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653751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7.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PGIS工程师认证培训 V6.7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MAPGIS认证中心 主讲:谌柯 二00七年九月,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软件,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地物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2. 地图数字化数据来源: (1) 野外测量坐标数据:用于没有底图的地区,用全站仪、测距仪、 经纬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实地测量,精度最高,费用也高。 (2) 各种介质的原图数据: 包括各种已绘制好的锯齿薄膜图、兰晒图、航测处理成图的纸质图、卫片处理成图的纸质图等。为底图进行数字化。,MAPGIS使用基础,3. 数字化成图方法: (1) 数字测图法:将野外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坐标)录入

2、系统,并根据地物的关系、地物属性信息和确定的连接信息、编码信息将坐标连接起来成图,最后输出成果图。 (2) 跟踪数字化:用数字化仪对原图的地形特征点逐点进行跟踪采集,将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处理成数字地形图的过程。它的精度比较低,图件质量不高,现在基本淘汰,几乎不再使用。 (3) 扫描数字化:用扫描仪扫描原图,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处理并可再回放成图。扫描数字化仪比使用手扶数字化仪数字化的精度要高,故在地图数字化生产中常用之。,MAPGIS使用基础,MAPGIS单图幅制图工艺流程,图件扫描 影像校正 图像矢量化 (输入编辑) 误差校正 投影变换 输出(打印或输出为其它格式),MAPGIS项目

3、制图工艺流程,图件扫描 影像校正 矢量化点线(输入编辑) 误差校正 投影变换 多图幅拼接接边(地图库管理) 分离文件(输入编辑) 拓扑造区(输入编辑) 录入属性(输入编辑或属性库) 多图幅拼接(地图库管理) 成果应用(空间分析或应用到专业系统),制图基础投影变换(1),1. 地图:它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并使用符号、注记来描述,最后经过制图综合缩绘在平面上的图。 地图分类:常用的地图分类方法按内容,按用途,按比例等。 按标准分幅图形状则可分为:矩形图和梯形图。 3. 矩形图和梯形图理论图框的生成。,影像校正,1、文件格式转换 2、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 3、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文件转换

4、,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数据输入”或“数据输出”,系统弹出“数据转换”对话框:,文件转换,第一步:选择“数据转换类型”,这里选择“TIFF文件”,如右图;,第二步:单击“添加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转换的文件,单击“打开”按钮,装入代转换的栅格文件;,文件转换,第三步:单击“转换”按钮,系统提示保存结果文件,并弹出“操作成功完成”或“失败”对话框;,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影像”命令,打开待校正的标准分幅的栅格影像;,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一步: 单击“镶嵌融合/DRG生产”菜单下的“图幅生成控制点”命令,系统弹出“图幅生成控制点”对话框;,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单

5、击“输入图幅信息”按钮,弹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输入图幅号,单击“确定”; 、依次确定四个内图廓点:单击“左上角”单选按钮,然后单击标准图幅中相应的内图廓交叉点,余者依次类推; 、单击“生成GCP”按钮;,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二步:单击“镶嵌融合/DRG生产”菜单下的“顺序修改控制点”命令,依次调整每个控制点的位置,并按“空格键”确认修改;,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三步:单击“镶嵌融合/DRG生产”菜单下的“逐格网校正”命令,保存校正后的结果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影像”命令,打开待校正的非标准影像;,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一步:单击“镶嵌

6、融合”菜单下“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命令;,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二步:单击“镶嵌融合”菜单下“删除所有控制点”命令;,第三步:单击“镶嵌融合”菜单下“添加控制点”命令,依次添加至少四个控制点;,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分别单击左边影像内一点和右边线文件中相应的点,并分别按“空格键”确认,系统会弹出提示对话框,单击“是”按钮,系统会自动添加一控制点;,添加方法如下:,第四步:单击“镶嵌融合”菜单下“校正预览”命令;,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第五步:单击“镶嵌融合”菜单下“影像校正”命令,并保存校正结果;,输入编辑,1、数据类型和数据的组织关系 2、输入编辑系统环境 3、

7、输入编辑的界面风格与操作特点 4、文件矢量化流程和线编辑、点编辑 5、系统库编辑 6、工程文件矢量化流程 7、拓扑处理流程 8、其它,输入编辑数据类型与组织关系,1.数据类型:工程和文件 2.数据组织关系 图层:一个图层就是一类地理要素层,用于管理不同要素层,便于不同要素层的提取与管理。 文件:文件根据地物形状分三类:点、线、区 文件的三种状态:打开、关闭、编辑状态、当前编辑状态; 工程:便于多文件的管理。是一种索引,包含文件名,文件路径,文件地图参数等信息。 注意:同类文件只能有一个处于当前编辑状态。,输入编辑系统环境,工作目录 :用户数据存储目录 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字库存储目录 系统库目录

8、:系统子图、线型、图案存储目录 系统临时目录:系统临时文件存储目录,输入编辑的界面风格与操作特点,界面风格:分左右两部分窗口。 窗口与菜单的联系。 操作特点:鼠标左右键夹杂使用。,单文件矢量化和线编辑、点编辑,1、图形输入的前期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 装入光栅文件、读图、分层 新建文件 编辑层名词典,即修改层名 编辑系统库,如符号库、线形库、颜色库等 2、矢量化 线图形参数作用说明 矢量化过程中线编辑功能的灵活使用。,新建工程,单击“输入编辑”子系统,在弹出的每个对话框中默认设置,依次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工程;,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如右图所示:,矢量化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新建工程后,单击“矢量

9、化”菜单下的“装入光栅文件”命令,装入待矢量化的光栅文件,如图:,矢量化的基本流程,第二步:读图、分层,建点、线、面文件。这里以创建点文件为例,线、区文件创建方法类似(见下页);,对整个底图有个了解,然后对底图上的图形要素进行分类;,排除同种类型文件的干扰,便于做专题地图,读图的目的:,分层的意义:,矢量化的基本流程,新建文件: 在左边的工程管理窗口,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点”命令,弹出新建点文件对话框,命名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矢量化的基本流程,第三步:建图例板(后面讲); 作用:矢量化时,在输入每一类符号、注记之前,都要进入菜单修改它们的缺省参数,这样既重复操作影响工作

10、效率,又不便于数据采集的集成化管理。生成含有固定参数的工程图例,并将其放到图例板中,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矢量化的基本流程图例板制作,第一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工程图例”命令,如图:,矢量化的基本流程图例板制作,则系统弹出“工程图例编辑器”对话框,如图: 首先选择“图例类型”,然后给该图例命名,并修改其对应的编码码和分类码(这里采用默认为0); 单击“图例参数”按钮,设定图例的各项参数,如点文件的子图号、高宽等,线文件的线型,颜色,X、Y方向的比例系数等; 单击“添加”按钮,则该图例就添加到当前的图例文件中; 所有的图例编辑完成后,单击“全部保存

11、”按钮,保存后缀为“.CLN”的图例文件;,矢量化的基本流程图例板制作,第二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关联图例文件”,如图:,系统弹出关联工程图例对话框,单击“修改图例文件”按钮,找到上一步生成的图例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如左上图,则将图例文件关联起来,单击“确定”;,第三步:在“工程管理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图例板”,如右图,开始矢量化;,矢量化的基本流程图例板制作,第四步:矢量化。 保存文件:依次选中每个“处于当前编辑”状态的文件,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保存项目” ,如左图; 保存工程:在左边“工程管理

12、”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工程”,如右图;,矢量化的基本流程,线编辑,参数、属性和属性结构 根据属性赋参数 根据参数赋属性 剪断线 钝化线 延长缩短线 光滑抽稀线 相交线剪断 自动线标注,点编辑,点图员类型 不同类型点图元的定位点判断方法,区编辑,区定义:由封闭弧段和填充色两部分构成。 构造弧段的方法 构造填充色的方法 其它功能使用方法提示,拓扑处理流程,数据准备 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检查 清除重叠线 自动剪断线 线拓扑错误检查 线转弧段 拓扑重建,工程裁剪,在实际的工作中,打印图幅时,常常会遇到只要打印图幅的一部分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图幅进行裁剪; 参照“等高线自动赋值

13、”中所讲的方法将演示数据调入当前工程,如图:,工程裁剪,第一步:新建一完整的“工程裁减框”区文件(注意这里的裁剪框不是线或者仅弧段围成的框,而是一个完整的区,具体方法参照“矢量化的基本流程”中的“输入区”部分); 第二步:选中裁减框区文件,右键“保存项目”并“删除项目”;,工程裁剪,第三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工程裁剪”命令,系统弹出一对话框,如右图, “选择裁剪文件的存放目录” 后,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点: 裁剪后的结果文件不要和原文件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否则结果文件会将原文件覆盖掉;,工程裁剪,系统弹出“工程裁剪”对话框,如图: 依次单击“添加全部”、“选择全部”、“生成被裁工程”按

14、钮,裁减类型为“内裁”、若想保留裁剪后区文件的空间拓扑关系,裁剪方式为“拓扑裁剪”; 裁剪后的工程重新命名,并单击“参数应用”按钮;,单击“装入裁剪框” 按钮,将第一步做的“cjk.wp”装入,单击“开始裁剪”按钮即可,裁剪后的文件会在右边窗口中显示;,误差校正,全自动误差校正 交互式误差校正(略),误差校正,误差的来源: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有些图元,由于位置发生偏移,虽经编辑,很难达到实际要求的精度,说明图形经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后,存在着变形或畸变,须经过误差校正,清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

15、要求分类; 误差的分类:源误差、处理误差和应用误差; 源误差:指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处理误差:指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应用误差:指空间数据被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其中数据处理误差远远小于数据源的误差,应用误差不属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因此误差校正主要是来校正数据源误差; 误差校正方法:全自动误差校正、交互式误差校正;,误差校正,全自动误差校正的基本原理: 系统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值,并计算出实际控制点的误差系数,根据所得到的误差系数来依次校正点、线、面文件; 误差校正需要三类文件: 、实际控制点文件:用点型或线型矢量化图像上的“+” 字格网得到 ;

16、、理论控制点文件:根据文件的投影参数、比例尺、坐 标系等在“投影变化”模块中所建立 的一个相同大小的标准图框; 、待校正的点、线、面文件;,全自动误差校正,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开文件”命令,将“全自动误差校正”所需的三类文件打开,如图,可以看到矢量化的文件已偏移到黑色的理论框外面;,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一步,单击“控制点”菜单下“设置控制点参数”命令,如左图;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采集数据值类型”选择“实际值”,如右图;,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二步:单击“控制点”菜单下“选择采集文件”命令,如左图,选择采集文件为“方里网.WT”,如右图;,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三步:单击“控制点”菜单下“自动采集控制点”命令,如左上图,系统会提示“是否新建控制点文件”,如左下图,单击“是”,结果如右图;,全自动误差校正,第四步,单击“控制点”菜单下“设置控制点参数”命令,如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