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216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牛病症状与防治措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牛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一、口蹄疫 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一)症状:口腔粘膜(即内壁)、蹄部发生水泡、烂斑,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牛体温升高时泡未破裂,而水泡破裂后体温便降至常温。 (二)防治:每南是此病的常发地区,为此应用口蹄疫病毒灭活菌进行免疫注射,免疫期半年。发现病牛时,应即采取隔离及其栏圈消毒措施。对病死牛尸体要进行深埋处理。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喂给易消化的粥料和嫩的牧草,多饮水。并用01高锰酸钾或15硼酸部洗口及蹄壳。 二、炭疽病 这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夏季。 (一)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体

2、温升高到42度,食欲和反刍停止,呼吸极度困难,粘膜发紫,有出血点。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带血,有的发病数小时即死亡。亚急性型的病情缓和,症状在体表各部,如喉部、颈部、胸前、腹下、肩甲等部皮肤,以及直肠、口腔粘等处出现肿胀、甚至坏死。死后瘤胃胀气,口、鼻、耳、眼、肛门等孔窍有色泡沫流出,粘膜、皮下有出血点。 (二)防治:每年要给牛注射一次无毒炭疽芽孢苗或二号炭疽芽孢苗进行预防。对于病牛,早期用抗菌素以及磺胺类有效。成年牛每次可肌肉注射青霉素100300万单位,每日4次,后期治疗效果不大。 三、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这种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新生牛犊急性腹泻综合症。它常感染一周左右的初生牛犊。它可通过病牛

3、的粪便及呼吸道传播。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初乳不足、气候寒冷、卫生不良等因素可诱了该病,并增高病死率,此病多发生于冬季。 ( (一)症状:病犊牛精神不振,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厌食。排黄色或淡黄色液状稀粪,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严重时,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有轻度腹泻。腹泻时间长了,会造成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 (二)防治: 1、治疗:内服高锰酸钾水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每次48克,配成05的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或者内服磺胺咪(每次1020克,每天23次)、痢特灵9510毫克公斤体重,分23次内服)等药物。下痢不止时,应内服次硝酸铋(510克)或活性物。(102

4、0克),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有条件的,最好同时进行静脉内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2、预防:于母牛临产前喂足优质的饲料,让犊牛吃足初乳,同时可内服促苗生或乳康生,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暖防寒。 四、牛出血性败血病 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亦称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生高热和肺炎、咽喉高度水肿,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性出血。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是海南省主要的牛传染病之一。 流行环节:健牛带菌是本病的特点。在气候突变、长途运输,过度劳役等紧迫因素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内常在菌毒力增强,并侵入血流,迅速繁殖,生产毒素,使牛发病,形成内源性

5、感染。此外,病牛机体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存在病原菌。此处理不当,便造成环境污染,促使本病传播蔓延。 临床特点: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水肿型。 1 1、急性败血型:体温高达40度左右,呼吸急迫,不食,反刍停止,下痢,粪便有时混有血液。常于24小时内死亡。本型常出现在疫情初期。 2肺炎型:呈现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呼吸急迫,咳嗽干而痛,流粘性鼻液,呼吸声响亮,喘鸣。眼结膜潮红,流泪。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34天。 3水肿型: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本地称为“箭喉”、“蟾蜍痣”。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有急情结膜炎。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本病型常在水牛病例中出现。

6、 防治:1、预防为主,每年要进行防疫注射。 2、一旦出现疫情,一般都对疫点的其他健牛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可有效地控制疫情。 3、病牛可采用抗菌药物和对症疗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牛出败(又称牛肺疫)症状: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体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肺博加快,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鼻镜干 燥,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有时还流鼻液和眼泪、腹泻等,粪中可能混有纤维蛋白或血液, 有时尿中可能带血,一般在24小时内死亡。 2、肺炎型:病初表现为虚弱、结膜充血,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胸膜肺炎 症状逐渐明显,鼻液带血红色,干咳,胸膜叩诊有浊音。 3、水肿型:病牛胸前及头颈部有水肿,重者

7、可波及到下腹,舌咽肿胀,眼红肿、流泪、 流涎、呼吸困难、粘膜发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治疗:发现此病应及早隔离治疗, 大牛用青霉素100一300万单位,小牛减半,进行肌肉注射。也可用10磺胺噻唑钠溶液 每头100一15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一天2次。中药治疗为:黄连、黄苓、知母、白术、白 芍、厚朴、白莶各40克、五味子、贝母、阿胶、泽泻、云苓各25克,火麻仁13克为引、 研未温开水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剂。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使役过度,疫区每年给 牛注射牛出败病氢氧化铝菌苗1一2 次,连续3年。 六、流行性感冒症状:牛眼发红肿胀,呼吸困难,关节发炎、眼角、鼻孔流出浆液, 发抖、咳嗽、不吃

8、、不倒嚼,体温有时高达41以上。治疗:鲜毛茛全草20克、苎麻根20 克、加盐少许捣烂,敷跛脚悬蹄方,6小时除去。另外可用紫苏全草05公斤,葱一大把、 共煎浓汁灌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预防:注意牛圈保温,加强饲养管理,冷天多饮温水, 病牛及时治疗。 七、瘤胃积食主要是饲料调配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或吃下过多的发霉变质草料,误 食有毒植物或霉菌也能引起本病。症状:患牛拱背摆尾,起卧不安、精神紧张,有肝疼现象, 食欲减退,停止反刍,瘤胃的蠕动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呼吸迫促,心脏衰弱,粘膜发绀, 四肢战栗,步态蹒跚,躺卧昏迷。治疗:停食而让饮,施行瘤胃按摩,牵牛散步不让倒卧。 用硫酸镁(钠)500克,鱼

9、石脂15克,水600一800毫升一次灌服,并用毛果姜香碱02 克及下注射。中药治疗为大黄100克,芒硝250克,厚朴100克,枳实、枝子各50克,黄 苓40克,当归、山楂、郁李仁、火麻仁、莱菔子、二丑各100克、广木香40克,香油250 克为引,煎水内服。预防:合理配治饲料,不喂发霉饲料和变质的青草料。 八、牛膨胀(又称胀气病)发病原因是春夏季节,牛吃了大量的豆科鲜草,在瘤胃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牛发生膨胀病。症状:食欲不进,反刍停止,背拱头低,腹部迅 速膨大,呼吸困难,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眼结膜充血,急性的有发汗、惊恐不安等症状,重者走路摇晃或很快倒地死亡。治疗: 1、使病牛站在斜坡上,

10、前高后低,用力按摩左侧穴位,排除胃内气体。2、烟叶30一50克,植物油400克,将植物油烧热炸烟叶5分钟后,待温给牛一次灌服。 3、植物油500克、食醋250克,大蒜倒汁混合一次灌服。 4、往牛的两眼角抹点烟袋油,膨胀肚子会逐渐消失。九、疥螨病疥螨和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上度过,包括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雄螨有一个若虫期,雌螨有两个若虫期。疥螨的发育是在牛的表皮内不断挖掘隧道,并在隧道内不断繁殖和发育,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约8-22天。痒螨在皮肤表面进行繁殖和发育,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约10-12天。本病的传播是由于健畜与患畜直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未、春初。发病时,疥

11、螨病一般始发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如面部、颈部、背部和尾根部,继而皮肤感染逐渐向周围蔓延。痒螨病则起始于被毛稠密和温度、湿度比较恒定的皮肤部位,如水牛多见于角根、背部、腹侧及臀部;黄牛见于颈部两侧、垂肉和肩胛两侧,以后才向周围蔓延。疥螨以病畜和健畜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畜污染过的厩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另外,也可由饲养人员或兽医人员的衣服和手传播。本病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因为在这些季节,日照不足,畜体毛长而密,皮肤湿度较高,最适合疥螨发育繁殖。牛疥螨病,开始于牛的头部、颈部、背部、尾根等被毛较短的部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症状该病初发时,因虫体的小刺、刚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

12、神经未梢,引起剧痒,可见患畜不断在圈墙、栏柱等处磨擦。在阴雨天气、夜间、通风不好的圈舍以及随着病情的加重,痒觉表现更为剧烈。由于患畜的磨擦和啃咬,患部皮肤出现结节、丘疹、水泡甚至脓泡,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及造成被毛脱落,炎症可不断向周围皮肤蔓延。牛只又因终日啃咬和磨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了正常的采食和休息,日渐消瘦和衰弱,有时可导致死亡。感染初期局部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继而出现小水泡,患部发痒,以至牛摩擦和啃咬患部,造成局部脱毛,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形成痂皮。痂皮脱落后遗留下无毛的皮肤。皮肤变厚,出现皱褶、龟裂,病变向四周延伸。病牛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生长停滞。实验诊断根据其症状表现及疾

13、病流行情况,刮取皮肤组织查找病原进行确诊。其方法是用经过火焰消毒的凸刃小刀,涂上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在皮肤的患部与健部的交界处用力 刮取皮屑,一直刮到皮肤轻微出血为止。刮取的皮屑放人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待大部分皮屑溶解后,经沉淀取其沉渣镜检虫体。亦可直接在待检皮屑内滴少量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制片镜检,但病原的检出率较低。无镜检条件时,可将刮取物置于平皿内,在热水上或在日光照晒下加热平皿后,将平皿放在黑色背景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无螨虫在皮屑间爬动。类症鉴别(1)与湿疹的鉴别。湿疹痒觉不剧烈,且不受环境、温度影响,无传染性,皮屑内无虫体。(2)与秃毛癣的鉴别。秃毛癣患部呈

14、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明显,其上覆盖的浅黄色干痂易于剥落,痒觉不明显。镜检经10%氢氧化钾处理的毛根或皮屑,可发现癣菌的孢子或菌丝。(3)与虱和毛虱的鉴别。虱和毛虱所致的症状有时与螨病相似,但皮肤炎症、落屑及形成痂皮程度较轻,容易发现虱与虱卵,病料中找不到螨虫。治疗注射或灌服药物方法。可选用伊维生菌素(害获灭)或与伊维菌素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此类药物不仅对螨病,而且对其他节肢动物疾病和大部分线虫病均有良好疗效。应用伊维菌素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00微克-200微克。涂药疗法。适合于病畜数量少、患部面积小的情况,可在任何季节应用,但每次涂药面积不得超过体表的1/3。可选择下列药物。(1)5%敌百虫溶

15、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再加入5份敌百虫即成。此外,亦可应用林丹、单甲脒、双甲脒、溴氰菊酯(倍特)等药物,按说明涂擦使用。(2)克辽林擦剂。克辽林1份,软肥皂1份,酒精8份,调和即成。(3)药浴疗法。该法适用于病畜数量多且气候温暖的季节,也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药浴时,药液可选用0.025%-0.03%林丹乳油水溶液,0.05%蝇毒磷乳剂水溶液,0.5%-1%敌百虫水溶液,0.05%辛硫磷油水溶液,0.05%双甲脒溶液等。(4)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为使药物有效杀灭虫体,涂擦药物时应剪除患部周围被毛,彻底清洗并除去痂皮及污物。药浴时,药液温度应按药物种类所要求的温度予以保持,药浴时间应维

16、持在1分钟左右,药浴时应注意头部的浸浴。群体药浴时,应对使用的药物预作小群安全试验,浴前饮足水,以免误饮药液。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因大部分药物对螨的虫卵无杀灭作用,治疗时可根据使用药物情况重复用药2-3次,每次间隔5天,方能杀灭新孵出的螨虫,以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预防措施流行地区每年定期药浴,可取得预防与治疗的双重效果;加强检疫工作,对新购人的家畜应隔离检查后再混群;经常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和通风良好,定期对圈舍和用具清扫和消毒;对患畜应及时治疗;可疑患畜应隔离饲养;治疗期间,应注意对饲管人员、圈舍、用具同时进行消毒,以免病原散布,不断出现重复感染。病例2004年9月,某县从山东梁山调进鲁西能繁黄母牛120头,分别投放于大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