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559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服务项目,提 纲,工作内容及要求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考核指标 现场考核指标 日常考核指标 考核方式 注意事项,工作内容及要求,一、组织机构设置 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 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要求,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二

2、)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出入院登记制度 化验室登记制度/影像科室登记制度 (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以纸质版记录为准),一个方面的制度,并非一项制度,工作内容及要求,(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工作内容及要求,(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八)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反馈制度 (九)传染病

3、报告培训制度 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应纳入培训计划中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工作内容及要求,如何制定规章制度 制度的题目准确,与内容相符 制定此项制度的目的、目标、作用等 明确该制度在哪些科室或部门执行,具体由什么人负责领导,什么人负责执行 此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怎样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

4、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工作内容及要求,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

5、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根据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3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工作内容及要求,2008年5月3日发布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甲类: 2 种 目前法定传染病 乙类:26 种 39 种 丙类:11 种,工作内容及要求,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1、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2、传染病

6、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各部门职责: (1)卫生行政部门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医疗机构 (4)采供血机构,工作内容及要求,(3)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工作内容及要求,3、基本要求 人员:专门领导负责,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 设备:专用计算机,疫情电话,网络通畅,工作内容及要求,4、相关登记簿 门诊日志 出/入院登记簿 化验室/影像科室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登记本 自查记录(周) 疫情分析月报,工作内容及要求,门诊日志 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

7、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工作内容及要求,出/入院登记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工作内容及要求,传染病登记本 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须同时登记家长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方式、病名或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12项基本内容。,工作内容及要求,化验室和影像部门登记簿 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

8、结果、检验日期6项基本内容。,易漏选,易漏选,具体到小时分钟,13岁及以下儿童必填,第一次报告的卡片不必填写,订正卡片必须填写,要选对,工作内容及要求,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 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不得缺项、漏项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人必须签名。 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须保存3年,传染病信息资料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工作内容及要求,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其它痕迹资料 (1)培训:通知、签到、讲义、总结、影像资料

9、 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卫生部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文件 (2)疫情分析报告:每月(季)一次 (3)自查记录:每周一次 (4)奖惩记录,工作内容及要求,4、2013年网络直报的功能升级 现住址国标: 按照国标编码生成的详细地址部分不允许修改。,可继续往下填写详细村屯、小区、门牌号,工作内容及要求,地址不详需具体到县区。 设置地址库的搜索,可通过县区名称查询到所在省份、地市,或通过乡镇/街道名称查询所在省、地市、县区。,工作内容及要求,身份证号:提示 x字母用小写,其他效证件号填入备注中。 “职业”:“其他”需明确。

10、,工作内容及要求,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列表中“其他疾病”单列出,作为传染病排除订正的选择;“其他传染病”的“其他” 需明确具体病名,“其他疾病”也可输入具体病名。,工作内容及要求,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HIV; 病原携带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间日疟、恶性疟可填(艾滋病病原携带者选择HIV 报告); 病例分型:乙肝、丙肝、血吸虫病可填急慢性; 疑似诊断不可报,只限:艾滋病、HIV、涂(+)、仅培阳; 临床诊断不可填,只限: HIV、涂(+)、仅培阳; 实验诊断不可填,只限:菌(-)、未痰检。,工作内容及要求,报告卡必填项目: 14 岁以下(含14 岁)

11、儿童的家长姓名必填(目前未含14 岁) 填卡医生必填 诊断日期必填,且精确到小时 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工作内容及要求,新增逻辑校验功能: 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14 岁以下 14 岁以上不能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生成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 诊断时间不能晚于当前时间 在新增报告卡和卡片修改保存时均适应;与大疫情系统相关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肺结核、艾滋病、麻疹、流脑、乙脑、霍乱、鼠疫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等专病系统也遵从。,工作内容及要求,“查重” 的条件设置,动态 3 个月(年初1-3 月向前动态3 个

12、月查询,4 月开始则自本年度始查询)查重,默认条件年龄(+/-)1 岁;综合质量评价中重卡统计遵循此规则。,工作内容及要求,1、次年2月1日不能对上一年度的病例进行删除 2、乙肝等慢性病:前一年度曾报告过,本年度不需要再次报告; 3、急性传染病:核对是否为多次发病,在姓名后加A,1等;,工作内容及要求,初次审核后的原始卡片发生病例诊断名称、分类变更时才更改卡片状态为订正卡(如果点击“订正”后并未修改内容提示不要点“保存”而应“返回”)。 “详细”卡片页面下方添加“修改”、“审核”和“删除”按钮,则可直接进入修改页面或审核、删除卡片(对已审核卡“审核”键为灰色);在查重结果的重卡列表中“详细”卡

13、片页面也一致;重卡列表页面显示增加卡片ID;“删除报告卡”按钮取消,列表后面操作框增加“删除”。,工作内容及要求,修改卡片页面取消“重写” 病例诊断变更时(订正疾病名称、由疑似订正为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要求重新填写诊断时间、填卡医生和医生填卡日期,卡片状态变成未审核,需重新审核,其他专病系统的卡片订正同样要求。,工作内容及要求,系统记录增加“订正报告时间”,作为订正后的“报告卡生成时间/录入时间”进行及时报告和及时审核质量统计,避免出现统计时报告时间间隔为负数、审核不及时。 删除卡片时提示原因 必填:1. 重卡(卡片ID) 2. 其他 注意:艾滋病系统三个选项:1.重卡(与大疫情系统一致,

14、增加卡片ID 填写)2.阳性排除(保留)3.其他 (与大疫情系统一致),工作内容及要求,纳入专病管理的病例排除或删除,订正前病名、订正用户、订正用户所属单位及删除原因、删除用户、删除用户所属单位等信息需一并推送到大疫情系统。,工作内容及要求,系统升级完成后:直报机构每月要登录系统一次 根据实名登记要求,对用户信息不完整的,要求进行填补 按要求的截止时间完成对人口资料的核对 针对目前网络直报系统医疗机构维护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信息维护的准确性,工作内容及要求,四、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 1、艾滋病(根据专项管理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2、肺结核(根据专项管理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3、其他重点防控传

15、染病 如手足口病、出血热等,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宣传教育,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转诊记录 如:结核病必须有转诊单和转诊登记簿 病例交接记录 交接单或电话记录本 规范的个案调查表 患者的观察随访登记 疫点消毒记录 消毒日期、小赌人员、使用药品、消毒方法等,密切接触者排查登记 密切接触者随访记录 应急接种记录 应急药品发放记录 如消毒药品、预防性药物等 宣传教育材料 宣传单小样、宣传材料发放记录,工作内容及要求,五、其他相关工作 1、预检分诊 人员: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 用品:口罩、手套、体温计、消毒药械、预检分

16、诊记录本、消毒记录本,工作内容及要求,2、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规范处理 消毒记录齐全 废弃物处理登记齐全 垃圾分类规范,考核指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考核方式,查阅资料 规章制度、相关工作记录 笔试或现场问答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 现场操作 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Thank You !,在日常工作中如有疑问或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相关科室沟通!祝各位工作在一线的同志,工作顺利,不断取得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