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625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 专题十四 (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思想和科教文艺,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考点一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

2、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

3、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重点深化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

4、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1.(2018新课标全国卷,31)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5、正在展开,真题导练,找错点 据“1953年”这一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而工业落后局面初步改变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不能说始于“一五”计划;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于1965年。,找错点,答案,2.(2016新课标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抓题眼 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抓题眼,答案,对点训练,1.(201

6、8江西高三第二次联考)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4.2倍,产值增长5.2倍;在上述企业中,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这主要说明1952年前的公私合营企业 A.是国营性质企业 B.属于股份制的性质 C.仍然是私营经济 D.全部纳入国家管理,答案,解析,解析 公私合营企业说明其所有制是公有成分和私有成分兼而有之,故A项错误; 公私合营企业实际上是股份制企业,故B项正确; 公私合营企业说明企业并非单纯的私营经济,故C项错误; 公私合营企业说明企业的经营国家能够参与其中,并非全部纳入国家管理,故D项错误。,

7、2.(2018北京朝阳期中)造成1958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解析,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B.发动“大跃进”运动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 C.贯彻“八大”决议实现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解析 从表格中数据可看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例19581962年大幅增长,农业也较快增长。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A项错误;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所以19581962年重工业、农业资金投入增长很快,故B项正确;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例远远高于农业,说明当时没有实现平衡,故C项错误; 重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不能说明国民经济转

8、入调整轨道,故D项错误。,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考点二 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b.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国有企业改革 a.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

9、改革为主要内容。 b.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过程 a.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改革开放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 a.1992年

10、,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对外开放的深入 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深化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经济结构 (1)过渡时期 经济类型:国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经济仍占很大比

11、重,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趋势是最终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3)改革开放新时期 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 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其他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服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形成竞争格局。,1.(2018新课标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真题导练,答案,找错点,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

12、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找错点 表格信息无城市数据,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的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以后;乡镇企业的数据无法体现整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情况。,2.(2017新课标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抓题眼 1990年我国正处

13、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抓题眼,答案,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题干中三层信息,从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

14、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明中共中央依据实际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故C项正确。,4.(2018黑龙江、吉林八校期中)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答案,解析,解析 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 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

15、深发展,故B项正确; 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 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教文艺,(一)现代中国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2.邓小平理论 (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16、宣言书。,(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回答课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 (1)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回答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与确立 首次提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