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553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基本定义,定义: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成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有关。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病原学,冠状病毒科 单股正链RNA病毒 SARS病毒特异性IgM和IgG在起病10-14天出现。其中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达高峰,持续3个月。 IgG在第3周可以达到高峰,9个月达到高效价,有可能为保护性抗体。,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主要) 急性期患者体内病毒含量高,且症状明显 呼吸道分泌物 消化道排泄物 院内感染

2、 潜伏期患者,康复者意义有限。,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主要) 接触传播 其他,易感性及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 青壮年居多,老人,儿童少见 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高危人群。,流行特征,冬春季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大城市多见。,发病机制,病毒直接损伤 免疫损伤,临床表现,1. 起病急 发热 常超过38C, 不规则热型或稽留热 发热越高,病情越严重。 2. 37天出现干咳、少痰等,肺部体征不明显。少许湿罗音 3.1014天高峰 发热、乏力,频繁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心悸等,易有继发感染。 4.23周,发热渐退,其他症状逐渐消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

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D3+ CD4+ CD8+ 显著减少 血生化检测 ALT LDH及其同功酶升高,血清学检测,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在发病天以上者阳性率高,抗体检测有助于确立发病天以上的血清学诊断。和检测病毒抗体的一致性较好。,实验室检查,分子生物学 细胞培养,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至天后应予复查。,诊断,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发病前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

4、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区域或病前2周内处理或接触过SARS患者标本或病毒株。,诊断依据,2.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现症状。,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 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

5、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至天后应予复查。,诊断依据,5. 抗生素无效,诊断标准,疑似诊断 临床诊断 医学观察 重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一般措施:、住院隔离、卧床休息,重视支持疗法,、适当补充液体,量应偏少,速度要慢,避免增加心、肺负担。 (二)对症治疗: 、体温超过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 、在无痰干咳频繁情况下,可给可待因或复方桔梗片,尤其应在睡前口服,以避免剧烈咳嗽; 、根据全血生化检查进行补充 (三)发病初期(病日内),可给口服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达菲等或干扰素滴鼻。 (四)为了防止细菌性感染,可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若有

6、明确的病原菌发现,可采用相应的敏感抗菌素。,治疗,(五)给氧是治疗非典型肺炎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持续鼻管给氧,流量为升分钟;对有胸闷、呼吸困难或达到重型诊断标准的患者,要进行监护。 (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渗出、抗高热、抗纤维化的作用。对高热或有发展成重型趋向的患者可采用。一般不作长时间应用,以防继发感染。儿童慎用。 (七)增强免疫功能药物,如常用的胸腺肽等。 (八)支持疗法:凡年老、体弱、贫血,或白细胞数过低,或起病后摄入量明显减少,或缺氧症状明显的较重患者,可少量输新鲜全血或丙种球蛋白。 (九)中医中药辅助治疗。,预防控制,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护理诊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SARS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等有关 体温过高 与SARS病毒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摄入减少、腹泻等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病变有关 焦虑 与被隔离、恐惧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或分泌物可能阻碍气道有关,护理措施,消毒隔离 一般与支持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监测 症状护理 1 发热者 2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 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健康教育,对病人的指导 随访,心理调适,饮食调理,适当锻炼 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