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22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与治疗(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发病率:国内35,国外3-10,城市农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WHO在1986年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在不同的人群的发生频度相似。,精神分裂症,诊断: 一、症状标准:至少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破裂、贫乏或言语不连贯; 二、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或不能进行有效的交谈。 三、病程标准:符合一、二并持续一个月,精神分裂症,诊断: 四、排除标准:1

2、、情感性障碍 2、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 精神障碍 3、反应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一、疾病前期: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表现。 二、发展期: 1、思维障碍:无连贯性、逻辑性-思维松弛-散漫-中断-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内向性思维 2、情感淡漠:情感反映迟钝-与环境不协调-情感倒错。 3、意志障碍:减退-缺乏 4、其他:感知、幻听、妄想 5、自知力:缺乏,临床表现,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援引观念 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 三、后期:症状由阳性转为阴性,精神活动进入衰退期,预后不良。,临

3、床类型,类型: 1、偏执型: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听。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不突出。 2、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或表现为违拗。 3、青春型:青春期起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已思维破裂,情感变化喜怒无常,且与环境不协调为主,可有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进。预后较差。,临床类型,类型: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行为杂乱无章,幼稚愚蠢,日渐加重的孤僻,失眠,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早期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5、其他类型:症状难以归入四型,有时也

4、称未分化型。,预 后,预后:1、家族史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者预后差 2、病前性格内向差、外向好 3、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4、有明显诱因者较好,反之则差 5、急性发病预后好,缓慢起病预后较差。 6、临床症状典型者差,不典型较好 7、单纯型预后差,青春型次之,偏执型较好。 8、治疗及时合理预后好,反之则差。 9、有良好监护照顾者好,反之较差。,治 疗,1、精神药物: 分类: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泰尔登)、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苯甲酰胺类(舒必利)、萝夫木类(利血平) 2、ECT 抑郁症(木僵、强烈自伤、消极) 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急性兴奋躁动)

5、3、心理治疗,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因,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异常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临床表现,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症状的反复发作、交替

6、发作,或混合发作。因而其临床症状特征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1、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共患焦虑,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临床表现,2、躁狂发作: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临床表现,3、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

7、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4、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临床表现,5、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患者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心情沉重、沮丧,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对工作兴趣下降,无热情,

8、缺乏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有精神不振、疲乏、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等体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有下列3项 (若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诊断和鉴别诊断,5、精力充沛、无疲乏感、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卤莽行为(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 7、睡眠的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诊断和鉴别诊断,二、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病程标准:一周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治 疗

9、,一、碳酸锂;0.8-1.5g 血锂浓度 0.8-1.4mmol/L 二、氯丙嗪等 三、SSRI(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剂) ECT(电休克),精神发育迟滞,指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二者基本一致。,智商(IQ),l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智商在10015为正常范围 智商在70或70以下为智力低下。 临床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四类: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1、智商为5070。既往称为愚鲁。最为多见,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总数的80左右。 2、一般情况下,其技巧能力、劳动创造性均较正常人

10、差。然而,如果患者性格温和,为人诚恳,加上不善于投机取巧,常可能得到别人的照顾、同情与肯定。,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1、智商范围在3549。原称痴愚。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总数的10或稍多。 2、这类患者在学龄前期可以学会一般说话,但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也较难与同龄儿童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3、以后经过适当的训练基本可以自理生活,但无法完成稍为复杂的任务,不能完全独立生活。,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1、智商2034。以前将重度与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称为白痴。该类病人相对较少,不到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总数的10。 2、从小可发现明显的言语发育障碍,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语句,不能理解别人言语的含义。 3、

11、同时有躯体和神经系统的异常,运动功能发育很差,通常不能接受学习教育,严重者不能坐、立和走路。常伴有癫痫或/和先天畸形。,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1、其智商在20以下。能成活生存者极少,占所有患者总数的1以下。 2、出生时即可见到明显的先天畸形,不能学会走路与说话,也无法接受训练。 3、完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终生需别人照料,不知躲避危险。多在婴幼儿期因原有疾病或继发感染而死亡。,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疾病,伴发精神分裂症 伴发心境障碍 伴发人格障碍 伴发神经症 伴发器质性精神障碍 伴发行为动作障碍,治疗及预后,本病无有效疗法,主要以生活管理为主。 本病的预后不良。 本病的病人大多流浪社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