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294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43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寄岗推拿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儿科按摩教材 张寄岗著张寄岗著 青岛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程与讲座下载地址青岛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程与讲座下载地址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第一章 概述8 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8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8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8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8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8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9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9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9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9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9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9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10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0 第三节 儿科四诊.10 一、望诊.10 (一)望神色10

2、 (二)望形态11 (三)审苗窍11 (四)看指纹13 二、闻诊.13 (一)听声音13 (二)嗅气味14 三、问诊.14 (一)问年龄14 (二)问病情14 (三)问个人史15 四、切诊.15 (一)脉诊15 (二)按诊15 (三)辨斑疹16 第二章 推拿手法16 1、运推.16 2、揉法.16 3、拿法.16 4、按法.17 5、摩法.17 6、振颤.17 7、捣法.17 8、捻法.17 9、掐法.17 10、分筋法 .17 11、提捏法17 12、捏脊法.17 第三章 常用穴位17 第一节头面部.17 1、开天门.17 2、分推太阴、太阳.18 3、掐(揉)天庭至承浆,共包括七个穴位.1

3、8 4、揉两耳摇头法.18 5、百会:揉、颤、搓擦(由后向前)18 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18 1、脾穴.18 2、胃穴.19 3、板门.19 4、肝穴.19 5、心穴.19 6、肺穴.19 7、肾穴.20 8、小天心.20 9、肝顶穴.20 10、分阴阳.20 11、合阴阳.20 12、内八卦.20 13、四横纹.21 14、四缝.21 15、小横纹.21 16、内劳宫.21 17、运土入水.21 18、运水入土.21 19、乾坎艮入虎口.22 20、由中指端刮推至横门.22 21、艮宫.22 22、大肠.22 23、小肠.22 24、天门入虎口.22 25、列缺.23 26、三关、六腑.23

4、 27、天河水.23 28、总筋.23 29、神门.23 30、内关.24 31、二马(二人上马).24 32、外劳宫.24 33、一窝风.24 34、阳池(成人外关穴).24 35、两扇门.24 36、威灵精宁.25 37、合谷.25 38、外八卦:与内八卦相对应.25 39、五指背皮(手背皮).25 40、中冲(心顶穴).25 41、少商穴(鬼哭穴).25 42、十王(十宣、五脏顶).26 43、端正.26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26 1、天突、俞府、膻中.26 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26 3、中脘.26 4、神阙.27 5、气海.27 6、关元.27 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5、.27 1、肺俞.27 2、命门.27 3、龟尾及七节骨.28 4、长强.28 5、涌泉.28 第五节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28 1、滋阴清热 润肠通便.28 2、温中散寒 健脾止泻(虚寒泄泻).28 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28 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29 5、益气固表止汗.29 6、解表发汗 散寒退热 .29 7、清热利湿、健脾止泻.29 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29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的治疗30 第一节 夜啼.30 一、病因病机.30 1、脾脏虚寒30 2、心火亢盛30 3、惊恐30 二、临床表现.30 1、脾脏虚寒30 2、心火旺盛30 3、惊啼30

6、第二节 鹅口疮.30 一、病因.31 1、心脾积热31 2、虚火上浮31 3、脾虚湿泛31 二、症状及治疗.31 1、心脾积热31 2、虚火上浮31 3、脾虚湿泛31 第三节 惊风.31 急惊风.32 一、病因病机.32 1、外感时邪32 2、痰热积滞32 3暴受惊恐32 二、分型与治疗.32 1、风热惊风32 2、暑热惊风32 3、疫毒惊风32 4、湿热惊风32 5、痰滞惊风33 6、惊恐惊风33 慢惊风.33 一、病因病机.33 1、脾阳虚33 2、脾肾阳虚33 3、肝肾阴虚33 二、分型与治疗.33 1、脾阳虚33 2、脾肾阳虚33 3、肝肾阴虚33 第四节 泄泻.34 一、病因病机.3

7、4 1、感受外邪34 2、饮食所伤34 3、素体虚弱34 二、分型与治疗.34 1、寒泻34 2、湿热泻34 3、伤食泻34 第 5 节 呕吐35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35 1、饮食停滞35 2、胃中积热35 3、脾胃虚寒35 4、胃阴不足35 5、肝气犯胃35 第六节 便秘.35 一、病因病机.36 1、胃肠积热36 2、阴虚肠燥36 3、气血亏虚36 二、分型与治疗.36 1、实热秘36 2、虚热秘36 3、气血亏虚36 第七节 疳积.36 一、病因病机.37 1、饮食不节,肥甘伤脾37 2、喂养不当,营养失调37 3、内有宿疾,转化成疳37 二、临床表现.37 1、脾疳37 2、肝

8、疳37 3、心疳37 4、肺疳37 5、肾疳37 第八节 发热.37 一、病因病机.38 1、外感风寒、风热之邪38 2、阴虚38 3、气虚38 4、食滞38 5、惊吓38 二、分型与治疗.38 1、外感发热38 2、阴虚发热38 3、气虚发热38 4、惊吓发热39 第九节 百日咳(咳嗽).39 一、病因病机.39 1、内蕴伏痰39 2、外感时疫39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39 (1)初咳期39 (2)痉咳期(发作期)39 (3)恢复期(后期)39 第十节 汗证.40 一、病因病机.40 1、表虚不固40 2、营卫失调40 3、气阴两虚40 4、脏腑积热40 二、临床表现.40 1、阳虚自汗40

9、 2、阴虚盗汗40 第十一节 遗尿.40 一、病因病机.41 1、下元虚寒,肾气不足41 2、肺脾气虚,膀胱失约41 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41 二、临床表现.41 1、下元虚寒41 2、肺脾气虚41 3、肝经湿热41 第一章 概述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 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 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

10、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 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 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 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 儿疾病的方法 .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但是最 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 拿法厘正按摩

11、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 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 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1、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 温度适宜 空气流通 2、医师的要求: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 3、辅料的应用 4、推拿用手 5、时

12、间的长短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体结构、四肢百合、 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 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 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儿期:28天1 岁 幼儿期:1岁3 岁

13、幼童期: 3岁7 岁 儿童期:7岁12 岁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表现 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认 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 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 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2)小儿肺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毛,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而 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更易患时行疾病,

14、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来赖肺气 散步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 的生理特点。 3)小儿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 生命之根,各脏腑之阴取自于肾阴之滋润,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 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出生,发育不够成 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先天有五迟五软等疾病,病后易出现肾气虚衰,阴盛 格阳证,故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4)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 理概念,而是指小

15、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5)小儿心常有余 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发 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 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的,但又是不断成 熟和完善向成人方向发展的。这好比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小儿为稚 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水谷精气的需要相对比成人迫切。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易于感触,即小儿容易感染病邪,发病容易。小儿肌肤疏薄,脾胃不足,抗病力弱,加

16、上寒 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感触病邪,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病证最多。 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 最易传变。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强弱与病邪的盛衰而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 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侯。 寒热主要是主要是指疾病病理表现两种不同的证侯。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 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 化。特别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疾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 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仔细,也易康复。 第三节 儿科四诊第三节 儿科四诊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的表 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