、肺水肿、肺出血、高血容量综合征,及脑水肿等严重合并症时,急投大陷胸汤使大量水分和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循环血量得到动态平衡,从而减轻肺、脑水肿,减轻心脏负荷,使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合并症得到缓解和纠正。,病案讨论,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服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至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无何,乃饮自己小

8、便一盅,始稍安。已而复作,状乃如前。黎明,延医针刺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针,行针历五小时,痛始止。该医云,腹部坚硬如石,针虽止疼一时,而破坚开结,非药不克奏功。因拟顺气消导之方,服一剂,不效。,病案讨论,翌日,余谓:腹坚硬如石,唯大承气或可见功,因自拟生军三钱,枳实二钱,厚朴三钱,芒硝五分。服后,时许,下积物甚多,胸腹稍畅。次日,胸腹仍觉满闷硬疼,又进二剂,复下陈积数次。元气顿形不支,因改服六君子汤三剂。后元气稍复,而胸腹满痛仍自若也。更服大承气二剂,不惟疼痛丝毫未减,腹中满硬如故,而精神衰惫,大有奄奄欲毙之势。因念攻既不任,补又不可,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其效又复如此。,病案讨论,余之初病,即胸腹

9、坚硬如石,号痛欲绝,惟大结胸以大陷胸汤为主治,此汤之药仅大黄、芒硝、甘遂三味。硝、黄余已频服之矣,其结果既如上述,加少许甘遂,即能却病回生耶?方用生军二钱,芒硝五分,甘遂末一分。服后,顿觉此药与前大不相同,盖前所服硝黄各剂,下咽即觉药力直达少腹,以硝黄之性下最速故也。今服此药,硝黄之力竟不小行,盘旋胸腹之间,一若寻病者然。逾时,忽下黑色如棉油者碗许,顿觉胸中豁朗,痛苦大减。,大陷胸丸证的证治,原文: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下),水热互结于胸,邪结偏高,病势盛于上,大陷胸丸证的证治,病机:水热互结,病势偏盛于上 治法:泻热逐水,峻药缓攻,大陷胸丸,大黄、芒硝、甘遂

10、泻热、逐水、破结; 葶苈子、杏仁利肺气、泻水邪; 白蜜使药力缓行。,病案讨论,一少妇,幼年即罹癫痫。数月发作一次,病状较轻,虽经调治,获效甚微。近两月发作尤频,或三五日一发,或一日一发,或隔日一发。四肢抽搐,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一刻钟方可缓解,旋又酣睡,醒后亦觉头痛头晕。今又发作,急来邀诊。,病案讨论,诊见:昏扑于地,两目上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头汗大出,发如水洗,但剂项而还,躯体无汗,喉中痰鸣。,此乃痰热交结,蒸迫于上,太阳经气不利。予大陷胸丸9g灌服。两小时后,大泻痰浊。十余年又见此妇,自云服药后,终未复发。,小结胸证的证治,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

11、胸汤主之。(138),小结胸证的证治,病位正在心下(理解成心周:心、肺、胆、 肝、胃、胰等部位病变) 特征按之则痛(不按痛吗?) 病机痰热互结 治则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病案讨论,姜某,男,56岁。1996年4月5日初诊。 现病史:心前区阵发性绞痛2个月。2月前因劳累、情志不舒,心前区时感阵发性绞痛,伴有心慌、胸闷、气短、胸胁痞满,曾服用消心痛、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效果较差。近15日胸痛发作次数频繁,前来就诊。症见心前区疼痛,胸中烦闷,心悸气短,心烦不安,口苦咽干。,病案讨论,心电图提示:、 avF、V4-6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0.05mV,T波、avF、V4-6导联S-T段低平。

12、既往史:缺血性心脏病史8年。 查体:舌质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病案讨论,证属痰热内郁,心脉瘀阻之胸痹,治宜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活血通络。方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黄连6g,半夏10g,瓜姜30g,丹参20g,檀香9g,砂仁6g,枳壳10g,柴胡12g,郁金15g,延胡索10g,降香6g,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6剂后,患者胸痛未作,心烦胸闷明显减轻,苔黄腻未退。续服12剂,诸症自除。,寒湿结胸证,原文: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用。(141下),寒湿结胸证,主证心下硬满疼痛、大便不通、畏寒喜暖、舌苔 白滑 病机水寒互结(寒痰冷饮结聚于胸膈) 治则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方药三物小白散(桔梗、巴豆、贝母) 应用用三物小白散治白喉、肺痈都有一定疗效。,结胸预后,原文: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原文: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133),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