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177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疾病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中医中药(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南宁市中医医院 岳进 主任医师 教授,2,提纲,概述 病因病机 常用手法 常用穴位(部位) 常见妇科病推拿治疗(产后乳腺炎、卵巢保养、子宫复旧、产后便秘、产后尿潴留、痛经、绝经前后诸证、盆腔炎),3,妇科疾病概述,月经病(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伴随周期出现的不适症状 带下病 妊娠病 临产病 产后病,4,六淫 七情 饮食劳倦 外伤等,导致妇科病的常见病因,5,一、六淫寒、热、湿邪(引起血分病变),寒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 实寒:风寒、寒湿、饮食生冷 虚寒:阳虚生内寒 热其性炎上,耗气伤津,迫血妄行。 实热:外感热邪、五志过极化火、过服辛辣 虚热:阴虚生

2、内热 湿其性趋下,重浊黏腻,阻遏气机。 外湿(实):湿热、寒湿、湿毒 内湿(虚):脾阳虚、肾阳虚,6,二、七情内伤(气分病变),湿热蕴结 怒则气上伤肝,气滞、气逆 思则气结伤脾,气结 恐则气下伤肾,气下、气乱 妇科病情志异常 如不孕不育、闭经情绪低落、忧郁。,7,三、饮食劳倦,寒湿凝滞 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脏腑功能失常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气血 劳逸失常损伤气血,影响冲任 跌扑闪挫直接伤冲任或瘀血内阻 调摄失宜嗜烟酗酒、减肥、不科学生活方式等均可影响脏腑、气血,导致妇科病。,8,体质的形成:先天禀赋,后天环境、气候、生活、饮食等综合因素。 对发病的影响:易感性、病证类型与体质关系,以及治疗、转

3、归、预后均与体质有关。 遗传下一代。,四、体质因素,9,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污染对脏腑、气血的影响;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地理、气候环境的改变对体质的影响。 免疫因素、生物因素导致妇科病。,新病因,10,瘀血: 原因:邪与血结、气机阻滞、虚损、创伤、血不循经或血溢脉外。 致病:阻滞于冲任、胞宫、胞脉、胞络。 痰湿: 原因:肺、脾、肾气化失常,水湿凝聚。 致病:流注于冲任、脏腑、胞脉、胞络、胞宫。,病理产物致病,病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11,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1.肾的病机 肾气虚 -肾血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月

4、经失调、崩漏、闭经、带下病、胎漏、不孕症等) 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崩漏、经行吐衄等 ) 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崩漏、月经过多、带下病、性欲减弱、宫寒不孕等)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各脏受累,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2.肝的病机(易郁、易热、易虚、易亢) 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冲任不畅 、肝郁化热化火 、肝郁犯胃 (缺乳、不孕症、盆腔炎 、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经前呕吐 ) 肝经湿热 -湿郁化热 、下注任带、湿热瘀结(带下病、阴痒、盆腔炎、癥瘕 ) 肝阴不足 -冲任失养、血海不盈 、血虚生风(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症

5、、经行风疹块 ) 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风内动(眩晕、子晕、子痫 ),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3.脾的病机 脾失健运 -气血生化不足 、痰湿内生、湿邪损伤任带 (产后缺乳 、闭经、不孕、带下病 ) 脾失统摄 -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 脾虚下陷-脾气虚而下陷(经崩、子宫脱垂),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4.心的病机 心气虚-胞脉不通,冲任失常 心阴虚-心火偏亢,心肾不交 5.肺的病机 肺气虚肺气失宣,冲任失调 肺阴虚阴虚火旺,升降失常,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1.气分病变 气虚-冲任不固 气陷下陷失摄 气滞冲任阻滞 气逆冲气上逆、

6、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2.血分病变 血虚血海空虚,冲任失养 血瘀阻滞冲任,蓄积胞中 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血寒寒客冲任,气血不畅 气血关系,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1.冲任损伤- 冲任不固、冲任不足、冲任失 调 、冲任血热、冲任寒凝、冲任阻滞 2.督脉虚损-阳虚宫寒,阴阳失调 3.带脉失约湿邪下注,摄纳无权,常用手法,1.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

7、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常用手法,2.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常用手法,(1)掌揉法:以大小鱼际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动。压力轻柔,揉动频率一般每分钟120150次。 (2)指揉法:以拇指或中指面或食、中、无名

8、指指面着力。按在穴位上,或一定部位上,做轻柔环转活动。 (3)揉捏法:为揉和捏的综合动作。操作时四指指腹和拇指或掌根着力,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做环转的揉捏动作,边揉捏做螺旋形向前推进。 (4)揉摩法:为揉法与摩法结合,常用掌揉摩,揉结合摩可加大作用范围,摩加揉法可增加力度。多用于腹胸部。作用本法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本法刺激轻柔和缓,适用于胸腰部、胸肋部、头面部,腰背部及四肢部,尤其多用于全身穴位,常配合按法按揉穴位。,常用手法,3.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

9、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要领: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5)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6)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23,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搓擦腰骶 将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

10、51分钟,以腰部发热为佳。 功效:强腰健肾,活血通络。,24,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团摩下腹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逆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调经止痛。,25,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揉按中脘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利湿。,26,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揉按关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27,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搓大腿内侧 将左(右)手掌心紧贴在同侧大腿内侧,适当

11、用力搓擦0.51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散寒。,28,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29,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按揉足三里穴 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30,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揉按三阴交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用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调经止痛。,31,常用穴位(

12、部位)及手法,搓足心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以右(左)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心约0.51分钟,以足心发热为佳。双足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通关开窍。,产后乳腺炎,穴位:乳根穴、食窦、天溪、屋翳、肩贞、天宗。 手法推拿:(1)按法(2)揉法 (3)一指禅推法 (4)点法(5)拿法,产后乳腺炎,1.用中指端着力, 按揉膻中穴 20 30次 ,按压力道适中。 2.接着以乳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横指处 ,分别为食窦、乳根 、天溪和屋翳 4个穴位, 分别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按摩 4个穴位 ,边按摩边轻轻向胸壁处挤压再放松 ,每次反复 10次左右。 3.然后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距乳头根部上下方

13、 2c处, 用拇指和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处有节奏地挤压和放松,把多余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根穴,【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归经】足阳明胃经 。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食窦,【定位】 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任脉(中庭)旁6寸,当第五肋间隙中 【归经】足太阴脾经 。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食已即吐,腹胀肠鸣,水肿。,天溪,【定位】 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食窦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当第四肋间隙中取穴。 【归经】足太阴脾经 。 【主治】 胸胁疼痛,咳嗽;乳癰,乳痛、乳汁少。,屋翳,【定位】 在胸

14、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归经】足阳明胃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肩周炎, 乳痈,乳腺炎,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咳逆抢心,乳腺炎等。,卵巢保养,穴位:神阙、关元、中极、曲骨、子宫、维道、三阴交、八髎穴。 手法推拿:先以右手掌心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到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在上述穴位上点按,

15、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可促进女性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的改善,有益于卵巢的保养。,神阙,【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归经】任脉穴 【主治】中风脱证,四肢厥冷。泄泻,偏身出汗。水肿。,关元,【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归经】任脉穴。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遗精,阴痿。月经不调,带下。,中极,【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归经】任脉穴。 【主治】遗溺、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疝气。,曲骨,【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归经】任脉穴。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遗精,阴痿。月经不调,带下。,子

16、宫,【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归经】经外奇穴。 【主治】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维道,【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归经】足少阳胆经。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三阴交,【定位】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後缘 【归经】 足太阴脾经。 【主治】 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难产、产後血晕、恶露不行、阴挺、赤白带下、症瘕,遗精,阳痿、疝气、睾丸缩腹,小便不利、 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湿疹、水肿;下肢痿痹;阴虚诸症。,八髎穴,上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次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