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4653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 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推动了法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 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解体 D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2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A 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B 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C 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D 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3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

2、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A 全球史观B 现代化史观C 革命史观D 社会史观4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亚太经合组织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欧洲经济共同体5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A 价格革命的发生B 东方商品的输入C 经济危机的爆发

3、D 资产阶级的剥削6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蒸汽、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 北京B 东京C 莫斯科D 伦敦716-18世纪,世界上曾出现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B 欧洲殖民者开拓美洲土地C 工业革命使工业新城市增多 D 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8有人用“美国推动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所以会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 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

4、机C 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全控制了其他国家9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B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1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A 工业领域 B 贸易领域 C 农业领域 D 金融领域11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 国际局势的动荡B 社会矛盾的尖锐C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D 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5、12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一方面出现停滞,另一方面出现物价飞涨的奇怪现象,这被称为“英国病”。当时治疗“英国病”而采取的“药方”是A 大力推行国有化B 发展“新经济”C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3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A 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C 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 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14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A 主张采用资

6、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5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合作社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19世纪30年代,其门徒还在美国进行了社会实验。这从侧面反映了A 世界已连接为一体B 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C 大工厂制推广开来D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6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

7、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17据统计,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从1758年到1838年间,仅到中国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这主要是因为A 欧美工业革命进展迅速B 政府对外政策变化C 世界市场逐渐得到拓展D 民间走私贸易兴盛18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B 把重点

8、放在重工业上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20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A 削弱了美

9、国的霸主地位 B 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C 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D 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21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 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B 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2(题文)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

10、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23有学者指出,“英国专利制度解决了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拓展和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矛盾”,使企业投入资源对技术进行研发。下列对专利制度解读准确的是A 为产业革命准备了资金B 商业机密带有明显排外色彩C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D 直接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24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

11、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5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结构的变化B 农业生产的衰退C 对外贸易的发展D 税收政策的调整26(题文)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B 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

12、设性的C 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7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整顿金融B 调整农业政策C 发放救济金D 兴办公共工程28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此时A 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B 英国已失去了世界贸易优势C 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29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 20世

13、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30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为违宪而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 分权制衡机制削弱新政的效果B 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经济形势影响司法解释的变化D 政府的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

14、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8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15、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