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350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29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29页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29页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29页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29页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精品课(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一、正常X线表现,消化系统 (p403),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1、咽部:鼻、口、喉咽三部分;咽的后壁为椎前软组织,轮廓光滑,厚度 5mm,但下咽部可达18mm(包括食管厚度)。,正常食管X线表现,2、食管:自C6T10、11。 分颈、胸、腹三段 二个生理狭窄区:食管入口及膈的食管裂孔处。 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及左心房压迹。 正常少许充钡可见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细条纹状影粘膜,经贲门与胃小弯粘膜皱襞相连 第一、二、三收缩波,充盈时宽约23cm,膈壶腹,食管-胃连接处解剖,1、管庭连接; 2、膈壶腹; (约45cm) 3、横膈; 4、食管胃角; 5、上

2、皮交界( Z 线); 6、膈食管膜; 7、胃食管前庭段(约34cm) 现下食管扩约肌包括胃食管前庭段,3、胃:分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大、小弯。一般于服钡后24小时排空。 p404 分4型: 1)牛角型:位置张力高、横位、上宽下窄、胃角不明显,见于肥胖者; 2)钩型:位置张力中等、胃角明显、胃下极大致位于髂嵴水平,形如鱼钩,见于中等体型; 3)瀑布型:胃泡大、胃体小、张力高、充钡时见双液平,形如瀑布; 4)长钩型:又称无力型,位置张力低、上窄下宽,胃下极位于髂嵴水平以下,见于瘦长体型者。 幽门管长约5mm,宽度可变。 正常时可见23个蠕动波,排空时间24小时,正常胃粘膜,幽门管,胃微皱襞,正

3、常胃粘膜,蠕动波,分区 胃底(泡) 胃体 胃窦 胃小弯 胃大弯 贲门 幽门,4、十二指肠:“C”形,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及升部。球部粘膜呈纵行,余粘膜与空肠相似,呈羽毛状,蠕动活跃。,球部粘膜,十二指肠粘膜,十二指肠乳头 一般直径小于1.5cm p405,5、空、回肠:全长56米,没有明确分界,空肠粘膜呈羽毛状,回肠粘膜呈纵形或斜形,皱襞少而浅,呈腊肠状,蠕动不活跃,26小时到达盲肠;79小时小肠排空。空肠占小肠的2/5,管径约2cm;回肠占3/5,管径较细,壁薄,血供较少,粘膜皱襞较空肠少。,6、大肠:全长1.21.5米,管径约58cm。X线主要特征为结肠袋。 分为:盲肠、升结肠

4、、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 升、横结肠转弯处称肝曲;横、降结肠转弯处称脾曲。一般服钡后6小时可达肝曲,12小时可达脾曲,2448小时排空。,结肠袋,钡剂灌肠造影 正常大肠粘膜像,正常大肠 气钡双重造影,无名沟1mm 及 纺锤形小区 1mmx34mm,正常大肠粘膜像 及气钡双重造影,半月襞,阑尾,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钡剂造影显示的是胃肠道内腔或内壁。 当胃肠道病变(如胃肠的炎症、溃疡、肿瘤)引起粘膜和管腔(形态和功能等)改变时,可由胃肠造影检查显示。,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1胃肠道轮廓改变 2粘膜皱襞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5功能性改变,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1胃肠道轮

5、廓改变,2粘膜皱襞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5功能性改变,1胃肠道轮廓改变,(2)憩室 (3)充盈缺损,(1)龛影,1胃肠道轮廓改变 (1)龛影: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从病变区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如胃溃疡时,形成的突出于胃腔之外半圆形钡斑影像,称之为龛影或壁龛。 正面观察时,双对比造影或压迫法检查时,可显示为局限性钡剂残留影像,而见不到胃肠道轮廓的异常改变。,内侧,外侧,龛影,胃溃疡正面观,龛影 切线位投影 胃溃疡病人,1胃肠道轮廓改变,(1)龛影 (3)充盈缺损,(2)憩室,(2)憩室: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

6、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粘膜皱襞的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食管、十二指肠憩室,1胃肠道轮廓改变,(1)龛影 (2)憩室,(3)充盈缺损,(3)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是指充钡的胃肠道轮廓某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如来自胃肠道肿瘤突向腔内而形成的影像,是肿瘤的直接征象。胃肠道的炎性肉芽肿及异物等均见此征象。,充盈缺损食管癌,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2粘膜皱襞的改变,1胃肠道轮廓改变,3管腔大小的改变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5功能性改变,2粘膜皱襞的改变,粘膜皱襞的异常表现对发现疾病鉴别诊断和早

7、期病变有重要意义。 (1)粘膜皱襞破坏恶性肿瘤 (2)粘膜皱襞平坦恶性肿瘤、炎性水肿 (3)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炎性(肥厚性胃炎) (4)粘膜皱襞纠集慢性溃疡、浸润型胃癌 (5)胃微皱襞(胃小沟、胃小区)改变胃炎、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1)粘膜皱襞破坏: 表现为粘膜皱襞影像消失,代之以杂乱而不规则的钡影。 与正常的粘膜皱襞有明确分界,从而造成了粘膜皱襞中断现象。 大都由于恶性肿瘤侵蚀所致。,粘膜皱襞破坏 食管癌患者,(2)粘膜皱襞平坦:表现为皱襞的条纹状影变得平坦而不明显(5mm),严重时可完全消失。 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 一是粘膜和粘膜下层被恶性肿瘤浸润,其特点是形态较为固定而僵硬,与正常

8、粘膜有明显分界,常出现在肿瘤破坏区周围。 二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炎性水肿而引起,与正常粘膜皱襞无明显分界而逐渐移行,常见于溃疡龛影周围。,粘膜皱襞平坦恶性肿瘤浸润,(3)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表现为透明条纹影像增宽,也称为粘膜皱襞的肥厚或肥大,伴有走行迂曲结构紊乱。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炎性浸润、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多见于慢性胃炎。粘膜下静脉曲张也表现为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慢性胃炎,(4)粘膜皱襞纠集:表现为粘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或车辐状。 常因慢性溃疡性病变产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收缩而造成。 有时浸润型胃癌的收缩作用也可造成类似改变,但显示僵硬而不规则

9、,有粘膜中断征象。,粘膜皱襞纠集慢性胃溃疡,(5)胃微皱襞改变:胃小区大小,胃小沟粗细及形态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中度和重度萎缩性胃炎,胃小区增大,且大小不均;胃小沟增粗、密度增高。 良性溃疡周围胃小区和胃小沟存在,但大小及粗细不均。 胃癌局部胃小区和胃小沟完全破坏消失,其周围可见极不规则的沟纹。 由于胃小区和胃小沟因各种原因并不是都能清晰显示,故在判断分析时要慎重。,正常胃小区、胃小沟(胃的微皱襞) 胃小区:13mm;胃小沟:1mm左右。,胃小区增大,大小不均-萎缩性胃炎,局部胃小区和胃小沟完全破坏消失-早期胃癌,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3管腔大小的改变,1胃肠道轮廓改变 2粘膜

10、皱襞的改变,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5功能性改变,3管腔大小的改变 胃肠道管腔的狭窄和扩张是常见的征象。它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腔内和腔外病变以及炎性和肿瘤等。造影检查具有重要意义。,(1)管腔狭窄:超过正常限度管腔持久性缩小称之为管腔狭窄。病变性质不同引起管腔狭窄的形态也不相同。 炎症性狭窄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狭窄,范围较广泛,或为分段性,边缘较整齐,病变区和正常区分界不截然; 肿瘤性狭窄的范围较局限,边缘不整齐,管壁僵硬,病变区与正常区分界较明显,局部可触及包块; 先天性狭窄边缘多光滑而局限;肠粘连引起的狭窄形状不规则,肠管移动度受限,或肠管互相聚拢;痉挛造成的狭窄,形状可以改变,痉挛解除后即

11、恢复正常;外压性狭窄多位于管腔一侧,并可见整齐的压迹,管腔伴有移位。,管腔狭窄贲门痉挛、食管癌,(2)管腔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续性增大称之为管腔扩张。各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梗阻产生近端胃肠道扩张,累及范围比较长,并可见积气和积液征象,肠管蠕动增强;因胃肠道紧张力降低引起的管腔扩张,也可见积气和积液征象,但肠管蠕动减弱;因胃肠道局限性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狭窄,其狭窄的近端可见继发性扩张。,管腔扩张主动脉弓牵拉、食管癌,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1胃肠道轮廓改变 2粘膜皱襞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5功能性改变,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胃肠道有多种原因可产生位置和移动度改变的征象。 腹部

12、肿块可造成对胃肠道的压迫移位,局部胃肠道空虚,并可见弧形压迹,被推移部分之肠管相互聚集; 肠管粘连、牵拉造成的位置改变,其移动性受限; 腹水可造成小肠位置、分布异常,肠管活动度增大等。,位置及移动度改变,脾肿大,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5功能性改变,1胃肠道轮廓改变 2粘膜皱襞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5功能性改变 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常有功能性改变,包括张力、蠕动、运动力和分泌功能等改变,但功能性改变可单独存在。,(1)张力改变:胃肠道有一定张力,受神经系统调节与平衡,以维持管径的正常大小。 张力增高造成管腔缩窄、变小。而张力低则使管腔扩大。 痉挛是局部张力增高,多为暂时性。食管

13、痉挛表现为轮廓呈波浪状,明显时可呈螺旋状。胃大小弯痉挛时为一个或多个深浅不等凹陷,其边缘光滑。胃窦痉挛表现为胃窦狭窄,但形状可变,胃壁柔软,解痉药物可消除。幽门痉挛使其持久性收缩,钡剂通过及胃排空时间延迟。十二指肠和回盲部痉挛,使其充盈不良,一旦充盈立即排空呈“激惹”征象。结肠痉挛使肠管细小,袋形增多,肠壁出现多个凹陷切迹,肠壁呈波浪状。,(2)蠕动的改变:表现蠕动波多少、深浅、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的改变。 蠕动增强,表现为蠕动波增多、加深、运行加快;蠕动减弱,表现为蠕动波减少、变浅、运行减慢;逆蠕动,表现为与正常运行方向相反的蠕动,常出现于梗阻部位之上方;蠕动消失,表现为肿瘤浸润造成局部蠕动消

14、失及胃肠道麻痹造成的广泛性蠕动消失。,(3)运动力的改变:运动力即胃肠道运送食物的能力。服钡造影时,表现为各部分的排空时间。它与胃肠道张力及蠕动等有密切关系。 如服钡后4小时胃尚未排空可认为运动力减弱或称之排空延迟; 服钡后少于2小时即到达盲肠(正常26小时)可认为小肠运动力增强或通过加快,超过6小时为运动力减弱或通过缓慢; 超过9小时小肠尚未排空可视为运动力减低或排空延迟。,(4)分泌功能的改变:某些疾病可以引起分泌功能的改变。胃分泌增加造成空腹状态下胃液增多,在站立位可见胃内液面,为空腹潴留,服钡后钡剂不能均匀地涂布在胃壁上而呈絮状下沉和不均匀分布,微细结构显示不清。小肠分泌增加使粘膜皱襞

15、显示模糊或钡剂分散在分泌液中,呈不定形片状影像。大肠分泌增多时,钡剂附着不良,肠管的轮廓显示不清或在粘液中呈现线条状影像。,小结: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1胃肠道轮廓改变(龛影、憩室、充盈缺损) 2粘膜皱襞的改变 (1)粘膜皱襞破坏恶性肿瘤 (2)粘膜皱襞平坦恶性肿瘤、炎性水肿 (3)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炎性(肥厚性胃炎) (4)粘膜皱襞纠集慢性溃疡、浸润型胃癌 (5)胃微皱襞(胃小沟、胃小区)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 狭窄处:良性者边缘较整齐 分界不截然;恶性者边缘不整齐,管壁僵硬、分界较明显,狭窄以上管腔扩张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5功能性改变 张力、蠕动(良性者 ,恶性者一般减弱或消失)、运动力(

16、运送食物的能力)和分泌功能等改变,一、胃肠道正常CT、MRI表现 必须明确: 1、非首选检查方法; 2、对肿瘤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3、肿瘤治疗(手术、放化疗)后随诊观察 二、胃肠道异常CT、MRI表现(主要应用) 1、管壁的增厚: 食管、小肠壁5mm增厚 胃壁 10 mm增厚 大肠壁5mm可疑增厚, 10 mm确定增厚 2、肿块:腔内、外肿块 3、周围脂肪层的改变:是否存在是判断有否与周围脏器粘连的依据 4、邻近脏器浸润 5、淋巴结转移:一般认为病变周围淋巴结1.5cm有诊断意义 6、远隔脏器转移(分期):P410,消化系统(胃肠道) CT、MRIP410,胃肠道疾病的观察、分析和诊断,X线检查为主要手段(简单、经济) 临床资料X线影像特点综合分析推理 对于早期病变及病变的外侵情况,X线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