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虫与(旧)肝吸虫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1805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片虫与(旧)肝吸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片虫与(旧)肝吸虫(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人 体 寄 生 虫 学 human parasitology,医学蠕虫,吸虫概论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医学蠕虫 (P84),一、蠕虫的概念 二、医学蠕虫学的分类及学习种类,人体寄生虫学,医 学原虫学,医 学蠕虫学,医 学昆虫学,医 学 蠕虫,医学蠕虫,吸虫纲:华、肺、血、姜、斯 绦虫纲:猪带、牛带、细粒、曼氏、微小,线虫纲:蛔、鞭、钩、蛲、丝、旋、广圆,吸虫概论,形态特点 1、外形:成虫多呈叶状或舌状, 两侧对称,背腹 扁平。 (血吸虫为圆柱形) 2、有口、腹吸盘。 3、消化系统简单,肠支末端为盲端。 4 、多数同体,少数异体 (如血吸虫

2、) 。,吸虫概论,生活史特点 1、复杂,有世代交替 均需中间宿主 2、生活史过程离不开水,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人兽共患寄生虫。,一、形态,成虫 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外 观象葵瓜子仁。大小约为184mm。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同体 生殖器官:卵巢、受精囊、输卵管、卵黄腺、 子宫。 生殖器官:睾丸(2个)、输出管(2支)、 贮精囊、生殖腔。,虫卵 外形似芝麻,黄褐色,壳较厚, 卵盖、肩峰、小疣,内含一条毛蚴。 大小约2917um, 为常见人体寄生虫卵中体积最小者。,肝吸虫,肝吸虫,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3、,成虫,下水,(人、哺乳动物的肝胆管),淡水螺,淡水鱼、虾,人,约1个月,二、生活史,肝吸虫,1、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2 宿 主: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常见猫、狗、猪 3)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涵螺、豆螺) 4)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鲩鱼、麦穗鱼),二、生活史,肝吸虫,1、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2 宿 主: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常见猫、狗、猪 3)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涵螺、豆螺) 4)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鲩鱼、麦穗鱼) 3、感染阶段:囊蚴,二、生活史,肝吸虫,1、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2 宿 主: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常见猫、狗、猪 3)第1中

4、间宿主:淡水螺(沼螺、涵螺、豆螺) 4)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鲩鱼、麦穗鱼) 3、感染阶段:囊蚴 4、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的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1、成虫 胆管壁增厚 阻塞性黄疸 管腔变窄,三、致病,肝吸虫,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胆汁滞留,胆管肝炎、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致病机理与临床表现,肝硬化,5、肝吸虫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诱发原发性肝癌,包括胆管上皮细胞癌、肝细胞癌)。,三、致病,肝吸虫,表现: 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 重度感染急性期:发热、腹胀、食欲不振、肝区痛 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期:乏力、纳差、肝区隐痛等消化系统症状,4、儿童严重感染 发育不良,侏儒症,四、诊断

5、,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检出率不高。 沉淀集卵法: 检出率较上法高。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检出率最高。 但不能普遍使用。,肝吸虫,(一)病原学检查,四、诊断,皮内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肝吸虫,(一)病原学检查,(二)免疫学诊断,四、实验诊断,超声波 可见多种异常改变,显示胆管增厚、 扩张或胆管比例失常等。 CT,肝吸虫,(一)病原学检查,(二)免疫学诊断,(三)影像学检查,五、流行,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外,流行于25个省、市、自治区,以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比较严重,广东以珠江三角洲最为严重。,肝吸虫,(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二)因素

6、,五、流行,肝吸虫,(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二)因素,1、传染源的存在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吊楼次所”,“新鲜粪便喂鱼”,“塘边猪圈”,五、流行,肝吸虫,(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二)因素,2、中间宿主的存在 (1)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广东主要有纹沼螺,长角涵螺。 (2)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最重要有鲩鱼、麦穗鱼。,五、流行,肝吸虫,(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二)因素,3、不良饮食习惯 (流行关键因素) (1)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吃“鱼生”、“鱼生粥”、“烫鱼片”(打边炉) 吃“烧鱼”、“烤鱼

7、”、“腌鱼” 吃“生虾” 吃“未煮熟清蒸鱼”,五、流行,肝吸虫,(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远东,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二)因素,3、不良饮食习惯 (流行关键因素) (2)吃进被囊蚴污染的食物,用切过生鱼虾的刀、砧板切熟食物 用盛过生鱼虾的容器盛熟食物 用污染囊蚴的手拿食物吃 苍蝇携带囊蚴,六、防治,肝吸虫,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吃进囊。 (最重要) 把好口关,不吃生鱼虾,改进烹调方式,注意刀具,砧板,器皿卫生等。 2、加强粪管,不用新鲜粪便喂鱼,不在鱼塘上建厕所,防止水源污染。 3、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4、治疗病人、带虫者。有条件、处理保虫宿主。减少传染源。首选药物吡喹酮。,布氏姜片吸虫(

8、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姜片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姜片虫,一、形态,成虫 长椭圆形,虫体肥厚,背腹扁平,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睾丸2个,位于虫体后端,呈珊瑚状分支。,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姜片虫,一、形态,虫卵 淡黄色,椭圆形 13580um,是常见人体寄生虫中最大的虫卵。 卵壳薄、卵盖小而不明显,内含1个卵细胞和几十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人or猪 小肠),扁卷螺,水生植物,人,13个月,姜片虫,二、生活史,姜片虫,1、寄生部位:小肠,2、终宿主:

9、人 保虫宿主:猪(最重要)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马蹄、茭白等) 3、感染期:囊蚴 4、感染方式:人吃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三、致病,姜片虫,1、成虫肠粘膜及周围组织炎症,点状出血、水肿 及形成溃疡或脓肿。 2、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或精神萎靡,倦怠无力, 甚至浮肿、贫血。感染轻时,可以无症状和体征。 4、大量感染时,引起肠梗阻。 5、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发育障碍、智力减退等。,四、诊断,姜片虫,直接涂片法,五、流行,姜片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四川及广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一)分布,主要流行于种植菱角、马蹄等水生植物 的地区。,(二)因素,1、传染源的存在 及其粪便中虫卵污染水源。 2、中间宿主扁卷螺的存在。 3、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马蹄等的存在。 4、生食水生植物的不良习惯(最重要) 。,六、防治,姜片虫,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管好粪便、防止水体污染 2、提倡家猪圈养,不用生的水生植物喂猪。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食生的水生植物,不喝 生水,防止感染,这是最重要的。 4、治疗病人或带虫者。 治疗药物用吡喹酮。,目的与要求:,1、了解成虫和虫卵主要形态特征 2、掌握生活史特点:致病作用和诊断方法 3、了解流行和防治原则,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