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5698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作用与其意义研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的研究 姓名:陈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指导教师:林立 20090510 山东人学硕= l 二学位论文 低温因素在局部振动病发病中的作用 及其意义的研究 研究生陈磊 导师林立教授 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中文摘要 目的 手臂振动病多发于寒冷地区,对低温环境中接振工人进行低温和振动防护, 对于预防手臂振动病、防止手臂振动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运用 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低温敏感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低温敏感 性与振动性血管、神经损伤的关联性,以及低温与振动及其联合作用对家兔周围 循

2、环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使用恒温冷库对新西兰家兔进行低温处理,在低温处理前、后对 血浆血管内皮素( E T ) 、血管紧张素( A n g l I ) 、一氧化氮( N O ) 浓度及左后肢坐 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程度, 确定低温敏感性指标。 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确定的低温敏感性指标,将家兔分为低温高度敏感 组、中度敏感组、以及低度敏感组,然后对各敏感组分别进行接振试验。接振试 验后对血管E T 、A n g l I 、N O 浓度及坐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等进 行测定,确定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

3、神经损伤的关系。 第三部分: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接振组、低温组、以及低温+ 接振组,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其它三组分别进行振动、低温、以及低温+ 振动处理。 分别于试验前后测定血管E T 、A n g l I 、N O 浓度及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指标, 确定低温与振动及其联合作用对周围血管、神经系统的损伤。 结果 1 与低温试验前比较,低温试验第7 天家兔E T 浓度升高( 尸 O 0 5 ) ,确立为低温敏感性指标。 2 与接振试验前比较,试验后S C V 、M C V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 经远端波幅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E T 、 A n

4、gI I 浓度升高、N O 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脚0 5 ) 。接振试验后, S C V 、M C V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在低度敏感组、中度 敏感组、高度敏感组依次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 依次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 O 0 5 ) 。与低温试验前比较, 低温试验第7 天A n gI I 浓度升高( 尸 0 0 5 ) , 与低温试验前比较,恢复5 天后无差异( 尸 O 0 5 ) 。与低温试验前比较,感觉神 经动作电位潜伏时延长( 尸 O 0 5 ) 。运动神经传导速率试验后出现明显降低( P 5 0 者为高度敏感组。 根据E

5、 T 分组,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组家兔分别为1 5 、1 3 、1 2 只; 根据S C V 分组分别为1 5 、1 3 、1 2 只。各组内、组间家兔性别、体重均无显著性 差异。 四、动物接振试验 将新西兰兔置于自制固定装置上,双后肢密切接触D 1 5 0 1 型电动振动台振 动台面,振动参数由K D 3 振动控制仪调控( 图1 ) 。振动强度a h w 0 ) 为6 1 3m s 2 , 接振频率为1 2 5H z ,加速度为1 0g ,接振时间为1h d ,持续2 8 天。 1 8 山末大学碰学位论文 圈1 薪西兰寡兔接撮试验及振动台、摄动控制仪 四、标本的翻鲁厦指标测定 1 E

6、 T 浓度测定 ( 1 ) 血样采集:经家兔耳中动脉取血2 I I l l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 0 的E D T A - N a 2 3 0 t t l 和抑肽酶4 0 u 的试管中混匀,在4 0 C 、3 0 0 0r m i n 下离心1 0 r a i n , 分离血浆,保存于- 4 0 C 冰箱中待测。 ( 2 ) 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 ( 3 ) 测定原理:利用液相竞争抑制原理,采用非平衡法对样品进行测定。 先将待测样品或标准与限量的抗血清加在一起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标记抗原 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反应完全后,加入免疫分离剂,分离出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测定复合物的放射性。 (

7、 4 ) 加样步骤:取聚丙乙烯试管编号,按表6 进行操作。 山东大学硕二 :学位论文 表6E T 加样测定步骤( 单位1 1 1 ) 试剂T 缓冲液0 标准品0 待测样品0 E T 抗体 O 混匀4 1 2 放置2 4 h 。 1 2 5 1 E T1 0 0 混匀,4 “ C 放置2 4 h N S B 管 2 0 0 O 0 0 S o 管 1 0 0 0 0 1 0 0 S 1 - S 5 管 0 1 0 0 0 1 0 0 样品管 0 O 1 0 0 1 0 0 1 0 0l o o1 0 0 1 0 0 分离试剂0 5 0 0 5 0 0 5 0 05 0 0 混匀,室温放置1 5

8、r a i n ,然后在4 “ C ,3 5 0 0 r m i n 离心2 0 m i n 。吸去上清液,测各管沉淀e p m 数。 注:S I - S 5 管浓度分别用缓冲液稀释为2 0 、6 0 、1 8 0 、5 0 0 、1 0 0 0 熠几 ( 5 ) 浓度计算:各标准管计数为B ,以S o 管计数为B o ,任取两管测量, 取其平均作为总放射强度T ,以B B o 计算标准及待测样品结合百分率。然后, 以B B o 为纵坐标,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样品B B o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的浓度。B B o 的计算公式: 砜= 篆器篙箬器枷。 2

9、k n g I I 浓度测定 ( 1 ) 血样采集:经家兔耳中动脉取血2 m l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 0 的E D T A - N a 2 3 0l x l 和抑肽酶4 0U 的试管中混匀,在4 。C 、3 0 0 0r m i n 下离心1 0m i n , 分离血浆,保存于4 0 “ C 冰箱中待测。 ( 2 ) 测定方法及原理:同E T 测定。 ( 3 ) 加样步骤:见表7 。 2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7A n g I I 加样测定步骤( 单位山) 混匀,室温放置1 5m i f l ,离心( 3 5 0 0r m i n ) 1 5m i n ,吸上清液,测定各管沉淀的

10、放射性 计数( e p m ) 注:S i S 6 管浓度分别用缓冲液稀释为2 5 、5 0 、1 0 0 、2 0 0 、4 0 0 、8 0 0 鹏几 浓度计算:同E T 浓度计算。 3 N 0 浓度测定 ( 1 ) 血样采集:经耳中动脉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浆。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将 血浆中N 0 3 “ 还原为N 0 2 ,根据N 0 2 。与G r e s s 试剂反应呈樱红色的原理,使用化 学比色法测其吸光度值。 ( 2 ) 测定方法:化学比色法( 硝酸还原酶法) 。 ( 3 ) 测定原理:N O 化学性质活泼,在体内代谢很快转为N 0 2 “ 和N 0 3 。,而 N 0 2 。又进一步

11、转化为N 0 3 。本法利用硝酸还原酶特异性将N 0 3 “ 还原为N 0 2 。,通 过显色深浅测定其浓度的高低。 ( 4 ) 加样步骤:见表8 。 2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8N O 加样测定步骤( 单位m 1 )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 双蒸水 O 1 1 0 0 t t m o l L 标准应用液 O 1 样本01 混合试剂 O 4O 40 4 混匀,3 7 准确水浴6 0m i n 试剂三02 0 20 2 试剂四01 0 10 1 充分旋涡混匀3 0 秒,室温静置4 0r a i n ,3 5 0 0 - 4 0 0 0r m i n ,离心1 0r a i n ,取上清显色 上

12、清050 5 0 5 显色剂06 0 60 6 混匀,室温静置1 0m i n ,蒸馏水调零,5 5 0B i n ,0 5c m 光径,测各管吸光度值。 注:1 冬天测试时,所有的试剂均应置于3 7 1 2 预热5m i n 。 2 取上清时,如果上清量不够,请延长时间,或者少取一点。 ( 5 ) 浓度计算: N 。含量( 岬= 鬻器篆然标准品浓度( 2 。t t m o l L ) 样品测试前的稀释倍数 4 周围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测定 选用单针电极作为刺激电极,阴极插于第一趾尖皮下,阳极在第二趾尖皮下, 记录电极在膝部内侧皮下( 靠近神经干) ,阳极放在膝部外侧,接地电极在刺激 电极与记录

13、电极之间。刺激频率为1 H z ,刺激强度从0m A 逐步加大,当出现诱 发电位时启动叠加器直到波形稳定清晰,记录坐骨神经感觉支的S C V 、动作电 位潜伏时、动作电位波幅。 5 周围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测定 选用单针电极作为刺激电极,远端刺激点置于左后肢踝部,近端刺激点放置 于胭窝,记录电极插入第l 、2 趾间骨间肌,接地电极置于远端刺激点与记录点 2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间,用超强刺激加大电流至肌内动作电位波形稳定时记录坐骨神经运动支的 M C V 、远端波幅、远端潜伏时。 五、统计学处理 以S P S S l 3 0 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均以;士s 的形式表达,组间差 异

14、应用方差分析及t 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数据相关性使用简单相关进行分析。 结果 一、动物一般情况 接振1 0d 后,家兔即出现精神萎靡、脱毛增多、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等 症状,且随接振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试验结束后,体重平均下降约0 5 蚝。 二、各组家兔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关联性分析 在按E T 敏感度分组的家兔中,与接振试验前比较,试验后E T 、A n g I I 浓度 升高、N O 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氏0 0 5 ) 。接振试验后,E T 、A n g I I 浓度在低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高度敏感组依次增高,N O 浓度依次降低,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15、0 5 ) 。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低温组、接振组及联合作用组家兔S C V 、动 作电位波幅降低,动作电位潜伏时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与试验前比较,低温组、接振组及联合作用组试验后M C V 、远端波 幅降低,远端潜伏时延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氏O 0 5 ) 。试验后,低温组、接 振组及联合作用组M C V 与远端波幅小于对照组、远端潜伏时大于对照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 0 0 5 )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A n gI IW a si n c r e a s e da tt h e7 协d a y 山东

16、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 尸如0 5 ) a n dt h e r ew a s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i n A n gI I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f l 甜r e c o v e r yf o r5d a y s ( 胗0 0 5 ) ;t h ec o n c e n 缸a f i o no fN Ow a s d e c r e a s e da tt h e7 曲d a y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a n da 1 6 l rr e c o v e r yf o r5d a y s ( 砌0 5 ) t a b l e1 T a b l e1 C h a n g e so fp e r i p b e m lc i r c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