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4923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大题总结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题总结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简答)(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简答案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3.素质教育是促

2、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教师的职业素养(简答)(1)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简答)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素养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4、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包括(简答)(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6、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7、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简答)1.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 建立教师威信3. 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

4、处理师生矛盾。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9、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哪种因素制约?(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2)教师的人格魅力;(3)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论述)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重要)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

5、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2、直观性教学原则(重要)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13、启发性教学原则(重要)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

6、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14、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重要)(1)基本涵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7、。 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15、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要)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第二,注意启发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16、教学方法谈话法 (重要)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做好提问准备。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17、教学方法讨论法 (重要)讨

8、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18、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 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 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2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 施加教育

9、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21、德育原则疏导原则1.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2.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

10、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22、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涵义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2.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23、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1.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

11、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24、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25、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 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二)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

12、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三)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际锻炼法包括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实践锻炼(四)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 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 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五)道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 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

13、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六)品德评价法(奖惩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 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26、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简答)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27、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五)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28、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

14、导者(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29、班主任主要协调好哪几类关系?(简答) 第一,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1) 协调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2) 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3) 指导和协助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第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三,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30、个别教育工作(简答案例)1. 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1)优等生的特点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 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2) 对优等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1)中等生的特点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 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2)对中等生的教育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