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654756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第1讲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真题1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防淤地 A B C D (2)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山前缓坡处,在该处平整土地,可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故正确;乙处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并且是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护坡堤应该建在

2、河流的侵蚀岸,故错误;丙地位于山脊处,坡度大,不宜修建水平梯田,故错误;丁地位于沟谷口处,在此修建挡土坝,会起到拦截沟谷中河流带来的泥沙、淤泥的作用,故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处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处是断层,处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可见和处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真题2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图1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3、)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解析 第(1)题, 从图1剖面可以看出,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岩层上下错动为断层,所以正确选项为C。第(2)题,从图2可以看出,GPS接收机间隔60秒自动记录的位置远近不同,距离近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慢,为上坡路;距离远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快,为下坡路或平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甲、乙位置,判断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答案 (1)C (2)D,一、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4、,特别提示 (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1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a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b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上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1)(2)题。,(1)形成a图所示的岩石类型的地质作用对应于b图

5、中的( )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 C丙类岩石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D属于内力作用,解析:第(1)题,a图所示的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形成的,符合题意的为。第(2)题,表示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通过垂直运动,地壳内部的岩层露出地表。 答案:(1)A (2)D,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油、矿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探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于背斜位置选址。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2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B向

7、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2)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 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处的岩层和两侧的岩层并不连续,说明该河谷首先由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然后在此基础上,河流又携带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了图中河谷地区的地形。第(2)题,若图中的甲山为秦岭,则图中的河谷位于秦岭以北的暖温带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故河谷两侧的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C (

8、2)B,三、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特别提示 (1)河流的上游常形成“V”型谷,下游常形成“U”型谷。 (2)受离心力的影响,河流的凹岸侵蚀明显,泥沙在凸岸堆积。,3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属于河流阶地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 其沉积物最可能是( ) A鹅卵石 中粗砂 粉细砂 B鹅卵石 粉细砂 中粗砂 C粉细砂 鹅

9、卵石 中粗砂 D粉细砂 中粗砂 鹅卵石 (3)以下推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B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C该处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D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处早,解析:第(1)题,从材料“超出一般洪水位”即可判断只有符合条件,其他三处均未超过多年平均洪水位。第(2)题,河流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所在地坡度较陡,应是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该处河流剖面为槽形,应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处的沉积物靠上,其形成年代应比处晚。 答案:(1)B (2)A (3)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讲析 深刻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分析判断岩石圈

10、物质循环过程图的变式图。 例1 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3)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 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 B C D,解题导引 雅丹地貌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 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丘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

11、向里凹的形态。第(2)题,图中是岩浆,是侵入岩,是喷出岩,是沉积物,是沉积岩,是变质岩。故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答案 (1)B (2)B 解题技巧 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1)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即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二者是统一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的综合体现。 (3)地壳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相互联系;

12、在某时某地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讲析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及其地理意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复习时要掌握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学会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表形态的形成。 例2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 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解题导引 M处的地质构造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地从地理位置的信息可判断为内蒙古高原。 解析 第(1

13、)题,M处两侧地壳上升,中间下降,在地质构造上为地堑。第(2)题,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影响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 答案 (1)B (2)A,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讲析 流水地貌和风力地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复习时要结合这两种地貌的形态景观图,掌握流水(或风力)沉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例3 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2)题。 (1)P、Q、R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 A713、714、715 B711、712、713 C715、713、714 D714、711、713 (2)图示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14、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解题导引 该图中出现虚线等高线,是由于其上存在上覆山体;图中R、P均为实线,其他等高线的全部或部分为虚线,这表明R、P为上覆山体的等高线,海拔较高。根据题干信息及等高线图信息可判断图中地貌。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海拔较低的山体中Q等高线海拔较高,为713米;上覆山体中,R等高线海拔较低,为714米,P等高线海拔较高,为715米。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形的山腰部分较小,上覆山体较大,故该地貌应该为风蚀蘑菇,这最可能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答案 (1)C (2)A,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

15、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这种地貌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被称为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以某一区域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与资源,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以及区域特征等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 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的“中国丹霞” 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的第八项世 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下图为丹霞地貌和“中 国丹霞”六个风景区所在区域图。 (1)分别指出六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所位于的省区: (赤水)_、(崀山)_、(丹霞山)_、(龙虎山)_、 (泰宁)_、(江郎山)_。 (2)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