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436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华-资*源%库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静侯耸入云天直刺九宵扭转乾坤酝酿慢慢征途经济实力反复论证中/华-资*源%库苛克连名上报借签经验摘星揽月【答案】侯候,宵霄,慢慢漫漫,克刻,连联,签鉴。2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全山_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掀起了全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作为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核心成员之一,王树年曾直接参与_了新能源汽车的多项政策,目前正在集中精力调研。目前近地空间有上千个报废的航天器在绕地球“打转”。如何_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一直让专家们感到棘手。A树立制订逐步B竖立 制定 逐渐C树立 制定

2、 逐渐D竖立 制订 逐步【解析】“树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侧重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使用对象多是具体的。“制订”,多指协商创制拟定,只说动作本身,不指动作完成,常有“起草拟定”之意;“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强调动作已完成,常有“制定妥当”之意,其适用对象为纲领、方针、政策、路线、规程、章程等。“逐步”,一步一步地,重在强调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逐渐”,着重指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也可用于各种自然事物的变化。【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

3、是前无古人的惊天动地的伟业。B曼德拉充满人性、维护正义的一生,使他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人,同时又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C他本想趁这次提升为县长的机会,一鼓作气,大捞一把,却不想落了个锒铛入狱的下场。WWWD经过3年多的建设,南京四大片区保障房已拔地而起,到今年年底,30万人将“安居梦圆”。E.张艺谋认为现在的舞台奢华风与京剧所蕴涵的美学内涵是有本质冲突的,他想制作出一部特立独行的能从传统中提炼出美学定律的京剧。【解析】A项,“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使用正确。B项,“不同凡响”形容人或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多指文学作品方面。C项,“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

4、完成。含褒义。句中不合语境,使用错误。D项,“拔地而起”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E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多指人,不能用来形容“京剧”。这里犯了误用对象的错误。$来&源:【答案】C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产“神舟”七号宇航员太空漫步所穿的“飞天”宇航服造价高达3 000万人民币。B中国航天人把“嫦娥一号”卫星送往太空,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C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生活的赡养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D选择住宅讲究环境,装修讲究环保,吃饭讲究营养,这体现了人们对

5、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国产”调到“所穿的”后;B项,成分赘余,“跻身”是“使自己上升到”的意思。删除“跻身于”的“于”;C项,搭配不当,不能赡养“生活”,应该把“生活”删去。【答案】D阅读课文前七个自然段,完成58题。5文章第一段,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诸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解析】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以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角度思考。中华.资*源%库 【答案】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氛围,引人联想。6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

6、作用?中华.资*源%库 中/华-资*源%库【解析】课文前三段是新闻的导语,这是一个过渡性语段,下文写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答案】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7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解析】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的文字集中在第二段,这些动词非常明显,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这些文字的作用。【答案】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8请以节选的部分文字为例,谈谈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通讯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体会。【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有着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起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