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661663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族演示文稿+关键字:黎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黎族,黎族的大家庭,民族概况,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族源与形成,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汉曾

2、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海南岛的黎族先民也包括在这些泛称之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经济生活(解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黎族以农业为主,种植稻、薯、玉米等作物;手工业、渔猎、饲养家畜家禽、采集野生植物是重要的家庭副业,商品生产和贸易不发达。这时黎族地区的社会形态虽是封建社会,但发展不平衡,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占黎族人口和总面积94%以上的一般地区,与当地汉族一样,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地主经济发展比较快。地主阶级通过租佃、高利贷、雇工剥削农民,出现了拥有千亩耕地、千头牛的大地主。另一类

3、是在五指山腹心地带13000多人口的地区,到建国前夕仍保留“合亩制”的生产方式。,解放前的黎族农耕经济,经济生活(解放后),1948年初,海南岛大部分黎族地区已获解放,在解放区内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黎族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快发展。农村除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量外,还充分发挥黎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橡胶、油料、甘蔗、胡椒、咖啡、腰果、水果等。多种经营为黎族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工业生产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1988年,海南岛被批准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后,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黎族地区

4、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黎族的衣食住行,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黎族服饰,黎族的服饰绚丽多彩,黎族五大支系“亻孝 ”、“祀”、“润”、“美孚”、“赛”在服饰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特点。无论服装款式、色彩、图案花纹,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目

5、前,随着时代和社会变化,男子的服装已完全现代化。在交通方便的城乡,妇女也极少穿着民族服饰。仅在传统的节日和婚丧时穿戴民族服装。在某些偏僻的山寨中,老年妇女仍穿戴本民族的传统服饰。,黎族的饮食,黎族的习惯为一日三餐,主要粮食是大米,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玉米,番薯和木薯,粟类等杂粮,“山栏”香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历史上早已闻名,煮成的饭味香可口。黎族人煮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陶锅,现多改用铁锅或铝锅;另一种是用竹筒烤成干饭,黎族人出远门或上山种山栏,打猎时,常用此法煮饭。 腌酸菜,腌梭鱼,腌梭肉是黎族特有的风味食品封存时间越长越好吃,这是黎族人民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这种习惯在黎族地区很普遍.食用的

6、蔬菜有南瓜,葫芦瓜,水瓜,冬瓜,水果类有椰子,菠萝蜜,龙眼,荔枝,木瓜,芒果,野生酸豆等等.采集野菜也很普遍,野菜品种有几十种。 酒,烟,槟榔是黎族人民主要的嗜好品,家里有客人来,必以酒相待,大多都有酿造稻米酒,糯米酒,薯类酒的习惯,喜欢用山栏米酿酒。,黎族饮食,竹筒香饭,是黎族一种颇具特色的野炊。竹筒香饭是用粉竹或山竹的一节,装进适量的米和水(大约一份米二份水),放在火堆里烧熟,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干饭,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猎物野味和以香糯米及少量的盐巴放进竹筒内烤熟,则味道特别鲜美,是招待客人的珍美食品。上山狩猎和“砍山栏“等,都可以烤“竹筒香饭“来吃。,黎族饮食,黎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

7、,特别是喜爱吃“山栏香糯”。吃法,有的是用锅煮熟,有的是用陶甑煮熟,还有包粽子吃的。粽子种类很多,有长、圆、三角形等,主要用猪肉和糯米包成,还有用蛋类加糯米包的。过“三月三”是包粽子的最好时节。 五指山地区的黎族爱喝五指山茶,而沿海地区的黎族喜欢喝赤鸪茶。赤鸪茶掺白糖,香味很浓,浸泡多次仍不褪色。赤鸪茶有降温作用,喝后还不容易醉酒,好睡觉。,黎族建筑,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其地质表层多为砂质粘土层,下面多为砂土砾石层,土质一般均属良好,承

8、载能力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着。因此,在村落外边看不见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亚热带的村落风光,是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征。,“船形屋”,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它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干栏”。在汉族“金字塔”形屋尚未传入黎族地区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由于这类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状,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类型。,金字塔式茅屋,它不是黎族原有的,而是黎族人民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其优点是省工省料、通风采光好、易排水等,其特点是整个屋子呈长方形,屋顶用金字顶代替圆拱形的船形顶,屋

9、檐较高,正门在屋前方,有单间、双间、三间、四间和庭院式等多种。,三石灶,黎族地区的炉灶-三石灶(亦称品字炉灶,马蹄形灶)设在室内,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冬天只好在居室内生火取暖;黎族地区多蚊虫及疟疾病,室内烟熏火燎的作用有驱蚊避疫之效;还有照顾火种的需要。黎族人住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属于同一个系统,同一源流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各个方言区各有特色。,黎族的交通,黎族主要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江河纵横、溪涧密布。人们就地取材,制作出适宜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主要分为水上交通工具和陆路交通工具。,黎族水葫芦,作为当时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它就是一种理

10、想的水上交通工具。使用葫芦过河时,要在葫芦周身套上编成若干的藤条,这不仅能保护葫芦不受碰撞,而且便于人在水中抱紧。,葫芦顶端削开,置一盖子,人们在过河时,通常把衣服脱下塞到葫芦里,盖上盖子,抱着葫芦便可游到对岸,然后取出衣服穿上,背起葫芦赶路。,独木舟,黎族主要的交通工具。独木舟的制作原料多为木棉树,工具为斧头。制作方法较为古老:把木棉树干整段刳成,因木棉树材质松软,易于刳制,而且干后较轻,容易搬动。先把独木舟两头削尖,舟壁削成一定的弧度,再在平面上挖成长方形的穴,然后在穴内点柴烧火,烧一道砍一道,直至完成。,牛拖,牛拖是黎族苗族的一种牛牵引工具。其用两根长约300厘米的木条做车 辕,在前端用

11、藤将曲状牛轭拴住,后端辕木上有两条横木,可运竹木或石头等。,黎族的民俗,黎族,宗教信仰 人生礼仪(婚姻丧葬) 节日 艺术文化,宗教信仰,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自然崇拜指的是直接对自然实物进行崇拜,其等级最高的是石崇拜,如石祖崇拜,灵石崇拜等。其他的还有天、地、风、树和雷公、山、水、火等的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拜主要有龙、鱼、鸟、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和竹子等。 祖先崇

12、拜。黎族普遍认为祖先鬼最可怕。各家族的祖先鬼是指父氏家族男性正常死亡的远祖和祖先。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大榕树下,都有用几块石头筑成的小石屋,这 是黎族祭拜的土地庙。庙里设有神位和香炉,只有一块雕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石头。黎族称其为“石祖”。黎族把“石祖”当作灵魂的具体化身来祭祀。每当 农历七月十四日和春节前后,村民便置酒摆肉,烧香祭拜祖灵,祈求氏族人丁兴旺、平安、健康长寿。,宗教从业者 黎族社会“鬼”之多,是惊人的。据调查有100多种,而祀神祭鬼方法迥异;古今黎族社会里,神权都是至高无上的,神职人员是神鬼的“化身”与代言人,信民们都不敢公开地与他们对抗。 道公 黎语对道公有两种称法,一种为音义

13、均是海南方言称为“三伯公”,另一种是义借,把它称为“抬公”,是巫师(医)。是从汉族传入,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有人久病不愈,请汉族道公帮查病查鬼,从此学道,才成为道公的。有些地区出现文、武道公。道公念咒用海南汉族方言,法具有铃、剑、牛 角、驱鬼索、法帽、木头公仔(俗称“马元帅”)、刀、鸡毛一束、印等。作法事时,多数穿便服或长道袍、戴道帽,手持一支有摇铃的神剑。看病查鬼时用米一 碗、香一撮、纸钱、铜板3个,坐下念咒,指挥“鬼兵”,全身发抖,把双肩颤动一下,便把鬼名说出来。,润方言道公服饰,杞方言道公服饰,娘母 是否为黎族原有或属他民族传来的,现在很难查清楚。娘母者,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男性的,但是

14、以男性占多数。是因为病、查病看病,而为之,操黎语,看病, 有香炉、筊杯,做大鬼时穿民族服装(女装,男娘母同样穿女装),娘母与“老人”一起合作叫做“做亩”(一种凡见异征后禳邪的法事),在活动范围方面一般都 有分工互不相混,各有所长。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其实质是一种巫医。只懂得做鬼,不懂得查鬼问禁。人们对她们有好感,受到一般人的尊重。他们一般不外 传,有女儿的便传给女儿(或媳妇),如果没有女儿,媳妇也不愿学,那只有任其失传。但通常做鬼的事情也不复杂,法具也不多,学习也不困难,只要家里的妇女 稍微专心便学会了。 娘母的法具有长衫、山鸡毛、头布、弓箭,做鬼时结鬃,以铜板两枚作筊杯。在做雷公鬼时大娘

15、母穿女子的衣服,娘母用黎语做鬼。 娘母以查疾病做祖先鬼法事为其特色,其次为招魂、求子、求福等,懂得用巫术治病。查鬼时,用米一碗,焚香,从中看出鬼来。查鬼时,头束花巾,穿花筒裙和花上衣。,杞方言娘母服饰,占卜,道公做法事时常用来挂的先鬼画像,与宗教有关的禁忌,黎族禁忌的内容多,有: (1)生活上的禁忌; (2)生产上的禁忌; (3)生育上的禁忌; (4)节日禁忌; (5)丧葬禁忌; (6)婚姻禁忌; (7)宗教上的禁忌; (8)行猎上的禁忌 等8大类,下列仅举保亭加茂地区黎族的禁忌例子。,生活上的禁忌 (1)睡在床上,头忌向门口,此为死人的象征。 (2)进宅门,忌把锄头搁在肩上,这是埋死人的象征

16、。 (3)在住宅内平时忌吹箫和吹口哨,否则不仅煮饭多烂饭或不成饭,还会引鬼入屋。 (4)平时忌背刀袋出入宅门,这是引棺材出宅时的象征和埋棺回来的象征。,生产上的禁忌 (1)过旧历年节未过完初四,忌搞生产,否则天旱,生产不丰。 (2)砍山栏时,带饭到山栏边,到吃饭时,不能一人先食,必须大家同吃,否则先食者会使后食者掉下树或被砍伤。 (3)过旧历年节未过十五,忌舂米,否则天旱,生产不丰。,婚姻上的禁忌 (1)新娘入宅时若未经火堆和打破鸡蛋,不得入宅,否则鬼会随新娘入宅作祟,致人生病。 (2)在婚宴上,忌打破碗碟,否则新婚夫妇会丧偶。 (3)结婚、喜事时,忌哭泣,否则不祥,会死人。,婚姻,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综合特征,又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构成了黎族民间独特的婚俗。 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员通婚。黎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但祖先是由各部落群体组合成的,因此,有着 不同的姓氏。例如:合亩制地区的杞方言,其祖宗是从小叶榕树下来的。小叶榕树,黎语称“猜子杞”,其姓氏是“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