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34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丁春华 Email: DingMDG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心律失常中心 www.ac.ucbbs.org,外科 治疗,经 导 管消 融(射频/冷冻/激光),植入装置,I C D,心脏起搏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介入性 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室性心动过速(VT) 心房扑动(AFL) 心房颤动(AFIB) 早搏(PVC,PAC),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PSVT的临床特征,阵发性,突发突止 窄QRS 波心动过速,心室率多为 150-250 BPM 发作时血

2、流动力学多稳定,故为良性预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机制,高频交流电 电极头与组织界面电热效应,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温度可人为控制,有效的温度为50-8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机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原理,RVA,CS,HIS,HR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原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体表12 导联心电图的定位及鉴别,预激房室旁路

3、的定位:A型预激旁路都在左侧,B型预激旁路绝大多数在右侧 I、AVL 波为负向,为左侧游离壁旁路 II、III、AVF 波及QRS主波朝上,旁路于瓣环游离壁靠前,II、III、AVF 波及 QRS 主波朝下,旁路于瓣环靠后间隔,SVT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的定位及鉴别: QRS 波后见明确的逆传P波,RPPR,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性心动过速(AT),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AO,RV,ABL,CS,HIS,HIS,RV,LAO,CS,ABL,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性心动过速(AT),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传统的概念,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双经路的电生理现象,并随房室传导的跳跃(50mse 以上)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心内电图符合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消融靶点多采用解剖定位;应结合心内

5、点激动定位,CS,RV,RAO,HRA,HIS,ABL,LAO,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定义,指规律而快速的房性节律,可来自心房任一部位,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0-15%。临床上可表现为阵发性的, 或持续性的。心室率多在140-240BPM。部分患者可为持续性发作-发展为“ 心肌病”。,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机制,折返机制(REENTRY),多见于成人房速及先心病修补术后的房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机制(AUTOMATICITY),多见于儿童房速(MULTI-FOCI) 触发机制(TRIGGER ACTIVITY),房性心

6、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诊断,临床上主要依靠体表心电图判断: 多呈阵发性,窄QRS波心动过速 可见房速P波,不同于窦性P波,PRRP间期 可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诊断,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P波的定位意义,房速时PavL为正向,则异位点多起自右房 房速时PavL为负向,或PV1为正向,则异位点多起自左房 房速时PII III avF为正向,则异位点多起自心房上部 房速时PII III avF为负向,则异位点多起自心房下部,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射频消

7、融治疗,外科术后房速,需要了解手术情况,找到折返环的峡部作点状、或线性消融,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射频消融治疗,心内标测:消融靶点局部电位(房速时)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至少20mse。部分病人提早可达60mse以上。,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射频消融治疗,消融:使用温控消融导管较为安全,特别注意防止炭化发生 成功率:一般在90-95%,复发率有报道为10-30%,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AVRT的消融成功率99%,复发率5%,大多再次消融成功 AVNRT的消融成功率99%以上,复发率低于2% AT的消融成功率可超过90%,复发率5

8、% 并发症可有: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出血、血栓栓塞、冠状动脉损害等;重者有死亡的报道;我国统计总的并发症发生为1.8%,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室性心动过速(VT) 心房扑动(AFL) 心房颤动(AFIB) 早搏(PVC,PAC),快速性心律失常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特发性室速)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以冠心病室速及心肌病室速多见),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特发性室速),特发性左室室速(I LVT),特发性右室室速(I RVT),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

9、I LVT):多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范围),室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样图形,电轴左偏或正常,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发性左室室速(I LVT)的 好发部位,特发性右室室速(I RVT):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室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样图形,电轴右、下偏或正常,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发性右室室速(I RVT)的好发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机制,触发活动(TRIGGER ACTIVITY) 自律性机制(AUTOMATICITY) 折返机制(R

10、EENTRY),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机制,VERAPAMIL 5MG,ADENOSINE,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机制,运动或情绪激动引起的特发性室速,儿茶酚胺依赖的特发性室速,消融终点: 室速终止,或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消失后,作巩固放电60秒以上,周围3-5mm上下左右作巩固消融。重复诱发条件不能再诱发出室速、或相同形态的室早,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左室室速治疗成功率可达95% 以上 右室室速治

11、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复发率5%左右 极少有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特发性室速)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以冠心病室速及心肌病室速多见),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以冠心病室速及心肌病室速多见),室速的机制为折返 与病变的心肌有关 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定位意义不大,缺血性心脏病(AMI后)室速,多发生在心肌梗塞后,为折返机制 常能诱发出多种不同形态的室速,室速频率有快有慢,常常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导致室速的解剖结构深而广泛,用常规的消融技术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靶室速的消

12、融治疗成功率只能达到50-70% 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消融,作为AICD治疗的辅助,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新的三维标测系统(心电学及三维解剖):,CARTO 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三维标测系统,CARTO 三维标测系统,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ENSITE 三维标测系统,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ENSITE Array三维标测系统,BRUGADA SYNDROME LONG QT SYNDROME-消融肾神经 ARVD-射频消融室速,其他一些少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室性心动过速(VT) 心房扑动(AFL) 心

13、房颤动(AFIB) 早搏(PVC,PAC),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定义,是一种快速而较为规则的心房节律,心房波宽大呈规律的锯齿状,等电位线消失,频率多达240-430BPM,因房室传导比例不同,心室率可规则或不规则。QRS波正常,或因室内差异传导,或传导阻滞,QRS波也可增宽异常,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1),主要根据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类(射频消融): 典型房扑(I型房扑、普通型房扑、常见型房扑):F/II、III、AVF呈负向,或负正双向锯齿波,F/V1为正向或正负双向。或F/II、III、AVF呈正向锯齿

14、波。心房率240-340BPM。,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1),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2),不典型房扑(II型房扑、非普通型、少见型房扑): F/II、III、AVF呈正向锯齿波,F/V1为负向,F/V6为正向。心房率较快,可达340-430BPM。,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2),TYPE II,TYPE I,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3),下腔静脉口房扑;房间隔房扑;房扑-房颤及右房房扑,左房房颤;先心病术后房扑。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机制,主要由心房

15、内大折返所致 右房峡部(隐性拖带) 缓慢传导区,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射频消融,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消融终点检测方法,消融中房扑终止-不可靠 心房激动顺序 CSO起搏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改变 消融线部位出现连续的双电位,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射频消融,消融中房扑终止,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射频消融,心房激动顺序改变,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射频消融,右房峡部线形消融 一型房扑治疗成功率可达90-95%以上,复发率小于5% 安全,并发症少。温控导管消融较安全且效果肯定 II型房扑的消融还需要探讨,

16、心房纤颤,机制:,FOCAL机制(阵发性房颤) 维持机制(慢性房颤),心房纤颤,部分阵发性房颤系局灶起源,消融局部病灶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部分阵发性房颤常因一些局灶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所促发,当消融掉这些促发因素后,房颤不再发作而达治愈。这一类阵发性房颤其起源病灶多在一个或多个肺静脉口内,扩大的消融可引起肺静脉口的狭窄,肺淤血、肺水肿等,应慎重选择及处置。,阵发性心房纤颤,解剖基础,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心房纤颤,频发房性早搏,房性早搏通常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对于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对该类患者选择消融治疗也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治疗的必要性尚存在争议,频发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不愿长期服药,可选择消融治疗。 频发室早长时间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故对室早1万/24h或室早10%总心搏的患者,可考虑该类患者选择消融治疗,不适宜的窦性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