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427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3单元 第7课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意义区分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教学重点: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必要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教学难点:区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分配方式,分析个

2、人家庭收入的来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 投影 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 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1.股票的含义,股票投资收入来源于哪两部分?2.股票的风险如何?风险来自于哪?3.什么是债券?4.什么是商业保险,它可以分为哪几类?5.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入新课:生产与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也取决于财富

3、的分配方式,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先来学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1.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原因。2.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其实行的必然性。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及其意义。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

4、配?4.按劳分配有何作用?5.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略)进行新课:知识回顾:全书的主线:“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设问: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它们关系如何?学生回答略设问:我国的生产制度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学生思考作答略师强调: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过渡: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5、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那么什么是按劳分配?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师: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于这个定义,我们从哪些方面理解呢?投影展示:地位:分配制度的主体 分配的基本原则实行的范围: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劳动为尺度,注意量和质的统一分配的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设问:对于分配方式,这里说的是按劳分配,但是还存在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为什么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呢?学生讨论作答略。师: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生产资料公有制

6、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决定了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投影材料,问题探究:材料一:有一种说法,人民公社是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人民公社就认准军事化,列队下地生产。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材料二: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

7、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学习技术,提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然成风。材料说明,实行按劳分配有何意义?学生思考作答略。师:(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的社会地位。投影材料,问题探究:思考:他们的收入是按什么方式进行分配的?专利费、土地租金、工资和津贴,利润等,属于按什么方式进行的分配?学生思考作

8、答略。师归纳:按生产要素分配,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知识拓展(投影)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 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按土地要素分配: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投影材料,问题探究:联想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联想的飞速发展。大量人才加盟联想,大量资本购买联想股票,投资联想,

9、联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联想股票不断升值,联想投资人也因而获益。 联想的发展造就了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设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作答略。师: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各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土地)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知识验证:投影张三一家的收入情况(见课件)课堂总结(网络构建)模式一:模式二:课堂作业:基础题 做一做:1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对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正确的是()

10、A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B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是因为社会成员收入形式的多样化【解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A当选;B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与题意不符;C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不选。故选A。2.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

11、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解析】按劳分配所得必然要受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经济效益不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也会有所相同,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刘某在私营企业工作,他获得的工资收入王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他获得的土地承包收入低收入居民李某从所居住社区获得的社会福利性收入孙某在国有企业工作,他获得的工资、奖金A B C D【解析】农村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形式,其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故符合题意;

12、是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故选C。4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后,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对人类历史上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下列对按劳分配原则理解正确的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均属按劳分配A B C D【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实现形式,说法正确,错误;按劳分配的

13、对象是公有制经济中,一定时期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的社会总产品,即个人消费品,说法错误。故选B。5.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彰显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此举会拉大收入差距,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肯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意义A.B. C. D.【解析】“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创造的

14、尊重,符合题意。“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肯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意义,符合题意。故选D。6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的肯定。“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有()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A B C D【解析】农民将集体土地的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享受分红,农民的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

15、配收入,这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增加农民收入,说法正确;这一模式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说法错误;农民的分红收入不是劳动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说法错误。故选A。高考题 看一看:1.(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解析】“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故C符合题意;AB项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的分配方式,D项不选,故选C。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