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5026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年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2018河北保定二模,15)下图所示目录摘选自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由此判断国民政府是针对哪一事件采取的对策() 第二节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一、积极做好应战准备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一、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第四节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二、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A.国共内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2.(2018河北邯郸二模,17)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裴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纺出第一批毛线,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全国民众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日货。在这种情况下,宋裴卿将这批产品注册

2、为“抵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志在创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应是()A.九一八B.双十二C.卢沟桥D.八一三3.(2018河北秦皇岛海港一模,12)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政策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C.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D.两党决策者的努力4.(2018河北唐山路南一模,13)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

3、电:“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是()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5.(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6)“冀中抗日战鼓响,报子营出了个李大娘。李大娘,热心肠,爱护子弟兵名声扬。她对伤员胜亲人,伤员把她当亲娘,养好伤,返战场,冲锋杀敌添力量。”这表明()A.李大娘非常爱护自己的儿子B.日本兵在冀中平原烧杀抢掠C.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团结抗战D.国共合作成为抗战中流砥柱6.(2017河北唐山路南二模,1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

4、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这说明国民政府()A.实行不抵抗政策B.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C.全力“围剿”红军D.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7.(2017河北沧州二模,20)由朱德题写书名、100多位红军将士撰写的回忆录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在1937年完成。但直到1942年才开始在延安排版印刷,作为“党内参考资料”内部发行,并要求“接到本书的同志妥为保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再行翻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维护国共团结B.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C.民族危机的严重D.再行翻印,质量粗糙8.(2017河北石家庄长安一模,15)有

5、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二、非选择题9.(2018河北唐山路北一模,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并从不同方面提供应对方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则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亡”。民族复兴意识在屈辱中不断觉醒。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

6、“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唱它。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材料三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包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反映多样要求和意见的人士。要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寻找公约数,达成最大的共识,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累积正能量。摘编自黄易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公约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陈独秀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有何不同。

7、(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表现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和当代关于民族复兴认识的共同之处。(3分)10.(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上诉,由仲裁法庭解决中日冲突。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人被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上海成立“上海各界救国委员会”开展对日经济绝交活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是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央党部认可并支持各地党部积极介入运动。材料二金德曼在中国与东亚崛起18402000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了两大阵营之间对1919年以后国

8、际现状的全球性争夺。从这一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在日本19311932年占领东北亚(中国东北)就开始了,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以及1937年开始的中日战争是其继续,希特勒对波兰的袭击则导致了英国和法国对其宣战。(1)材料一表述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及理由。(4分)(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3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的对策。目录中“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故本题选C。2.A本

9、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从材料“1932年刚刚过去半年”可知,此事件是指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故选择A。3.A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原因。从材料中“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选A。4.D根据材料“1940年9月”“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交通破袭战,即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台儿庄战役是1

10、938年3月;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故选D。5.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李大娘爱护子弟兵她对伤员胜亲人,伤员把她当亲娘,养好伤,返战场,冲锋杀敌添力量”可以判断出,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团结抗战,故本题选C。6.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主要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本题应选D。7.D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记中的内容与国共内战有关。1937年后

11、,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共两党实现了团结抗战。为了不影响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出现了材料所示的现象。故本题选D。8.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抗日战争之前,中国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故选择C。二、非选择题9.答案(1)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或答着重于政治体制的创新);陈独秀以培养爱国心为己任(或答着重于思想文化的启蒙)。(4分)(2)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2分)(3)共同之处:从近代到现代民族复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团结一切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以爱国主义为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民族复兴。(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解析解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则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亡”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人的主张即可。解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原因是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 解答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10.答案(1)九一八事变。(2分)(2)标志:日本侵占东北。理由:日本侵占东北,冲击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或华盛顿体系)。(4分)(意思相近即可)(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3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活动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第(2)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在日本19311932年占领东北亚(中国东北)就开始了”表明,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由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冲击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第(3)问,根据材料和问题可知,本题探究的主题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