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657826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塔、有缝及错层结构.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塔、有缝及错层 结构的设计,编写:黄吉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所,目录,1 多塔结构 2 有“缝”结构 3 错层结构 4 顶部小塔楼,1.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板的概念 规范条文规定 计算模型 多塔交互定义,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念,塔是工程概念 各塔独立计算风荷载,计算一个塔的风荷载时,就好像其余塔不存在 塔之间遮挡的考虑可以通过交互定义实现 位移、位移比分塔统计 剪重比分塔统计 偶然偏心地震的偏心距分塔考虑,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念,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大底盘,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念,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七塔,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念

2、,刚性楼板是力学概念 同一刚性楼板上的节点的面内位移满足同一个刚体运动场: 刚性楼板假定可以理解为对计算模型的降阶手段,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刚性楼板假定又可以理解为对工程中一类特定楼板的一种模拟,哪类特定楼板?-面内刚度足够大,面外刚度可忽略的楼板,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念,综合以上:塔和刚性楼板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不应混淆。将塔与刚性楼板在头脑中默认为一个东西,是错误观念,殊不可取! 详言之,在实际工程中,塔的构成可以这样表达: 1个塔 = N1 块刚性板 + N2 块弹性板 + N3 个孤立节点 这里,N1,N2,N3 取 0,1,2,3,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楼板的概

3、念,刚性板1,刚性板2,弹性板区域,一 个 塔 可 以 这 样 来 构 成,多塔结构:规范规定,L,D0.2L,D0.2L,D不宜大于0.2L,以控制扭转效应,多塔楼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层数、平面、刚度 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质心距20%L。,多塔结构:规范规定,这三个楼层楼板宜加强,该层楼板厚度宜大于150mm,该层及以上楼层均不宜设置转换层,底盘屋面楼板板厚不低于150MM,相邻上下层楼板 构造加强。 转换层不宜做在底盘屋面上一层塔楼内,多塔结构:规范规定,粗红线标出了宜加强的部位,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塔楼中与裙房 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和剪力墙均宜加强 (提高构造配筋,做约束边缘构

4、件),多塔结构:计算模型,周期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建立多个单塔模型,分塔验算、控制。上部有强连接的多塔,尚应补充验算整体周期比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按整体模型建模计算并验算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1 (推荐) (适用于所有多塔类型)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 楼板按照真实情况计算,不做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选取足够多的振型,使得有效质量系数超过90% 该模型理论上正确,设计基础方便,多塔结构:计算模型,多塔结构:计算模型,整体建模 整体分析设计,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2 (针对仅地下室相连,地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各塔地上部分单独建模,单独设计,

5、嵌固点取在正 负零位置(2.0总是满足) 整体建模,设计地下室,传基础力。 各塔底层(地上一层)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多塔结构:计算模型,多塔结构:计算模型,地上部分各自建模分析设计,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3 (针对地上有裙楼、裙楼以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每塔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塔本身、完整的 裙楼和完整的地下室,嵌固点取在基础顶面,该塔裙 楼以上部分及位于裙楼中的塔范围以内的部分可以采 用该分离模型设计。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裙楼、地下室,传基础力。 差异较大的部分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但部分区域的 设计结果要

6、比较取保守,较繁琐。,多塔结构:计算模型,多塔结构:计算模型,采用这样的分离模型设计各塔,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多塔结构需用户以围区方式定义; 如存在遮挡,可以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 刚性楼板信息由程序自动搜索,无需用户交互操作; 建议以最高的塔为一号塔,以下依次按高度排列。 多塔定义的合理性程序可以自动检查,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什么是合理的多塔定义? 完整性:结构的每一部分都有定义,不能遗漏 无矛盾:同一构件,不能既属于A塔又属于B塔 非空性:定义的塔范围的多边形内至少应包含 一个构件,不能为空,2.有“缝”结构,规范规定 有缝结构的特点 有缝结构的计算模型,有缝结构:规范规定,

7、伸缩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1条,规定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沉降缝: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沉降缝的设置要求。 防震缝:抗震设计规范 6.1.4条,规定了防震缝设置要求。,有缝结构:特点,设缝结构可以看作一类特别的多塔结构,只不过塔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小而已。 由于缝的宽度很小,导致缝隙面不是迎风面。需要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有缝结构:特点,有缝结构:计算模型,各部分独立计算,建立多个计算模型 这种方法针对缝自顶到底将结构完全分开、只有基础相连的情况。 计算风荷载时,程序把缝所在的面也作为迎风面,该方向的风荷载计算值偏大,为此可定义遮挡面。 各部分一起

8、计算,建立一个整体计算模型 原则上各种设缝结构均可做整体计算 应把每个结构单元定义为独立的塔 参与振型取得足够多,使有效质量系数超过90% 定义遮挡面,准确计算风荷载,3.错层结构,错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计算模型 模型输入 错层信息生成 越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层刚度比 位移比和周期比 规范条文规定,错层结构:基本特征,同一楼层平面内,部分区域有楼板,部分区域没楼板 在没有楼板的区域内,往往形成大量越层构件 越层构件上的越层节点的位移不受楼板或梁的约束,可以自由变位,一部分有楼板,一部分无楼板,这是错层结构的基本特征,错层结构:基本特征,错层结构:计算模型,忽略不大的高差 当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梁的

9、截面高度时,一般可以近似地忽略错层因素影响,可以归并为同一楼层参加结构计算,这一楼层的标高可近似取两部分楼面标高的平均值; 高差较大时需要准确考虑错层 当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各部分楼板应作为独立楼层参加整体计算,不宜归并为一层,此时每一个错层部分都应视为独立楼层。,错层结构:模型输入,框架错层结构:可以利用修改梁节点标高的方式,来输入错层梁或者斜梁 剪力墙错层结构:以楼板为界,将一个楼层划分为多个楼层输入。 多塔错层:当不同的塔楼具有不同的层高时,在PM建模时先按同一个层高输入,然后到计算程序(SATWE,PMSAP)的多塔修改模块里修改各塔的层高。,错层结构:模型输入,错层结构:

10、错层信息生成,自动考虑越层节点为弹性节点:软件自动将错层构件在楼层平面内的节点设为独立的弹性节点,不受楼板计算假定限制,因而能更真实地反应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自动搜索每一段越层柱的长度折算系数:对于错层结构,程序判断柱和墙是否越层的原则是:既不和梁相连,又不和楼板相连。程序自动按上述原则搜索出越层信息,从而确定越层柱的折算系数。 何谓柱的长度折算系数?比如某越层柱高H,分为三段输入,各段高H1,H2,H3,则每一柱段的长度折算系数分别为H/H1,H/H2,H/H3。,错层结构:越层柱长度系数计算,以越层柱 H=H1+H2+H3 为例: 1.针对完整的柱H计算其计算长度系数 LCOEF 2.计

11、算各个柱段的长度折算系数 C1=H/H1 C2=H/H2 C3=H/H3 3.从而,各个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为(也就是用 户见到的柱长度系数): LCOEF1 = C1*LCOEF LCOEF2 = C2*LCOEF LCOEF3 = C3*LCOEF 4.可见,越层柱各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实际上 是折算长度系数乘上计算长度系数,错层结构:层刚度比,层刚度比仅作参考 因为在PM中输入的计算层与真实结构的楼层不一定一致,所以软件输出的层刚度比也不一定是真实楼层间的刚度比,这一点需设计人员注意.,错层结构:位移比和周期比,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周期比均有效,错层结构:规范规定,高规第10.4.

12、4条规定,错层处框加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段加密。 高规第10.4.5条规定,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5mm,并均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错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0.5%。,4.顶部小塔楼,采用基底剪力法时,根据抗震设计规范 (5.2.4)条,突出屋面部分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 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每层可作为一个质点,并取足够的计算振型。同时建议按照抗震规范(5.2.5)条控制屋面小塔楼每一层的剪重比。,参考文献 1.高层规程 JGJ3-2002 2.陈岱林,李云贵,魏文朗. 多层 及高层结构CAD软件高级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