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636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三 (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2.西汉:改造和独尊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考点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

2、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4.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工商皆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重点深化 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特点 (1)从儒学的发展条件来看,它具有适应小农经济文明需要的特点。 首先,为适应小农经济生活顺利展开的需要,儒学对社会个体逐利的合理性持肯定的态度,又对协调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3、利益关系的规则作了明确的界定。 其次,为适应人们在小农生产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儒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富有特色的解答。 最后,为适应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宗族)稳定和繁荣的需要,儒学精心构造了一个充满了旺盛发展生机的家庭(宗族)伦理体系。,(2)从儒学的核心内容来看,它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双重趋向的特点。儒学主要是一种“人学”或曰“人本哲学”,因此,人的问题特别是人性、心性问题,必然成为儒学探讨的核心内容。 (3)从儒学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具有既维护又制约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儒学从本质上讲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是其根本使命。,(2016新课标全国卷

4、,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五经”是古老文献,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1.(2018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对点

5、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孟子由性善论提出仁政,荀子由性恶论提出礼治,朱熹由本善习远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都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 由材料无法推断他们的人性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 由材料无法推断他们的人性论对儒学发展的影响,故C项错误; 只有宋明理学才开始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2.(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答案,解析

6、,解析 明清之际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并不是某一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体现出否定君主专制,对民众的重视,故B项正确; 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不会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 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民众的重视,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项错误。,1.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 (1)贾思勰

7、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 (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3.明清总结落伍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重点深化 古代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

8、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2018新课标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真题导练,找错点,答案,找错点 大一统政治体制对古

9、代药学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其发展的根源。,3.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 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故B项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 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

10、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4.(2018青岛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不等于发展近代科学,同时并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并使得传统数学、天

11、文学因此复兴,故B项正确;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 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西方,故D项错误。,1.先秦秦汉奠基发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全面繁荣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

12、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3.明清承古萌新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13、重点深化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抓题眼,答案,(2018新课标全国卷,27)昆曲在明

14、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真题导练,抓题眼 据“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5.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

15、的主流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 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小说的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6.“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京剧 D.草书,答案,解析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模仿的生活动作是逼真的,但动作指向的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这种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模仿生活的表演,在戏曲中叫做虚拟

16、表演,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相符,故C项正确。,解析,考向命题研析,儒家思想的演变,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命题点1 先秦时期儒学不同派别的不同政见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